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经典音乐在音乐课程思政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26雷捷陈丽明

戏剧之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红色

雷捷 陈丽明

【摘 要】在音乐课程中“红色作品筛选、音乐课程思政、学生艺术实践”三者融合的功效将远大于三者相加,其实践意义在于,为探索用艺术手段进行思政课程表达的教育模式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关键词】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7-0101-02

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等,与之相对应的教育主要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等。如果说智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体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身体健康素质的教育,那么德育则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等。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质,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时所体现出的特定品质,是人的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1]。

进入2020年,大学生的主体由“90”后跨越到了“00”后。与前一代相比,这波“00”后的思维更活跃、想法更多元,在渴望表达自我的同时,也更在意外界对自我的评价。他们身上的这些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实现立德树人?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及一线授课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在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政课程”中出现,也需要在高校辅导员教师的“生活思政”中渗透,更需要在各学科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中得到贯彻。

以高校“音乐课程思政”为例,无论是音乐专业的《艺术概论》、《音乐美学》、《音乐教学法》,还是非音乐专业的《大学音乐》、《音乐鉴赏》等通识课程,都因具有高度的情感性和感染性等特点,往往更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任课教师只要将“红色音乐”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意识地渗入其中,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何为“红色音乐”?目前学界有两种说法,狭义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国内革命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为题材创作的、对革命起推动作用的、为民众喜爱和传唱的音乐作品” [2],广义指“红色经典革命歌曲,为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后的各类健康和进步歌曲,还包括世界各国经典革命歌曲,其主体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多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會主义建设历程中沉淀而成的经典歌曲[3]”。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概念,“红色音乐”的内涵都没有发生变化,仍紧绕“共产主义”、“革命教育”、“音乐”这几个关键词。两者的区别是狭义概念包含时间短,在时间上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义概念包含时间长,除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外,还涵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鉴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的时代特点,“红色音乐”应该重新定义为:各时期讴歌祖国与时代的,在群众中影响力大、传唱范围广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声乐、器乐、歌剧、舞剧等艺术形式的作品。

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教育现代人培养艰苦朴素、乐于奉献、敢于奋斗、懂得感恩的优秀品格,并使其更加珍惜当下。利用红色经典音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他思政教育方式不具备的优势,红色精神在各种文艺宣传、大众传播活动中已经为人民群众所熟知,在这个提倡奋斗、鼓励变革的时代中,更能激发人们的斗志,抵制一些不良思潮。以思政之“盐”,入音乐之“汤”,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在音乐课程思政中的应用,可通过替换教材原有的案例或新增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案例来实现。

一、红色作品筛选

音乐课程思政第一步是筛选合适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这类作品既要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必须适合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兼具艺术价值高、审美情趣强、思想内涵丰富、能调动大学生演唱积极性等特点。如声乐类颂歌《我和我的祖国》,器乐作品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二胡曲目《红梅随想曲》和《洪湖人民的心愿》、管弦乐合奏《红旗颂》,歌剧《洪湖赤卫队》、《党的女儿》、《江姐》,还有现代京剧《杜鹃山》、《智取威虎山》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和我的祖国》,此曲自1985年问世以来为大众所熟知,节拍是四三拍,在旋律上给人以舞曲之感。更为重要的是该曲歌词饱含深情,副歌部分“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更是歌唱出了对祖国的满满爱意。此曲演唱(奏)形式灵活,既可以独唱,也可以领唱与齐唱,还可以合唱,更可以改编为器乐合奏曲。这首作品流传广、大众传唱度高,以它为案例在各类音乐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具有普适性。

二、音乐课程思政

筛选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后,第二步需要挖掘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中的爱国本质,并在课程中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音乐理论课中易于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可在教材原有案例的基础上增加或直接将其替换为红色经典音乐作品。

在《艺术概论》“艺术的认识功能”一节[4],教材中列举了多个文学、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例子来论证艺术的认识功能,此处可替换为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如歌剧《江姐》。该作品讲述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残酷迫害地下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进行惨无人道的逼供,但这些都没有动摇革命者的信念,他们将集中营当作生活的舞台、斗争的场地[5]。《江姐》能让大学生了解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所坚持和信仰的共产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国革命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又如《音乐美学》“音乐的功能与价值”一节中,子目录“音乐作为特殊工具的价值”中提到“由于所有的实用目的都在音乐之外,因此音乐作品是作为工具发挥实用功能的”,教材主要采用理论论证的方式阐明观点,并未举例论证。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此处可以增加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经典唱段《浑身是胆雄赳赳》的案例进行论证。剧中李玉和自知此次付鸠山之宴凶多吉少,所以喝下了李奶奶的饯行酒,李玉和借酒表达了自己坚定的革命信念,同时也隐晦地提醒李铁梅对联络站的工作要时刻小心。当美学课堂中多次出现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案例时,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就生成了。

音乐的教化功能不是在音乐本身,而是通过音乐的特殊作用来影响人,使人不知不觉地按照教化的方向改变,逐渐符合教化的要求。音乐是一种特殊手段,具有特殊的价值。

三、学生艺术实践

音乐课程思政的特色在于艺术实践,音乐课程思政的第三步需要让学生进行艺术表演实践,让“讲台变成舞台”、“小交流变成大传播”。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艺术实践活动,将思政课本中的“显性”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例如在思政课中可以让学生扮演江姐,演唱主题曲《红梅赞》,在对英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过程中,完成“我是江姐”、“江姐是我”的表演,把革命爱国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潜意识。通过使“讲台变成舞台”,实现立德树人。

利用班级汇演、节庆演出等有效时机,把思政教育从讲台搬到舞台,让“小交流变成大传播”。例如在国庆、元旦晚会等场合,表演红色经典音乐作品,那么受众将推广到全校,达到扩大受众面的目的。通过使“小交流变成大传播”,实现立德树人。

四、结语:1+1+1>3

“红色作品筛选、音乐课程思政、学生艺术实践”三者融合的功效将远大于三者相加。其实践意义在于,为探索用艺术手段进行思政课程表达的教育模式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中,不仅需要营造课程思政的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需要通过参与式、体验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式,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以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魅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一种手段,是架设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桥梁,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因此,实现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认同,是增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和内容认同的有力武器。

如果当代大学生没有对是非的正确判断,就可能导致价值观的虚无化,同时对自身的行为缺乏约束力,这必然导致极端主义、自我主义等不良现象出现。大学生坚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和分析问题,决定了其人生发展方向。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易.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房海燕.红色经典音乐的超时空经典性研究[J].电影评价,2006,(08).

[3]谢芳.王明霞谈“红歌”的艺术魅力与教育价值[J].老区建设,2009,(16).

[4]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5]徐兴灵.<红岩>的思政教育解读[J].语文建设,2015,(10).

[6]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红色
红色的眷恋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红色之旅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