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苻坚:兴于谶谣,亡于谶谣

2020-10-26段培华

唯实 2020年9期
关键词:晋书鲜卑

段培华

前秦苻坚,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最著名的君主。当代著名学者柏杨认为,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能得此殊荣,说明苻坚非比寻常。苻坚在历史上留下许多耳熟能详的典故——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样一位伟大的君主,他一生的兴亡却与谶谣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以谶谣兴,亦以谶谣亡。

东海大鱼化为龙,

男便为王女为公

谶谣就是以谣为谶,是把谶纬的神秘性、预言性与谣的通俗流行性结合起来的一种具有预言性的神秘歌谣。这类谶语多为隐语,以歌谣形式演绎未来,昭示吉凶祸福、治乱兴衰。谶谣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方式之一,古人利用谶谣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以此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特别是在古代信息传播缓慢、迷信盛行、辟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苻坚的名字与谶谣息息相关。苻坚祖上并不姓苻,而是姓蒲。苻坚家族世代为甘肃略阳氐族的首领,他的祖父苻洪,字广世,是略阳臨渭氐人。《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记载,其先有扈氏之苗裔,子孙强盛,世为氐酋。其后家池生蒲,长五丈,节如竹形,时咸异之,谓之蒲家。(苻)洪亦以谶文有“草付应王”;又其孙坚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苻坚家祖上改姓蒲,又因为草付合起来是一个“苻”字,所以由蒲姓再改为苻姓。《晋书·苻坚载记》记载,(苻坚)背有赤文,隐起成字,曰“草付臣又土王咸阳”。“草付”是“苻”,“臣又土”是繁体的“坚”。因而,起名为苻坚,苻坚祖父则称呼苻坚为“坚头”。

苻坚祖父苻洪是前秦的奠基者,苻坚的伯父苻健是前秦第一任君主,苻坚的堂兄苻生是第二任君主。苻生力举千钧,雄勇好杀,手格猛兽,走及奔马,击刺骑射,冠绝一时。苻生虽然勇冠三军,但他也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暴君的典型代表,他的残忍好杀引起普遍不满。《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前秦大臣薛赞、权翼劝苻坚道:“今主上昏虐,天下离心。有德者昌,无德受殃,天之道也。神器业重,不可令他人取之,愿君王行汤、武之事,以顺天人之心。”这时都城长安流传着一首谶谣:“东海大鱼化为龙,男便为王女为公。问在何所洛门东。”苻坚的爵位是东海公,当时的职务为龙骧将军,住在洛门之东。所以这首谶谣暗指苻坚要取代苻生,成为前秦新的君主。然而,当时苻生又梦到大鱼食蒲,苻家原来姓蒲,所以怀疑谶谣暗指大臣鱼遵,便将鱼遵以及他的七子十孙全部杀死。之后一段时间,苻生大肆诛戮之余,打算再杀苻坚兄弟,在此情形下,苻坚与支持者抢先发动政变,取代苻生成为前秦新的君主。

阿坚连牵三十年,

若后欲败当在江淮间

前秦帝国的崩溃起于淝水之战。说起淝水之战,可谓家喻户晓。前秦在统一中国北方后,已经达到极盛,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疆域最大的政权,就是后来南北朝时北魏领土最大时也没有前秦广阔。作为大有为的君主,苻坚在统一北方、占领蜀地后,打算消灭东晋、混一华夏。在对淝水之战的描述中,一般侧重于叙述苻坚“投鞭断流”的骄傲自大,不听群臣固谏的“刚愎自用”,而并不怎么侧重讲苻坚为什么要南下灭晋。其实,苻坚发动淝水之战有其深层次原因。

苻坚想成为正统政权,成为中华“正朔”所在。在东晋十六国时代,无论是汉族还是五胡,心中的正统政权是东晋,中原视东晋南朝为正朔所在。据《晋书·桓温传》记载,东晋权臣桓温北伐前秦时,关中耆老纷纷垂泣,哽咽说:“不图今日复睹官军。”《晋书·苻坚载记》记(王)猛曰:“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晋书·姚弋仲载记》曰:“今石氏已灭,中原无主,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我死,汝便归晋,当竭尽臣节,无为不义之事。”《晋书·苻坚载记》记载融说:“且国家,戎族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不绝如綖,然天之所相,终不可灭。”迟至150年后的东魏北齐时,《北齐书·杜弼传》记载权臣高欢说:“江东复有一吴儿老翁萧衍(梁武帝)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在苻坚时代,当时老百姓普遍以东晋为正朔。苻坚若能消灭东晋,混一华夏,则能取代东晋成为正朔。事实上,前秦若能统一中国,则前秦将成为隋唐一样的大一统王朝,那么后世的知名度、认可度远比今日为高。苻坚的志向是一统华夏,在此背景下,虽然绝大多数前秦大臣反对南下,苻坚仍然坚持发动战争。

