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PC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2020-10-26夏明月

散装水泥 2020年4期
关键词:设计阶段装配式施工人员

夏明月 李 巍

(1.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河南 开封 475000)

1 引言

近年来,建筑工程数量与规模不断增加,建筑企业为保证自身的综合实力,一方面要对施工技术与机械设备作出保证,同时,还要结合工程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建筑模式。例如EPC建设模式,不仅有利于总承包方进行产业化发展的生产建设,还便于企业对整体项目进行集中设计与管理,从而使工程项目得到精细化管理,在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等方面均能达到预期效果。然而,当前多数基于EPC模式的建筑工程在质量管理中都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重点针对各类建筑工程的多方面需求进行探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良好发展。

2 案例分析

本研究将某人才公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运用低能耗、智慧、健康、绿色的集成技术构建高尚、高舒适度、高品质的健康人文社区,将工程建设成现代化气息浓郁的示范工程。该建筑工程具有建设技术与指标控制等方面的需求。

2.1 建设技术需求

该人才公寓工程建设要求使用新型的工业化建设手段,也就是装配式技术。与传统的建设技术相比,装配式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工程的整体建设施工需要面对非常多的难题,并且对承包单位提出了更高的施工要求。

大规模的预制构件均需要更高水平的构建设备对其进行管理。装配式建筑工程需要面对的最主要难题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增加了大量吊装作业,并且吊装作业均属于由大型预制构件的机械设备积极配合。大规模的预制构件在该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大多会应用在楼梯间、山墙位置,并且这种类型的构件一般重量较大,这就对运输设备提出了布置和选择的要求,施工设备的合理布局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

2.2 工程建设指标控制要求

该工程的建设对于成本、质量、工期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工期方面,因为该项目属于人才租赁住房,所以,更好地安置高级人才属于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最大程度地压缩建设工期。工期指标管理要求,人才公寓的建设时间预设为900天。工程承包商按照合同上的要求,在预计时间内完成工程的建设工作。根据对不同施工阶段需应用资源的预测,用来更好地满足不同阶段的施工现场对施工材料的需求,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调度各项建筑材料,有效保证施工进度不会超过预计工期。

3 基于EPC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3.1 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问题

为保证人才公寓的施工质量和进度,该工程项目在正式施工前,虽然制定出相关的施工规范和质量控制文件等内容,但却忽视了施工人员在全部的质量控制工作中所处的主观因素。项目承包商并未对一线施工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展开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专业化培训,同时,施工人员在施工质量方面意识薄弱,造成部分施工方式与设计的施工工序不相符,埋下质量隐患。例如,该工程中多个位置的钢筋连接点均施工困难,钢筋工人不科学地弯折或截断钢筋,延迟了工程的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质量。项目准备阶段的施工人员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现场施工人员需要进行专业化施工培训,以更好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2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

该工程应用BIM技术构建了建筑信息模型,但在其使用过程中并未能实现信息的良好交换,在工程设计阶段,企业的其他部门很少会主动参与BIM信息模型的数据交换活动中,造成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就缺少深入的数据依据,从而使工程后期施工过程中缺少各部门之间地有效交流和沟通,使设计阶段的工作付诸东流,起不到应有作用。例如,预制结构中窗副框位置发生的渗水情况,就属于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没有及时沟通造成的,如果在设计阶段有施工人员参与设计工作中,就能提出针对预制构件、整体构建与窗副框之间的问题,大幅度降低施工阶段发生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另外,该工程承包商在全部事中质量监督管理时没有应用到应有的RFID技术,缺少了针对关键部件作出的实时反馈,非常不利于整体构件在工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该工程正式施工阶段,出现一部分质量不合格的构件、施工现场使用的吊装数据偏差过大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缺少RFID技术的使用,没有实时监控施工进度。所以,在装配式建筑事中质量控制阶段,需要有效结合RFID与BIM技术,二者缺一不可。

3.3 质量控制系统的管理问题

该工程项目虽然在整体层面采用EPC装配式建筑模式,对建筑全过程开展精细化管理,然而在实际施工环节仍存在诸多质量问题。

3.3.1 施工信息与BIM技术结合

该工程在建设前期对周边环境进行勘测,结合工程建筑要求调整施工方案,开工后对各类施工信息备案存档,但未能将施工信息与BIM建筑模型分析相结合,不仅在施工过程中埋下质量隐患,还不利于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3.2 EPC建筑模式落实不到位

该工程没有将施工管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环节,建模缺乏FRID技术的精准定位支持,未能根据工程质量管控体系构建相应的数据资源平台,导致该工程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缺乏立体性,无法为施工管理决策提供可行性建议,最终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管控体系的应用效果。

4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优化策略

基于上述问题,需要结合人才公寓的建设需求,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4.1 设计阶段工程质量管理策略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设计阶段二级影响因素权重计算表

根据表1中归纳的设计阶段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制定人才公寓在设计阶段的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具体从人才和技术两方面入手。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EPC 模式下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质量管理体系

4.2 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管理策略

4.2.1 人员措施

人员的诚信和履约程度会对项目质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同时,还需要积极引进高质量、高素质、熟练掌握并应用EPC的综合型人才,为工程提供人员方面的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科学的人员约束和激励机制,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装配式建筑采购阶段约束激励机制

4.2.2 技术措施

项目采购阶段需引进BIM技术、物联网技术、RFID技术和二维码技术,借助BIM技术能够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前提下提升工作效率,使BIM模型构建得更加完善。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施工模式的多元化发展,EPC建筑模式的应用优势得到大幅度提升,不仅可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还可以起到有效控制成本作用。要加强对EPC总承包模式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问题的研究,保证项目总承包方的管理工作与各级服务需求相符合,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管控体系,从技术与人员方面入手,使人员更加充实,分工更加明确,构建更加清晰的EPC模式架构,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固动力。

猜你喜欢

设计阶段装配式施工人员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
轨道客车设计阶段供应商设计管控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