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发展的乡村规划设计研究
——以日照市褚家坡野奢度假综合体规划为例

2020-10-23席晓萌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19期
关键词:民居村落空间

席晓萌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1 引言

2018 年1 月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布,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大背景下,传统单一产业类型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充分挖掘乡村自身产业特色,并有效地整合进乡村的规划设计中,这样才能激发村庄活力,达到适应乡村长期发展的需求【1】。

2 现状调研

2.1 区位规模

褚家坡地处日照市的西北部,属日照、临沂、潍坊3 市交界,距3 座城市中心分别有2~3h 的车程,该村现有186 户,498 口人,耕地48.4km(2726 亩)。

2.2 产业经济

褚家坡现以农业为主体,地处较为偏远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村北褚氏庄园旧址有一砚台矿,-5℃时不结冰,是难得的文房墨宝。村中乡民多植杏树,寓意“兴旺发达”,因而又有“杏花村”之美誉。该村还盛产小米、核桃、丹参、黄芩等农作物和中草药。

2.3 村落布局

褚家坡村落东西长、南北短,呈不规则形状。村落与南侧大姑山一溪之隔,山林茂密,溪水清澈透明。一条村内的主干道将村落分为南北2 部分,北侧为新建民居;南侧以传统民居为主,传统肌理保存完好。宅院是村落的基本构成单元,依地形安置,与村落南侧的溪水成“鱼骨状”布局。村内道路婉转崎岖,高低错落,极具山村特色。宅院有机的布局方式使得建筑外部围合出多个形态不一的空间节点,富有趣味。

2.4 民居特色

褚家坡民居最大的特色为墙身用石头垒砌,虽不施任何泥土等胶合剂,但质量较为坚固;屋顶用草或黑瓦,极具传统特色。与大多数北方传统民居一样,褚家坡的传统民居呈“一”字形,以“间”为单位布局方式。

2.5 历史民俗

褚家坡历史悠久,元代褚氏在此立村,耕读传家,一时人丁兴旺,富甲一方。元末明初,官兵来此烧杀抢掠,褚氏遭难后,村庄荒废,后王氏由山西洪洞县迁于此,感念褚氏在此开山置业,遂沿用褚家坡村名至今,未曾改变。

3 现存问题

通过上述详尽的调研,笔者发现,当前褚家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4 个方面。

3.1 传统产业结构制约经济发展

褚家坡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效益不高。该村耕作分散,无科技支撑,仅靠农业生产作为村落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不具备长期稳定性。

3.2 人口流失造成村落空废

受到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影响,青壮年纷纷走出褚家坡,村里大多数是留守老人,“空心化”现象严重。此外,人口的流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落文脉的断裂。

3.3 公共服务设施欠缺

村内缺乏集体活动的场所,村内现有的公共活动场地是单调的水泥路地,缺乏绿化和建设,不利于人际活动的展开。超市、卫生所等其他公共配套设施规模较小、规格不高、服务能力有限,无法满足目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需求。

3.4 传统建筑年久失修,新建筑缺乏特色

虽然褚家坡的传统民居具有鲜明的特色,但由于部分房屋长期缺乏维修,已经十分破败,结构存在安全隐患,甚至部分房屋的屋顶已经坍塌。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和专业的设计,传统特色在新建的建筑中并没有得到体现。

4 发展定位

4.1 主题定位

综合褚家坡现状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发挥其文化、自然资源优势,走文化观光体验型道路,使游客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其特有的民俗文化,进行深度体验。杏花、石屋、清溪是褚家坡最易被察觉的显性资源,但并不足以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且周边已有发展较为成熟的同类型村落,因而在此基础上必须挖掘出新的亮点。褚家坡出产砚石,是一条非显性的、尚待挖掘的资源,且这一资源属褚家坡特有。“砚”是古代“读书明智”的代名词,发展“砚”文化,并与褚家坡的乡村风光结合,恰恰是在新时代对褚家坡耕读传家传统的再现与发扬。

综上所述,团队将“杏花”“石屋”“清溪”“砚石”作为此次乡村规划的主题,并提炼为“杏花沾砚,石庐傍溪”八个字,使得褚家坡田园综合体的“清净”中又增添了一份“雅致”。

4.2 功能定位

在主题确定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团队将褚家坡田园综合体的功能确定为以观光、手工艺加工体验工作室、精品餐饮、文化体验工作室、中医养生馆为主导,以特色住宿、产品销售、砚石开采、农产品采摘、民俗展览、摄影写生为辅助,并增加服务中心、社区中心2 项功能。

5 规划设计

5.1 空间结构

为突出“杏花沾砚,石庐傍溪”的主题,从空间上将村落及周边区域自南向北依次划分为:以杏花树为代表的“山”区,砚石矿及其周边的“林”区,以水系为中心的“溪”区和以石头民居为特色的“村”区。4 大区皆呈东西长向的片状,并有1 纵4横,共5 条主要道路穿插其中,串联为一个整体。因而,从空间层面看,整个规划呈“四片五线”的结构,如图1、图2 所示。