前秦有获胜的可能性,至少淝水之战失败以致政权崩溃、身死国灭是当时人所没有想到的。《晋书·桓冲传》记载,东晋上游统帅桓冲看到下游谢安的军事部署后,曾哀叹道:“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晋书·朱序传》记载,序私谓石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且从苻坚军事部署而言,苻坚南下前的形势与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相似,前秦的军事部署也仿效100年前的西晋灭吴,巴蜀上游水军沿长江东下,其他各路军队攻击荆州、扬州军队。《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军顺流而下,幽冀之众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自河入石门,达于汝、颍。”

前秦军队主要是自行溃散,而非战败溃退。当时,前秦军与东晋军隔淝水对峙。东晋军请前秦军后退,以便渡河决战,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前秦军稍微后撤一点,之前被俘的东晋将军朱序在前秦军阵后面高声呼喊:“秦军失败了!”于是前秦军大败奔逃,混乱中前秦统帅苻融战死,苻坚中箭落荒而逃,徒然留下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典故。

淝水之战前有谶谣云:“阿坚连牵三十年,若后欲败当在江、淮间。”《晋书·谢石传》又记载:“谁谓尔坚石打碎。”这条谶言中的“坚”指苻坚,而“石”则指谢石。谢石字石奴,是东晋主政谢安之弟。当时以征虏将军兼假节、征讨大都督,与谢玄等率军抵御前秦。事实上,这些谶谣只是一种美好的期望。据说在此之前,东晋大将桓豁听了这些谶谣后,将20个儿子全用“石”来命名,以应谶言。

远徙种人留鲜卑,

一旦缓急当语谁

前秦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分崩离析,主要在于没有处理好内部的民族问题。汉朝以来,居住在我国北部、西北边疆的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族纷纷迁入中原居住,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五胡纷纷建立政权。在关中地区,氐族于公元351年建立了前秦帝国,至苻坚时,前秦臻于极盛,20余年间征服了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氐族建立的仇池国、汉族建立的前凉、拓跋鲜卑建立的代国。国土东起朝鲜,西抵葱岭,南并川蜀,北逾阴山。

随着前秦征战的胜利,几乎每次战争胜利后都会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迁往关中地区。公元365年,征服匈奴右贤王曹觳部后,徙其豪杰6000余户于长安。公元370年,消灭前燕后,迁慕容暐及燕后妃、王公、百官并鲜卑4万余户于长安,又徙关东豪杰及杂夷15万户于关中,处乌桓于冯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渑池。对于被征服政权的统治阶层,前秦采取相对宽容的政策。苻坚预备在灭东晉后,封东晋君臣以高官。《资治通鉴》记载,苻坚下诏:“其以司马昌明(东晋皇帝)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东晋宰相)为吏部尚书,桓冲(东晋上游军事统帅)为侍中;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这并不是前秦苻坚的政治宣传,而是苻坚一以贯之的政策。对于被征服者,前秦非但没有杀戮,反而予以优待。灭前燕后,封前燕君主慕容暐为新兴侯。灭前凉后,苻坚任命前凉君主张天锡为尚书,封归义侯。俘虏东晋襄阳太守朱序后,也予以留用,苻坚对敌人宽容的例子数不胜数。

与向关中地区徙民相对的是,前秦将大量本族氐人迁徙出关中。前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政权主体的氐族只占人口的一小部分。为了有效控制广阔的领土,在统一北方后,苻坚将大量氐人远迁到关东的洛阳、晋阳、邺城、幽州、和龙等地镇守。《资治通鉴》记载:“坚以诸氐种类繁滋,秋,七月,分三原、九嵕、武都、汧、雍氐十五万户,使诸宗亲各领之,散居方镇,如古诸侯。”

