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甲氧基-2-硝基-4-(3-(吡咯烷-1-基)丙氧基)苯甲酸甲酯的合成

2020-10-26高艳蓉唐文强问娟娟仝红娟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氧基甲氧基甲酯

高艳蓉,唐文强*,问娟娟,仝红娟,刘 斌

(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2.陕西省中药绿色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陕西 西安 712046)

吡咯烷侧链作为一种生物活性优异的分子片段,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1-3]。如已上市的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的药物Fedratinib结构中含有乙氧基吡咯烷侧链[4]、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西地尼布(Cediranib)结构中含有丙氧基吡咯烷侧链[5],另外,还有具有抑制酪氨酸激酶等活性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TG100801和TG100572[6-7]、G9a组蛋白甲基转移酶选择性抑制剂A366和UNC0638[8-9]以及白三烯A4水解酶抑制剂SC-22716等[10]结构中均含有吡咯烷侧链。

为了研究5-甲氧基-2-硝基-4-(3-(吡咯烷-1-基)丙氧基)苯甲酸甲酯在构筑药物分子中的应用,作者以4-(苄氧基)-5-甲氧基-2-硝基苯甲酸甲酯(Ⅱ)为原料,经过脱苄基、羟烷基化两步反应合成得到含有吡咯烷侧链的目标化合物5-甲氧基-2-硝基-4-(3-(吡咯烷-1-基)丙氧基)苯甲酸甲酯(Ⅰ),通过1HNMR和ESI-MS对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羟烷基化条件进行优化。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Fig.1 Synthetic route of target compound

1 实验

1.1 试剂与仪器

4-(苄氧基)-5-甲氧基-2-硝基苯甲酸甲酯、1-(3-氯丙基)吡咯烷盐酸盐,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柱层析硅胶(300~400目),青岛海洋化工厂;其它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AV 300MHz型核磁共振波谱仪(DMSO-d6或CD3OD为溶剂,TMS为内标),德国Bruker公司;Ultima Global Spectrometer型质谱仪(ESI源),美国Waters公司;RE-52AA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B-Ⅲ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1.2 合成方法

1.2.1 4-羟基-5-甲氧基-2-硝基苯甲酸甲酯(Ⅲ)的合成

将4-(苄氧基)-5-甲氧基-2-硝基苯甲酸甲酯(Ⅱ)3.17 g(10.0 mmol)和三氟乙酸(25 mL)混合均匀,室温反应4 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减压浓缩,用甲基叔丁基醚打浆洗涤;再减压抽滤,得灰白色固体化合物Ⅲ2.24 g,收率98.5%。1HNMR(300 MHz,DMSO-d6),δ:10.73(br,1H),7.41(s,1H),7.28(s,1H),3.91(s,3H),3.81(s,3H);ESI-MS,m/z:228.0[M+1]+。

1.2.2 目标化合物(Ⅰ)的合成

取化合物Ⅲ 1.14 g(5.0 mmol)、乙腈30 mL、1-(3-氯丙基)吡咯烷盐酸盐(Ⅳ)1.01 g(5.5 mmol)、 碳酸铯 3.91 g(12.0 mmol)和碘化钾0.91 g(5.0 mmol),混合均匀,回流反应2 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减压抽滤,滤液浓缩得到粗品;经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洗脱剂为V石油醚∶V乙酸乙酯=10∶1),得黄色黏稠状液体化合物Ⅰ 1.41 g,收率83.3%。1HNMR(300 MHz,CD3OD),δ:7.58(s,1H),7.25(s,1H),4.18(t,J=6.3 Hz,2H),3.96(s,3H),3.89(s,3H),2.73~2.68(m,2H),2.63~2.59(m,4H),2.13~2.04(m,2H),1.89~1.80(m,4H);ESI-MS,m/z:339.1[M+1]+。

2 结果与讨论

2.1 脱苄基合成化合物Ⅲ

实验室脱苄基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Pd/C加氢脱除法、甲酸铵/Pd/C脱除法、酸性条件脱除法等[11-14]。本实验用三氟乙酸脱除化合物Ⅱ上的苄基合成化合物Ⅲ。具体过程:将化合物Ⅱ加入到三氟乙酸中,室温搅拌4 h,TLC监测反应完全后减压浓缩得到粗品,用甲基叔丁基醚打浆洗涤,再减压抽滤,得到较高收率的化合物Ⅲ,HPLC纯度达到97%。该脱苄基方法无需加热,而且后处理操作简单。

2.2 羟烷基化合成目标化合物

在碱性条件下,碘化钾催化化合物Ⅲ与1-(3-氯丙基)吡咯烷盐酸盐(Ⅳ)的羟烷基化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物料比(化合物Ⅳ与化合物Ⅲ物质的量比)、碱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目标化合物的收率影响很大。

