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社团活动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0-10-23张朝泉

教师·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社团活动构建

摘 要: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社团活动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作者提出应该做到避免将社团活动当作课堂教学的继续,应充分利用好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避免指导教师的大包大揽、学生在教师指挥下被动地完成任务,同时又要关注成年人的不确定性,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社团;社团活动;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0-0020-02

中小学社团承载着学生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社团对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培植特色校园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条件。

一、中小学社团的概念

中小学社团,即学校从实际教学条件出发,把有相同兴趣爱好、有一定特长才艺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并配置指导老师所形成的独立的学生组织。该组织采取学生自愿加入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能使学生在集体中塑造自我、自我管理、互帮互助。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中小学社团扩大了学生的求知领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其精神世界。

二、中小学社团活动的必要性

课外活动是中小学成长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教育研究团体的重视。学生社团是课外活动的重要载体,比起兴趣小组、特长班等形式,学生社团更便于管理,是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上的成熟。学生可以在感兴趣的社团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找到跨年级、跨年龄的伙伴,相互促进,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和领导力。

社团在国外的实践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其大大推动了学生社团的发展。在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学生社团进一步发展,典型的如英格兰的“共济会”,其中著名的成员有马克·吐温、亨利·福特等人。现今,“共济会”在世界各地的成员已过万。二战后,美国的学生社团发展理念更加成熟,有的影响较大的社团已经呈现出社会化的趋势。而日本的社团出现在明治时期,并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我国的第一个基础教育阶段的社团形式——中国少年先锋队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在抗战时期和新中国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以来,社团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发展社团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怎么进行社团活动

(一)配置相关的指导教师

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核心任务是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储备,其主要学习活动皆需要教师指导。由于身心发展还处于未成年的阶段,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处事能力都不成熟,想要进行有效有价值的课外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点。

(二)社团活动应接受考核

虽然社团是学生自愿加入的组织,但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仅有兴趣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参加英语社团的学生就必须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否则就会是浪费时间;没有绘画功底的学生加入美术社团也是不现实的。为了防止学生加入不适合自己的社团,这就需要指导教师进行严格的把关。

(三)健全组织结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小学社团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也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出社团负责人,如社长、副社长、各部门部长、干事等,社团内部需做好分工,方便社团内大小事务的管理和社团活动的开展。

(四)健全社团管理制度

在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负责人的组织下,在全体社团成员的共同参与下,制订有多数人赞成的管理制度。社团管理制度一經确定,社团成员便要无条件地遵守纪律。每一次的社团活动要做好相关记录,如指导教师、活动过程、参加人数、评选等,这是体现社团文化的重要载体,有条件的话,社团活动的影像资料也要保存好。

四、中小学社团活动发展的问题

(一)把课堂教学模式搬入社团建设中,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很小

由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因此其自主选择的能力较弱。且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中小学社团规模较小,供学生选择的数量不多。除此之外,有的学校将社团视作课本知识的继续。部分教师也对社团活动的作用认识不清,并不赞成开展社团活动,把社团演绎成课堂教学,披着社团活动的外衣,进行着课本知识的教学,甚至强制学生加入某一社团或者禁止学生加入文体类社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不愿意让学生加入音乐社团和舞蹈社团等文艺类社团,他们更愿意让学生加入奥数、科学以及文学类的社团。这样的要求抹杀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机会,抑制了学生加入社团的积极性,违背了社团建立的宗旨,不能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二)社团管理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

社团活动具有组织松散、行之无效的问题。在社团管理上,许多学校并无专门管理社团事务的领导小组,使得诸多社团没有主心骨和统筹规划。而社团指导教师也往往是一线代课教师,一般都是兼职当社团指导教师。并且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对社团建设的意见不统一,导致教师资源配置不足。再者指导学生社团需要一定的专业组织能力,教师多以教学研究为主,缺乏指导社团的经验,对社团指导的各项工作都不熟悉,水平不专业。

(三)社团活动形式单一

根据调查来看,大多数中小学社团活动只停留在表面,更多的是形式上的活动。比如,文学类社团是学习相关知识,象征性地欣赏几篇文学作品;体育类社团则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几场比赛。这样单一枯燥的形式使学生对社团活动逐渐失去了兴趣。丰富的社团活动形式是社团保持活力的基础和吸引社员加入的重要因素。形式单一是我国目前中小学社团活动发展的很大阻碍,尤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社团,空有社团的形式,实际上还是课堂的教学,使社团得不到学生的青睐,无法延续。

(四)地区发展不平衡

在升学压力和现在的评价机制下,家长和部分教师对社团活动的认识不足,甚至不支持中小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在较为发达的地区,由于观念的先进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社团活动已经得到了落实。而在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连开展社团活动的场所和基础设施都没有,使得中小学社团活动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五、构建中小学社团活动的策略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社团是根据学生的自主意愿建立的,然而中小学社团常出现以教师为主导的现象,这种旧模式阻碍了社团的发展。教师在社团中仅作指导者,而非管理者和建设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给予经费支持,丰富社团活动

由于中小学社团文化起步晚,以及常常需要协调学习与活动的关系,所以社团活动仅停留在形式上。学校应该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本着提高他们的潜能比眼前的分数更为重要的理念,来联系当地社区、企业、社会组织,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赞助或平台支持。各学校展开优秀社团的比拼,建设特色社团,采取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创建新的活动,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完善社团管理机制

中小学校要建立社团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学生社团的开发、管理和建设等工作;协调各种社团的平衡发展,利用有效资源,关注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将科技社团、文体社团等类型各异的社团补充完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加入合适自己的社团;并且注意社团骨干的培养,帮助学生自我管理;重视指导教师的作用,但同时要注意指导教师是指导者而非建设者。社团的建设者是每一位加入社团的学生,使社员在自我管理和各色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其能力得到提升。

(四)建立保障机制,保证社团运行

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对社团的良好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解决社团组织松散、管理无序的问题。为此,学校要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扶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联系其他社会组织,为社团活动提供设备、场地,为社团的良好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发展的条件;也可以组织家长定期参与活动,使家长切实体会到社团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领略校外风景。

(五)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激励机制的完善有利于激发社团活力,提高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完成活动目标的动机。校方可组织“评比年度十佳社团”等活动,激励各个社团间的竞争,为表现良好的社团提供一定的奖励资金去进行社团建设,对在社团发展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个人同样给予肯定与奖励。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社团活动的组织、参加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校素质教育高质量的实现提供基础。

中小学社团的构建为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途径。我们应该关注未成年人的不确定性,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社团活动中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每次社团活动的组织过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需要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制订合理的目标,安排每个人的分工,促成活动的正常开展,使社员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社团活动在学生成长的過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社团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抗压抗挫折能力,又能使他们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中小学社团需要学校和社会各团体联合建设,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贺恩格.普通高中学生社团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周 虹.基于学生社团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有效开展社团活动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实践研究”(GS〔2019〕GHB173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朝泉(1980—),男,中共党员,本科,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社团活动构建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