前秦向关中徙民,主要迁徙的是鲜卑、羌、羯等族,这使得前秦统治核心地区关中不仅异族数量众多,而且族属复杂。前秦帝国的军事力量主要由氐族人组成,分封迁徙大量氐族到关东方镇,虽然便于控制被征服的关东等地,却也造成前秦力量分散,难以控制迁徙来京畿关中的众多鲜卑、羌、羯。有识之士早已预见到危机。据《晋书·王猛传》记载,前秦宰相王猛说:“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晋书·苻坚载记》也记载,在淝水之战前,苻坚弟阳平公苻融说:“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诸畿甸,旧人族类,斥徙遐方。今倾国而去,如有风尘之变者,其如宗庙何!监国以弱卒数万留守京师,鲜卑、羌、羯攒聚如林,此皆国之贼也,我之仇也。臣恐非但徒返而已,亦未必万全。”

在此背景下,有了许多谶谣。《资治通鉴》记载,坚送丕至灞上,诸氐别其父兄,皆恸哭,哀感路人。赵整因侍宴,援琴而歌曰:“阿得脂,阿得脂,博劳舅父是仇绥,尾长翼短不能飞。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这首谶谣就是当时氐人担忧的生动反映。前秦强调鲜卑危害的谶谣远不止“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早在淝水之战前九年,公元374年,有人进入前秦的明光殿大喊道:“甲申乙酉,鱼羊食人,悲哉无复遗!”前秦的都城还流传着一条谣言:“鱼羊田升当灭秦。”鱼羊合起来就是“鲜”字,田升是一个“卑”字,说的是鲜卑人将把前秦消灭殆尽。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有识之士对大量鲜卑布满关中京畿地区的担心。

淝水之战后,谋臣权翼也劝苻坚集中兵力于关中地区。他说:“国兵新破,四方皆有离心,宜征集名将,置之京师,以固根本,镇枝叶。”而苻坚却继续分兵,遣骁骑石越率卒三千戍邺,骠骑张蚝率羽林五千戍并州,留兵四千配镇军毛当戍洛阳。淝水之战后,被征服的政权,纷纷独立。河南地区丁零,关东地区鲜卑慕容垂,关中地区鲜卑慕容冲、慕容泓,羌族姚苌,陇西乞伏鲜卑,代北拓跋鲜卑纷纷起兵,前秦统治摇摇欲坠。事实上由于力量分散,无论中央和地方,前秦都无法控制局势。《资治通鉴》记载:越与毛当,皆秦之骁将也,故秦王坚使助二子镇守;既而相继败没,人情骚动,所在盗贼群起。而前秦统治核心的关中地区,由于氐族力量的薄弱,苻坚受到慕容鲜卑和羌族姚苌两股势力夹攻,前秦统治核心地区先于地方而崩溃。史学家多认为,苻坚对氐族的远迁是其灭亡的重要因素,导致其无法集中氐族力量,中央孤立无援而亡。

“东帝鲜卑西帝秦,英雄归骨向新平。苌登自构君臣祸,垂永还操门户兵。”清代学者洪亮吉《新平寺》诗中的这几句,说的就是苻坚末路的悲凉。《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当初苻坚强盛之时,国有童谣之:“河水清复清,苻诏死新城。”坚闻而恶之,每征伐,戒军候云:“地有名新者避之。”苻诏就是苻王的意思,也就是苻坚。虽然有意避开,但苻坚最终丧命之地仍与“新”字相关。由于慕容鲜卑和羌族姚苌的两面夹攻,苻坚最终支持不住。又由于当时有本叫《古符传贾录》的书记载,“帝出五将久长得”。且有谶谣曰:“坚入五将山长得”,所以苻坚根据谶谣出都城长安往五将山避难,后来被羌族姚苌俘获,最终苻坚被缢死于新平寺。

谶纬之学有其荒诞不经,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也有惊人的力量。在东汉立国前后,谶纬之学大盛,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甚至依据谶纬决事。下至东晋南北朝时,谶纬之学仍有相当市场,为很多人信奉。纵观苻坚一生的谶谣,谶谣的源头多不可考。即使一些有利于苻坚的,也并不一定是苻坚自己创造,多是因缘附会,借助谶谣的力量。不过谶谣是把双刃剑,谶纬能为苻坚所用,也能被苻坚的对手所用。最终,苻坚兴于谶谣,也亡于谶谣。

(作者单位:《群众》杂志社)

责任编辑:彭安玉

猜你喜欢

晋书鲜卑
闻鸡起舞
北方草原地区鲜卑金银器造型艺术
嵇绍重礼
闻鸡起舞
东汉中期东汉与鲜卑之和战关系及其原因探析
鲜卑族的崇山与祭天
枕戈
鲜卑民族初探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浅论几个北方游牧民族的婚姻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