图1 俯瞰效果图

图2 空间结构图

5.2 功能分区

从功能上,旅游开发部分分为田野风景区、文化体验区、养生民宿区、餐饮商业区和静心艺术区。

田园风景区充分利用山体资源和地形特点,使得游客能够与山体进行多种形式的密切互动,主要包括山盟婚礼主题公园、杏林、自然农法小米种植区、中草药庄园等,并设有生态停车场。

文化体验区和养生民宿区由山林、溪水和靠近溪水的传统民居组成,是整个项目的核心,二者以南北向主路作为分隔。文化体验区主要包括茶室、褚心公社、革委会遗址小公园和各类文创工作室。养生民宿区主要包括醉仙林、仙野木舍、镜宅、会所、垂钓池塘和石庐民宿等。

餐饮商业区沿村落内的东西向主路以南展开,主要向游客出售当地特色饮食、纪念品、特色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

静心艺术区位于西侧,氛围宁静,自北向南依次建有砚台博物馆、褚式庄院、冥想堂、初心美术馆。此外,此区域保留了原有村委办公楼和广场,并对其进行改造,主要作为村民的活动场所,如图3 所示。

图3 主要功能分布

村落主路以北的新建民居区域暂不进行旅游开发,主要对其进行立面和环境的改造,增加传统乡村元素,使其与周围环境更加协调。

5.3 游览路线

为了营造更好的旅游体验,团队为褚家坡项目特地设计了一条观光流线。流线从村南大姑山的山路开始,路两侧种植杏花及多种农作物,景色优美,仿佛乐章的序曲;此后依次经过风轻云淡(林间民宿)、豁然开朗(村落入口)、怡然自得(传统民居)、活力迸发(传统商业街)、曲折萦回(落支路)、妙趣横生(沿溪山林)、婉转寻觅(村落支路)、蓦然回首(冥想堂)、余意不尽(村落出口)9 个节点和区域,整条流线错落有致,富有乐趣,如图4 所示。

5.4 情感序列

图4 褚家坡村规划观光游览路线

沿上述游览路线,游客首先经历的是在山野与自然的对话。伴随着进入文化体验区、民宿区和餐饮商业区,游客通过多种活动和旅游体验,经历了与自我的对话。最终,在静心艺术区,通过展览建筑和冥想堂的空间营造,将使游客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升华,从而实现与精神的对话。整个情感序列层层递进,赋予了整个规划设计以更加深刻的内涵。

5.5 公共空间规划

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公共空间数量、规模和品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景区的活力,因此,方案对于公共空间进行了重点考虑。

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划分为集体活动类空间、展示类空间、社区服务类空间、休闲类空间和儿童活动类空间5 类。集体活动类空间主要为丰收节、民俗节等大型活动提供服务,如露天剧场。展示类空间主要为工艺品、摄影、绘画等民俗、艺术展示提供服务,又可分为室外和室内2 类:前者如露天展厅;后者如初心美术馆、砚石博物馆。社区服务类空间主要为村民和村民与游客间的互动提供服务,社区活动中心广场就是这一类型。休闲类空间较多,主要用于游客的休憩、驻足、谈天、阅读、品茶等活动,规模大小不一,小型的空间节点、道路和沿溪区域的公共空间均属于此类型。儿童活动类空间主要是指设置儿童游乐设施,专门供儿童活动的广场。

5.6 交通规划

本项目采取人车分流,车辆集中停放于2 个生态停车场后,步行进入村落。停车场的设计使用“近、隐、巧”的设计手法。“近”指的是停车场选址靠近对外交通,分别位于村落以南和以西。“隐”指的是在视线组织上避免了停车空间过于裸露,因而在设计中采用树木遮挡;此外,将停车场分为2 个,场地形状随地形地貌成不规则状,也是为了减小每个停车场的体量,更好地与周边环境融合。

“巧”指停车场无论从地面材质的选择还是车位之间的间隔选择,都独具匠心,地面材质尽量选用青石板、青砖、植草砖等材质;间隔主要选用植物,并配有灌木及乔木。

景区内为人行道路,分为人行主路、人行支路和景观小道3 级。人行主路宽约4m,人流较多,气氛活跃,并同时可供必要的服务车辆和消防车辆通行。人行支路宽约1.5m,尺度宜人,两侧多为景观绿化、石墙和开放的节点,具有亲切感,更能体会到乡间的独特风情;支路根据重要程度又分为2 级。景观小道宽约为1m,主要位于庭院、公共景观节点中,较为私密,适宜游人休憩驻足。

6 结语

该项目现已进入施工阶段,部分民居已改造完成。项目一方面改善了乡村原本破败的面貌,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另一方面,项目让该村的产业模式得到成功转型,同时吸引了大量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建设自己的家园。预计建成后,该项目每年可接待游客30 万人,将为该村每年带来3 600 万元的旅游收入,解决就业人口830 人。綦山镇政府相关领导表达了对该项目的重视和对设计团队的支持,希望褚家坡项目成为该镇的龙头,以点带片,激发整个綦山镇的乡村旅游发展。

猜你喜欢

民居村落空间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空间是什么?
民居摄影
创享空间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