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形背景理论视域下的韩语主语省略研究

2020-10-26辛博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9期

摘  要:韩语的主语省略可分为常规省略和主语缺省默认两种类型。常规省略是基于对语篇上下文已知信息的认知识解,主语缺省默认则是基于话者的认知体验。本文通过图形-背景理论,探讨了韩语主语省略出现的原因、认知心理路径及其运作机制,从而增强了该理论对这一现象的认知解释力。

关键词:韩语省略;韩语主语省略;常规省略;主语缺省默认;图形背景理论

作者简介:辛博(1992-),陕西宝鸡人,研究方向:汉韩语言对比及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9--03

一、引言

语言中的省略是一个既普遍又特殊,既简单又复杂的现象。省略是语言经济性原则的体现,普遍存在于大多数语言当中。但是,由于每一种语言的省略形成原因及其运作机制不同,所以不同语言的省略体系也各不相同。传统语法认为,韩语的省略是一种纯粹的语法手段,将省略出现的原因归结为句法上的脱落或删除。但在生成语法看来,韩语的省略不仅包括同一名词短语的删除,还应包括由空范畴引起的空位语义现象。系统功能语法则认为韩语的省略是一种独立的语言现象,要想接近省略的本质,需要从信息论及话语的角度来观察。语篇分析则将韩语的省略置于话语中,试图从上下文语境及听者、话者的社会距离来了解省略的运作原理。但是,想要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观察韩语省略形成的原因、心理认知路径,还需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在韩语的省略现象中,主语省略最为常见,且常出现于会话文本中。???,??(2017)通过对“韩民族日报”25篇社论中的553个句子研究发现,主语省略句共有120个,占比22%。可以看出,即使在表述较为严谨的社论语篇中,也常能看到主语省略现象。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图形-背景理论出发,通过对相关语料的研究,从而总结出韩语主语省略运作的认知语言学原理。

二、理论背景

(一)图形-背景理论

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最初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提出,后来被完形(即,格式塔)心理学家借鉴用来对知觉(主要是视觉与听觉)和描写空间组织方式等内容进行研究。语言学家Talmy将该理论引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当中,并对简单句、复合句中的图形-背景构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图形”就是认知感知域中最为突出的部分,即,注意力的焦点。“背景”即为突显图形而衬托的部分。图形-背景同时存在于知觉场中,但不会同时被感知。人们就是在图形和背景之间的转换过程中完成对信息的感知、注意、识别和理解(梁丽,赵静 2005:116)。韩语中,“眼镜在书桌上”可以被表述为“??? ?? ?? ??”,但却不能被表述为“*??? ?? ?? ??”。这是因为“眼镜”是图形,书桌是背景。在句法结构中图形往往充当主语,被突显。那么如何确定图形与背景呢?根据普雷格朗茨原则可知:通常图形是具有完形特征的物体(不可分割的整体)、小的物体、容易移动或运动的物体(朱厚敏,2005:105)。相比“书桌”而言,“眼镜”是较小的、可移动的物体,因此被视为图形,从而达到突显的目的。

Talmy(1978)分别列举了语言中图形和背景的定义特征和联想特征,匡芳涛,文旭(2003)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图形和背景的定义特征为:图形没有已知的空间或时间特征可确定;背景具有已知的空间或时间特征,可以作为参照点来描写、确定图形的位置特征(匡芳涛,文旭 2003:26)。其联想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空间大小、时间长短、动态性、突显性、关联性、可及性、复杂性、依赖性、熟悉程度、预料性等。在确定图形和背景的关系时,定义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而联想特征只起辅助作用。突显原则是图形-背景理论的基础原则,也是句法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Langacker将突显分为两种:一是,侧面-基体;二是,射体-界标。侧面是一种突显,它是视觉的焦点。同一物体会有不同的侧面,观察物体时,其中的某一个侧面会被激活,其它侧面则会处于隐伏状态。射体是关系侧面中的图形,是被突显的部分,而界标则是背景,是被忽视的部分。利用突显原则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韩语主语省略的形成原因及其心理认知路径。

