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2020-10-26吕颖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牛郎武松诸葛亮

吕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新部编版教材也要求学生能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在阅读作品的时候能借助各种方法掌握信息,并归纳整合文本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支架,学会探究文章中的逻辑关系,从而提升整体化阅读的能力。

一、搭建支架,可以迁移模仿

部编版教材要求在教学中把握住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帮助学生搭建支架,利用文章图片、形象化板书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作品的整体内容。

学习《将相和》的时候,给学生展示若干和文章内容有关的图片,以其作为教学支架,引导学生思考。先给学生展示完璧归赵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看看图片上的这个人物,他怒目圆睁,举起玉璧要扔,你看这张图片,能感受到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吗?”学生认为:“如果光看这张图片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十分勇敢的人,但是似乎有些鲁莽。”此时再展示其他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现在你还认为蔺相如是勇敢而鲁莽的人吗?”学生摇头:“他不鲁莽,他忍让廉颇的事情证明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思考:“所以阅读文章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只是阅读了其中一部分的内容就做决定,那么就失去了整体感知的效果。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将相和》,总结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此时将板书支架引入到教学中,用板书的形式展示整个故事的流程。“通过这个板书,我们能看到完璧归赵、渑池大会的故事展现了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而将相和的故事展现了他的宽容。你在阅读的时候也能使用这种方法列出大纲,整体化分析人物吗?”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的文章,并利用大纲法总结文本的内容。

结合图片,学生认识到要了解人物形象不能过于片面化,而应该整体地了解。在模仿板书整理文章架构的时候,学生真正掌握了主要内容的方法,获得了能力迁移。

二、取舍补删,突出中心事件

不少学生在阅读作品的时候虽然会注意到文章中的主要内容,但是关注的点过于零散,没有把握住中心事件。针对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取舍补删,思考各个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思考哪些才是中心事件,需要重点阅读。

学习《牛郎织女》时,鼓励学生总结文章中的中心事件是什么。有学生提出:“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牛郎和织女相爱的故事。”此时鼓励学生进行取舍补删:“文章仅仅只是写他们的相爱吗?他们是如何相爱的呢?遇到了什么困扰呢?这些有没有写呢?”学生尝试补充相关的内容:“这篇文章还写了牛郎放牛,牛郎被哥哥嫂嫂欺负,牛郎偷走了织女的衣服,王母娘娘想要拆散牛郎织女等事情。”此时鼓励学生搞清楚各个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大家觉得牛郎为何会认识织女呢?牛郎被哥哥嫂嫂欺负这件事情在其中更为重要,还是老牛对牛郎的回馈更为重要呢?”学生认为:“牛郎被哥哥嫂嫂欺负并没有那么重要,而老牛的行为直接促使牛郎遇到了织女。”“那么牛郎织女相爱的过程中,高潮是什么呢?”学生认为:“是他们抵抗王母娘娘的过程。”在这样一番整理之后,学生取舍补删,对文章的中心事件有了更多的认识。“要大家用一句话总结这个故事,大家会如何说呢?”学生尝试总结:“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他们相爱了,但是却受到了王母娘娘的反对,他们至死不渝,让王母娘娘做出了让步,允许他们一年见一次面。”这样的总结抓住了中心事件,提升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找出各个事件,思考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探究哪个事件最为重要,是否遗漏了什么问题。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把握住作品的主要内容,能让学生更好地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搞清楚它们的高潮是什么。

三、借助要点,绘制思维导图

不少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从作品中发现各种不同的信息,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这样自然就很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后,再让其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就能把握住重点,提升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

学习《草船借箭》的时候,引导学生提取出作品中的各个要点。学生发现:“这篇文章的信息比较多,包括战争的背景,军需要求,周瑜、诸葛亮之间的矛盾关系,诸葛亮借箭的方法等内容。”此时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各个知识点都串联起来。“先列出主要人物,然后以之为中心辐射出去,看看他和哪些人发生了什么关系。”学生首先将诸葛亮列为中心人物,然后便写上了他和周瑜、鲁肃等人的关系,如诸葛亮和鲁肃是同盟者和朋友,诸葛亮和周瑜是同盟者和竞争对手。此后鼓励学生写上相关的事件,学生在导图中标注了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命令诸葛亮造箭,鲁肃给诸葛亮提供了帮助等内容。在整理后,學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整体把握了文本的内容。

结合各个要点,采用连点成线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阅读那些线索复杂、人物繁多的作品。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人物是主要人物,哪些事件更为重要,这样就能整体性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发现关联,挖掘隐性内涵

不少学生在尝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会出现表述不连贯的问题,这样自然就无法提升整体感知能力。此时要鼓励他们寻找各个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思考隐藏在其中的因果关系。

学习《景阳冈》时,鼓励学生先写出作品中的各个事件,然后找出其中的隐性关系。“大家分别写出了武松喝酒、武松过景阳冈、武松打虎等内容,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大家想一下,武松能成功地打死老虎,和他喝酒有没有关系?”学生认为:“酒能壮胆,让武松不再害怕。”还有学生提出:“武松在喝酒的时候夸下海口,所以就算遇到了老虎,他也不敢回去,所以他必须要打虎。”在这样一番分析后,学生发现:“喝酒和打虎这两件事情看似没有关系,但是实际上有着隐性关系。”引导学生再次思考:“那么从喝酒、打虎这些事件中,你能看出武松的性格吗?”学生认为:“我觉得这些事情暗示武松十分豪爽,而且也比较鲁莽。”引导学生展开扩展阅读,学生发现,这些隐藏的性格信息暗示了后续杀潘金莲等情节,这样学生便认识到小说具有整体性,各个情节之间都有关联。

在静心思考之后,学生会发现一些看似无关的事情之间其实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此时可以鼓励学生尝试阅读更长的文章,试着展开整本书阅读的活动,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关系,理清楚作品的情节线索。

部编版语文教材讲究引导学生展开读思结合的学习。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章的内容,更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作品的线索,梳理脉络,尝试把握住最主要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就会提升,在阅读长篇作品的时候也能快速抓住要点,提高阅读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赵庄小学(221133)

猜你喜欢

牛郎武松诸葛亮
羊宏诗联二首
诸葛亮喂鸡求学
牛郎给织女 发一封E-mail要多少年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我家里的武松
动物论反腐
诸葛亮隆中决策
牛郎织女
武松的醉与不醉
如果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