2.2.1 物料比对目标化合物收率的影响

考虑到原料成本,选择化合物Ⅳ过量。以乙腈为反应溶剂,固定碳酸铯用量为12.0 mmol、碘化钾用量为5.0 mmol、反应时间为2 h,考察物料比对目标化合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物料比对目标化合物收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当物料比为1.0∶1时,目标化合物的收率为74.5%;增加化合物Ⅳ的用量,当物料比为1.1∶1时,目标化合物的收率达到83.3%;继续增加化合物Ⅳ的用量,收率基本没有变化。因此,选择物料比n(Ⅳ)∶n(Ⅲ)为 1.1∶1。

2.2.2 碱的种类和用量对目标化合物收率的影响

化合物Ⅳ与化合物Ⅲ发生羟烷基化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的过程中,碱的作用一方面是中和化合物Ⅳ的盐酸盐,另一方面是使化合物Ⅲ的羟基离子化而形成钠盐,增强其亲核性。所以,碱的种类和用量对目标化合物收率的影响很大。以乙腈为反应溶剂,固定物料比n(Ⅳ)∶n(Ⅲ)为1.3∶1、碘化钾用量为5.0 mmol、反应时间为2 h,分别以Na2CO3、K2CO3、Cs2CO3作为反应用碱,考察碱的种类和用量对目标化合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碱的种类和用量对目标化合物收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分别以Na2CO3、K2CO3、Cs2CO3作为反应用碱,相同用量(10.0 mmol)下,以Cs2CO3作为反应用碱时的收率最高,达到66.0%;以Cs2CO3作为反应用碱,目标化合物的收率随着Cs2CO3用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在Cs2CO3用量增至12.0 mmol时,收率达到最高,为83.3%,继续增加Cs2CO3用量,收率没有明显变化。因此,选择Cs2CO3用量为12.0 mmol。

2.2.3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目标化合物收率的影响

以乙腈为反应溶剂,固定物料比n(Ⅳ)∶n(Ⅲ)为1.1∶1、碳酸铯用量为12.0 mmol、碘化钾用量为5.0 mmol,考察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目标化合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目标化合物收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1)固定反应时间为2 h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目标化合物的收率明显提高,在反应温度升至85 ℃(乙腈回流温度)时,收率达到最高,为83.3%。(2)固定反应温度为85 ℃时,当缩短反应时间为1 h时,收率降至68.1%;当延长反应时间至3 h时,收率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确定反应温度为85 ℃、反应时间为2 h。

2.3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2.3.11HNMR分析(图2)

由图2可以看出,δ7.579、δ7.247处的两个单峰,积分均为1H,属于苯环氢;δ4.181处的三重峰,积分为2H,属于侧链上与氧相连接的亚甲基,根据n+1规则,与之相邻碳上为两个氢,所以裂分为三重峰;δ3.963处的单峰,积分为3H,是甲酯上的甲基;δ3.889处的单峰,积分为3H,是苯环上的甲氧基;δ2.731~2.680处的多重峰,积分为2H,是与吡咯相连接的亚甲基;δ2.629~2.593处的多重峰,积分为4H,是吡咯上N原子相邻的两个亚甲基;δ2.127~2.035处的多重峰,积分为2H,是侧链中间位置的亚甲基;δ1.894~1.800处的多重峰,积分为4H,是吡咯结构没有与N原子相邻的两个亚甲基。

图2 目标化合物的1HNMR图谱Fig.2 1HNMR spectrum of target compound

2.3.2 ESI-MS分析(图3)

图3 目标化合物的ESI-MS图谱Fig.3 ESI-MS spectrum of target compound

结合1HNMR和ESI-MS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目标化合物结构的正确性。

3 结论

以4-(苄氧基)-5-甲氧基-2-硝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首先在三氟乙酸条件下脱苄基得到4-羟基-5-甲氧基-2-硝基苯甲酸甲酯(Ⅲ);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与1-(3-氯丙基)吡咯烷盐酸盐(Ⅳ)发生羟烷基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脱苄基反应结束后经过简单洗涤即可得到化合物Ⅲ。羟烷基化反应最佳条件为:乙腈为反应溶剂、物料比n(Ⅳ)∶n(Ⅲ)为 1.1∶1、碳酸铯用量12.0 mmol、碘化钾用量5.0 mmol、反应温度85 ℃、反应时间2 h,在该条件下,目标化合物收率达到83.3%。该研究为吡咯烷侧链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猜你喜欢

氧基甲氧基甲酯
油酸甲酯基琥珀酸单甲酯的结构表征、热稳定性及抗磨性能
油酸甲酯对多杀菌素发酵合成的影响
2-碘-3-(对甲苯磺酰氧基)苯基醚的选择性合成
QuEChERS提取-EMR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养殖鱼中的乙氧基喹啉
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的高效分离及其抑制SARS-CoV-2 3CLpro的潜在活性研究
甲酯废水处理新方法
1-[(2-甲氧基-4-乙氧基)-苯基]-3-(3-(4-氧香豆素基)苯基)硫脲的合成
剖宫产术中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11个品种来源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