(二)主语省略的类型

熊菊香,张娟(2012:26)认为主语省略应分为常规省略和主语缺省默认(default)两种类型。其中,常规省略是指可以在省略语篇上下文中找到的主语省略类型,而主语缺省默认是指很难直接在省略语篇上下文中找到的主语省略类型。主语缺省默认现象是一种信息凸显的表现,实际上也是一种使表达更加经济和简洁的语言手段。主语缺省默认常出现于政论文体、报告文学、散文、游记、诗歌等语篇中。???(2011)认为韩语省略现象中的无主句区别于一般的主语省略,应当将二者分开讨论。其中,一般主语省略可通过语篇上下文恢复出被省略的信息,而无主句则无法用恰当的表述恢复被省略的信息。通过对语料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常规主语省略与主语缺省默认的区别特征。

常规主语省略:①省略信息可从语篇句法结构或语义信息中找出;②常出现于承前省略、蒙后省略的句式类型中;③常出现于状语从句中的主语部分;④常出现于“-?”、“-?”、“-??”等连接语尾的句式结构中。

主语缺省默认:①缺省信息很难从语篇中恢复或恢复后为病句;②多为语篇或文化背景中的已知信息,不用出现在表层结构;③缺省信息既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是多样的。④常出现于以下句式中:话者自述、惯用表达(包括俗语、谚语)、引用描述句、“??”句、命令共动句、当为句、疑问(反问)句、感叹句、情感表达句、祝福期望句、情况说明句及意见(建议)句。

三、主语省略的类型分析

(一)常规主语省略

(1)a.?? ??? ????(  )????? ????.

b.(  )???? ??? ??? ?? ?? ??? ??? ??? ??? ????.

(1a)是典型的承前省略句。“??”在前半句被突显,但在后半句被隐伏。因此,后半句剩余信息被突显,成为注意力的焦点。突显位置的不断变化更能吸引听话人的注意。(1b)是蒙后省略句,前面从句主语被省略,因而从句中的剩余信息被突显。由于主句主语处于突显位置,所以解码时会迅速激活相关信息对前面出现的空义语位进行填补。上面两种省略的最大特征就是主语相同,当主语显现时,为图形,被突显;当主语隐伏时,为背景,突显剩余信息。

(二)主语缺省默认

(2)(  )??? ??? ????(  )??? ?? ???.

例(2)发生在书信、邮件的语篇环境中,省略的是发信人,即第一人称“?”。这里,发信人对收信人的信息传达,可以理解为一种自述过程。因此,事件主体当作背景被隐伏,从而最大程度上突出行为本身。相关主语被省略反而会加快收信人对信息的解码,从而提高了交际的效率。

(3)(  )??? ???(  )? ?? ??,(  )??? ???(  )?? ??.

例(3)可看作惯用表达,听者可从文化认知的角度对省略部分进行填补。若将其语义空位补充完整,这句话可表述为“??? ??? ??? ??? ? ?? ??, ??? ??? ??? ??? ?? ??.”对于“??? ???”与“??? ???”事件的主体“???”是共喻省略中的施事者,在认知域中充当了背景的角色,其目的是为了突显射句中剩余信息。而后半部分的主语“???”和“???”分别出现于前半句的受事角色中,成为已知信息被隐伏,必要时会被立即激活,这也体现出了语言的简洁性和经济性原理。

(4)(  )?? ‘??? ??? ???? ??? ?? ??? ??.

韩语的引用句时常会省略主句的主语,这是因为:①该主语众所周知,不必过度描述也会被立即感知,这样做是要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引文内容;②相关背景信息已经储存于听者的认知域中,必要时可被立即激活。

(5)(  )??? ??? ??? ???? ???? ??? ??? ?? ???.

“??”句与引用句极为相似,由于主句(或主干部分)的语符长度远远小于剩余信息,所以从注意力的焦点转化为句子的背景。在句子中较长的语符更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句式的心理感知路径也分为两种:一是,无需说明的共同心理基础,这时,可用形式主语“???”进行语义补位;二是,已存在于听者的认知域中的背景知识,需要时可被立即激活。

(6)a. (  )??? ?? ?? ??.

b.(  )???? ?? ????.

