APP下载

“三亚”地名源于黎语的考证

2020-10-27符天志

海风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亚市黎族回族

符天志

三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一颗镶嵌在祖国宝岛海南岛最南端的明珠。近些年来,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三亚知名度日益提高,国内外来三亚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三亚”这个名字的来源也引起了关注。但在众多解说词中,至今仍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三亚地名源自“三亚河”之说

三亚河是由六罗水、水蛟溪、半岭水三条河组成,以六罗水为主流,发源于三亚市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交界的中间岭右侧高山南麓,自北向南流,弯弯曲曲,经三亚市区注入三亚港入海,流程28.8km,流域面积337.02k㎡。

那么,三亚地名由此而来吗?对此,有观点认为,三亚市以呈“丫”字形的三亚河命名,但这说法很勉强,根本经不起推敲。翻开三亚地图一看,水蛟溪、半岭水在榕根汇聚后分东西两河注入大海,更像“x”型,何来“丫”字型?而实际上,本地方言“丫”和“亚”的发音完全不同,所谓的同音指的是“海南话方言”,并非本地方言。当地海南话,“树丫”发音为“xiu sa”,“亚”发音为“a”,差别很大。此外,古人无法从空中俯瞰,更不可能想到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和“丫”字有什么关系?而且“丫”是北方的方言,海南话中基本不使用“丫”字。

三亚地名存争议

如果“三亚”不是源自三亚河,那到底有什么而来呢?对此,有关三亚地名的说法存在很多争议。

还有人认为三亚的地名是谐音“山亚”。因三亚海边有很多山,海南的第一高山是五指山,被尊为海南岛各山之王,即为“山冠”。而海南第二高山,古人大多数却有点弄不清,因此这个地处海南最南端的地方就被命名为“山亚”,所以“山亚”这个名称渐袭流传下来。到了后来,越来越多的大陆移民迁往海南岛。那些迁往三亚的早期移民由于和当地人语言上的差异,渐渐地把“山亚”称之为“三亚”。“三亚”一名逐渐传开了一直沿用至今。

实际上,“山”和“三”的普通话发音并不相同,海南话的发音更是差别更大,即使在解放初期,会讲普通话的海南人都屈指可数,何况远古时期,谁又会把“山亚”称为“三亚”?有人认为,“三亚”由“三亚街”或者“三亚里”而得名,这说法跟没说一个样。

三亚地名被戏说

还有人认为,“三亚”一词是出自回族话“托占亚”译音而来的。“托占亚”,“托”是居住的意思,“占亚”指回族人,其意是番人居住地,是当时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占城人等三种人居住的地方。这个词演变后,就变成了“三亚里”“三亚街”。

三亚的占人,历史上明确地记载着他们的来源。他们绝大部分是来自于越南岘港的南岛民族-占族。三亚的回族和北方的回族无论是语言还是服饰相差甚远,这里的回族同胞自称为“阿占”,也就是占城国的占族。所以说现今的三亚回族人,主体应该是占城人,还有宋代、元代、明代从海上迁入的外籍穆斯林:波斯、阿拉伯人(俗称“番人”)和从大陆迁入的回族集中居住在一起。

三亚地名由来己久,据《崖州志》记载:“番民,本占城回教人。宋元间因乱挈家泛舟而来,散居大蛋港、酸梅铺海岸。后聚居所三亚里番村。”显然,为躲避战乱,回族先辈漂洋过海来到这里之前已经有这个地名了。历届编撰《崖州志》的官员都是汉人,不可能也不会用番话记载历史。

对此,有人认为,回族话自称本民族是“亚占”,发音“a zan”,海南话“亚”的发音是a,而“番人居住的地方”用如今的三亚回辉话应该和汉语一样是顺着说,显然这句话是颠倒着的。后来怎么演变成“托占亚”也无法令人信服。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极为不负责任的导游,竟然糊弄游客,瞎编乱造所谓的“三亚地名来历”。一名叫池玉芳游客写的游记《海南之行》称:“毕业于上海师大的蒙导告诉我们,三亚原名三呀,为什么呢?因为是某人来到鹿回头岭高处,放眼望去被三呀美不胜收的景色所感染,情不自禁发出呀呀呀三叹,从此三亚得名,后来,人们取其同音字将地名改为现在的三亚。地名源于所在地的美丽景致,就足以说明三亚有多美了。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三亚的美丽大家有目共睹……”导游的这种说法严重误导了游客,这也是源于没有一个公认考证。

三亚与黎语存渊源

据2011年三亚市人口普查公布的资料,三亚黎族人口有20多万,占全市人口三分之一,占全省黎族人口的六分之一。黎族是海南島的原住居民,三亚从古至今就是黎族同胞的聚集之地。

