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对预防母婴同室高危儿低血糖发生的效果研究

2020-10-23苏瑞明梁群好

吉林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危儿同室胎龄

苏瑞明,方 文,梁群好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江门 529100)

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则为低血糖,研究证实[1],若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状,未接受及时有效诊治,可能会对其脑组织神经发育造成影响,出现脑损伤,智力发育不正常,甚至因此死亡。近年来,医学界加大了对新生儿血糖监测的重视度和执行力度,且有关此方面的研究也侧重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极少涉及母婴同室高危儿。新生儿低血糖在高危新生儿中高达30%以上,在早产儿中占15%~25%,正常足月儿占1%~5%[2]。根据《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糖尿病母亲婴儿、巨大儿、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晚期早产儿出生后需常规监测血糖,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发生,集束化护理是一组以证据为基础的,针对特定患者群的护理干预措施和保健设施,其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明显好于单项措施的应用,是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的一种方法[3]。笔者通过加强对母婴同室高危儿的集束化护理,有效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爱婴区2018年9月~2019年3月收入高危儿100例,母婴同室高危儿入选标准:糖尿病母亲婴儿、巨大儿、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晚期早产儿,家属拒绝转送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ICU),要求母婴同室者。本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入院时间差异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胎龄36+1~41+6周,平均(38.1±0.2)周;体重2 250~4 250 g,平均(3 250±1 000)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施以基础护理措施,研究组施以集束化护理措施,以母体护理及新生儿两方面为主,内容如下

1.2.1母体护理:①合理控制产妇血糖值:对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孕期加强系统管理,包括孕期健康教育,营养门诊饮食调整、运动疗法及胰岛素治疗,从而控制体质量合理增长,有效控制血糖。产程中亦要加强血糖监测,妊娠期饮食控制者,每2~4小时查1次血糖,维持血糖在4.4~6.7 mmol/L;血糖>7.8 mmol/L时查尿酮体,妊娠期使用胰岛素者应每1~2小时监测血糖。②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应鼓励孕妇采取适当分娩方式,顺产产妇产程中鼓励其进食,剖宫产产妇应将术前禁食时间适当缩短,确保产妇产时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4]。

1.2.2新生儿护理:①合理的监测血糖,对照组产后2 h转入爱婴区后测血糖,每2小时连续3次以上血糖正常停止监测。研究组监测血糖的时间调整为出生后0.5 h、2 h、4 h、6 h。②低血糖处理:对照组血糖≤2.2 mmol/L或有低血糖症状的新生儿,立即喂配方奶1~3 ml/kg及汇报医生,转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ICU),血糖≥2.2 mmol/L但≤2.6 mmol/L,喂配方奶1~3 ml/kg后1 h复测血糖,≤2.2 mmol/L转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ICU),血糖≥2.6 mmol/L的新生儿常规喂养。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延长母婴皮肤接触的时间,母婴回室后继续行皮肤接触。调节室内的温度,病房室温维持在24 ℃~26 ℃,确保新生儿处于温暖的环境,放新生儿俯卧于母亲裸露的乳房之间,持续1~2 h,期间协助母亲早开奶。加强喂养,指导母亲勤喂婴儿吸吮,每1~2小时哺乳一次。

1.3指标判定:记录新生儿低血糖发生例数。新生儿出生后0.5~6 h内监测其血糖值,护士用乙醇消毒处理新生儿足底,清洁采血部位,用采血针从新生儿足底毛细血管采集血液标本,丢弃第1滴血液,收集第2滴血液做常规血糖监测。新生儿低血糖判定标准为:采用不论胎龄和日龄,低于2.2 mmol/L诊断低血糖症,低于2.6 mmol/L为临床需要处理的界限值[5]。

2 结果

2.1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研究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14.00%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例(%)]

2.2新生儿血糖监测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2 h、4 h、6 h时血糖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新生儿血糖监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低血糖处理不当可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损伤,甚至危害新生儿的生命。2011年美国儿科学会(AAP)明确指出,晚期早产儿、SGA、LGA是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儿[6]。晚期早产儿是胎龄为34~36+6周的早产儿,占所有早产儿的72.58%[7],其体格与成熟度接近足月儿,其低血糖风险和症状常被忽视,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患病率及病死率高于足月儿,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妊娠期母体血糖水平变化可对胎儿造成一定影响,诱发以新生儿低血糖为主的相关并发症,对新生儿机体健康造成影响。故本研究对母体及新生儿加强集束化护理,得到理想效果。孕期及产时重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提高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对高危儿观察和护理能力。新生儿出生后30 min内血糖下降最为明显,此时预防新生儿低血糖有关键作用[8]。出生30 min内助产士做好早接触、早吸吮,监测血糖,有利于血糖回升和早发现,回到爱婴区之后继续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母乳喂养进行指导,新生儿出生24 h内应该至少哺乳12次,必要时给予配方奶粉补给。另外,低温是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危险因素[9]。通过母婴皮肤接触、吸吮,以母体温度帮助新生儿取暖,可以达到保温的最佳效果,是临床上最简单和方便的保暖措施,值得基层医院积极开展。本研究中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相较于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措施而言更具优势,且最终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加强集束化护理对预防母婴同室高危儿低血糖发生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更好地控制高危儿血糖指标。

猜你喜欢

危儿同室胎龄
个案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2017—2018 年南通市基层转诊高危儿情况比较分析*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早期干预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预防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的疗效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