在命令、共动事件的认知域中,接受命令的主体以及引起共动的主体经常被省略,这是因为处于该事件域中的双方都能立即感知事件的行为主体,因此,无需突显。

(7)(  )?? ????(  )????? ??? ??? ??.

语篇环境不同,当为事件的行为主体也会有不同的认知路径。换言之,观察的视角不同,最终的认知结果也不相同。因此,根据观察者的视角,可以在空位语义中填补“???”、“???”、“???”等信息。但是,不管填补什么信息,听者都会根据实际语境迅速进行解码。当为句的语义焦点在行为动作,所以可以通过隐伏主语对其进行突显。

(8)(  )?? ??? ??? ?? ??? ??? ???? ? ????

疑问句往往以第二人称作为主语。因此,交际双方在事件参与过程中,都已经明确知道事件行为的主体,因此不必过多说明。例句中的谓语已经充分暗示了行为主体为“??”, 所以被省略,当作背景来映衬剩余信息。

(9)(  )?? ??????.

在以“-??”构建的感叹句认知事件中,参与事件行为或状态的主体,虽不直接出现在语篇的结构中,但是,交际双方都能立即感知空位语义信息。例句中,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事件的主体,但是通过对谓语的解码,就能快速感知出语篇中的隐伏信息“??”。所以,被省略的信息是背景,剩余信息是图形,图形在背景的映衬下更加突显。

(10)(  )??? ??? ??????.

情感表达事件类似于话者自述事件,都是第一人称对事件参与者的主观描写。因此,主体处于隐伏状态以突显剩余信息。在韩语中,这类事件的主体已发展成为篇章中的冗余信息,若该信息恢复于语篇的结构中,反而会成为病句。

(11)(  )(  )??? ?? ????? ????.

例(11)是祝福期望句。该事件中出现了两处空位语义,分别是主句的主语“??”以及从句的部分主语“???”。这类句式与情感表达句式原理相同都可以视为话者自述的扩展形式。因此,主语处于隐伏状态以突显剩余信息。但由于主句语符长度短于从句,因此注意力继而转移至从句。

(12)(  )?? ??? ???? ???(  )???? ??? ? ??.

例(12)是情况说明句。听者在认知该事件时,会主动把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因此,事件的行为主体处于隐伏状态,剩余信息则获得了更多的注意力分配,因而成为注意力的焦点。

(13)(  )??? ??? ?? ?????(  )N????? ??? ?????.

意见建议事件中,从句事件中的第二人称以及主句事件中的第一人称常处于隐伏状态。这是因为,在交际过程中,参与事件的双方都能立即感知事件中的行为主体,因此被当作背景。在对例句进行解码时,通过对该事件的语义联想,能够迅速补全从句和主句中缺省的人称代词“??”和“?”。

四、结语

本文使用图形-背景理论,分别探讨了韩语常规主语省略和主语缺省默认两种省略类型的形成原因、心理认知路径以及运作机制。常规主语省略的认知基础基于语篇中上下文的已知信息,该省略常以承前省略的形式出现。主语缺省默认的认知基础基于听者、话者的认知经验。话者根据交际的意图对语篇中的信息进行注意力分配,分配到较多注意力的信息成为射体,被突显;相反,分配到较少注意力的信息被省略,处于隐伏状态。而听者则根据自身的经验对话者传达的信息进行解码、识解。正因如此,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才会出现不同的解码信息。韩语的主语缺省默认表达形式多样化,缺省手段较为随意。因此,在识解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

参考文献:

[1]匡芳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2003(4).

[2]李双娟.图形-背景理论概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2).

[3]梁丽,赵静.图形/背景理论在句法分析中的作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夏日光.省略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翻译教学[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熊菊香,张娟.凸显理论视域下的主语缺省默认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2(3).

[6]朱厚敏.试论图形-背景理论及其应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7]???.??? ???? ?? ??[J].?????,2011,18(2).

[8]???,??.??? ?? ???? ????? ??? ?? ?? - ??? ????–[J].???????,20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