黎族是海南岛最古老的民族,这个民族钟爱土地,热爱土地,他们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黎族人把田地称为“dax或nax”,音译成海南话就是“三、那、扎”或“什”,这字并非量词,而是名词。比如“三办”,意思是新田地;“三单”,其意是旱田地;“三翁”指的是坡地,还有菠萝蜜田、椰子田、老鹰田、石头田、猪田等一些无法音译成汉语的田地,如今这些地方已面目全非,但其黎语中的地名依然存在不变。

三亚市陆地面积并不大,然而在1915.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dax”开头的地名竟然超过一百个,包括许多未用汉字记录的地方,而改用其他汉字名称的。古时的海南岛人烟稀少,放眼望去,除了山,就是坡,森林,行走方圆百十里,都很难觅到建筑的影子。黎族人民对某个地方的称呼,只能以这个地方的某些特点取名,比如乌石,水脚,红土坎,荒原,响土等,类似的地名屡见不鲜。

打开三亚市地图,让我们来解读三亚境内黎族村寨的地名。我们不难发现,三亚市的黎族村庄,有很多地方都以“三、那、扎、什、大、”等字眼来冠名。比如:崖州区村庄有三公里、三更、三陵、三美、三作、三办、三间、三角土等;天涯区村庄有三间、三用、三单、三孟、三吉、三翁、三败、三清白、扎南、大兵等;吉阳区村庄有三公、三郎、三浓、三塘、三作、三烫、三加田、三平、三娘、三恶、大茅等。这些地名不论是“三、那、扎”,还是“什、打、大”等,全都都是黎语译音,其涵义基本指的是“田”或者“地方”。 “田”这个字眼,黎族大部分发音都为“dax”,只不过各地区音译时,因音译者地域和方言不同,所以才出现了不同的“版本”。

三亚源于黎语考证

三亚地处古崖州,从秦朝就有官府建制,前后历经数十个朝代。古代地方官员也会把黎语的意思翻译成汉语,这在三亚地区,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与“田”字相关的汉语地名,比如:田独、青田、新开田、赤田、腊田、田铺、蓬田、探田、仲田、南田、田头、鹿田、洞田、新田、中央田、德田、田仔、军田、大田、马头田、长田等。居住在三亚的30多岁以上的人都见过,20世纪80年代前,这里曾经有一大片的盐田和稻田,现今还有个叫下洋田的黎族村庄呢。

黎语倒装现象较多,中心语一般放在前边,修饰语往往放在后面。笔者居住的村庄在原来的高峰乡,村庄周边都是稻田,田边生长着很多黎族话叫做“盆”的树,这种树汉语名称叫乌墨树。这种树大多数都生长在水分丰富的小溪、小河、稻田边,因此我们村庄因树而得名为“三盆村”。

三亚地名的由来,我想缘于黎语,因为它和黎语有着千丝万缕,甚至跟黎话中的田地有着密切的关系。“三亚”,当地黎语发音为“dax ax [da: a]”,黎语的“田”读音为dax,即为水田的意思;而“乌鸦” (读音ax),汉语中的“三亚”是黎语,即是“乌鸦田”之意。为什么叫“乌鸦田”呢?遥想在三千多年前,黎族作为海南岛的土著居民,率先开垦这片荒山野岭,而三亚地势平缓,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理想的居住之地。勤劳的黎族先民们便在这里建村立寨,掘泽为田,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可是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地处古崖州地区三亚,是一个被历代封建王朝视为蛮荒和流放之地,由于交通闭塞,人口稀少,保留着很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三亚河以及两岸的水田里鱼虾等水生动物繁多,吸引着大批的鸟类来此过冬、觅食和繁衍。黎族先人分不清鸟类的学名,所以习惯上把类似的鸟儿统称一个名字,现在还有些黎族老人把白鹭称作白鸭,而“鹭”“鸭”和“亚”与本地话发音接近。田里汇聚着众多的乌鸦、鹭鸟等,人们就把那片水田地称作“乌鸦田”,把黎语音译成海南话,就是“三亚”。

时值今日,三亚每年仍然吸引着大批的鸟类来过冬,停栖在三亚河两岸的红树林里,有白鹭、夜鹭、灰鹭、苍鹭等,除鹭鸟之外,还有一大群的青脚鹬、池鹭、泽鹆、翠鸟以及害羞的白胸苦恶鸟,本地叫做“白面鸡”。

因此,“三亚”也有可能是指“鹭鸶的田地”,“鹭鸶的天堂”果真如此的话,三亚应该又多一个“鹭城”的美称!

猜你喜欢

三亚市黎族回族
《黎族母亲》等
地方高校该如何传承海南黎族音乐
黎族元素在校园美术教学中传承的思考
跨境电商背景下三亚市服务业总部经济发展路径探讨
三亚市幼儿海洋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三亚市小额信贷业综合改革政策优化研究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日本农业对三亚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
黎族网为传承黎族文化尽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