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捆绑”促脱贫

2020-10-22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20期
关键词:平顶山分社养牛

如何拔穷根、摘穷帽,怎样引领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曾经是困扰新宾满族自治县平顶山镇脱贫攻坚工作的大难题。现如今,产业扶贫项目在这里已有不少,而产业“捆绑”又成为平顶山镇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亮点。

下好产业扶贫“一盘棋”

初秋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平顶山镇平兴养牛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基地,一排排牛舍错落有致,棚圈内干净敞亮,草料堆放整齐,刚刚购进的肉牛正在悠然自得地吃着草料,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

“肉牛养殖一直以来就是平顶山镇传统的畜牧业项目,全镇共有7万余亩旱田,1万余亩水田,可以提供大量的作物秸秆用来喂牛,通过发展养殖项目,挖掘产业优势,可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创收,还能就地解决环保问题。”这是平顶山镇党委书记黄克军对全镇发展集体经济、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构思。

新宾满族自治县平顶山镇党委书记黄克军(左一)在平兴养牛专业合作社调研

2019年,为发展村级集体产业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平顶山镇想对策、出奇招、下稳棋,用逆向思维增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信心,组织党员干部远赴黑龙江、吉林、山东等省份实地考察,并结合本地地域优势研究制订产业“捆绑”发展规划,整合全镇各项产业扶贫资金736万元,建成占地28亩、面积2500平方米的肉牛养殖基地,包括牛舍4栋、看护房2栋、饲料间1栋、铡草间1栋,实现肉牛存栏341头的养殖规模。同时,采取“镇党委+村支部+贫困户”的扶贫发展模式,带动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5户342人,实现扶贫收益38.5万元,累计分红10.5万元。

推动集体经济“一体化”

“过去,村里仅靠上级拨款维持运行,发展集体经济虽然有资源,却没有销路,虽然有胆量,却没有产量。村干部们生怕走错了路遭村民埋怨。现在好了,有镇党委作坚强后盾,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更足了。”正在牛舍忙碌的櫈厂村党支部书记沈德利高兴地说。

2020年,平顶山镇发挥养牛产业优势,为没有集体经济项目的8个村争取到产业扶贫资金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补资金46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8个平兴养牛专业合作社分社,由分社建立养殖基地并从总社购入繁育牛自主经营,总社拿出140万元支持各分社日常运转,并回收各分社产出的牛犊,形成了“总社+分社”、镇村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8个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截至目前,有6个分社已投入经营,预计今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其余2个分社已完成基础设施改建,预计今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

形成服务保障“一条龙”

“过去,秋收时被收割机粉碎的玉米秸秆到处都是,造成了环境污染。而养牛项目为打造当地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产业链提供了最关键的一环,在就地解决饲料问题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群众再也不用到地里费力收割秸秆。这是一举多得的好项目。”平顶山镇镇长刘光锐对养牛项目的综合效益信心十足。

从集体产业延伸到生态环境保护,平顶山镇以用好用实产业“捆绑”成果为契机,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形成服务保障“一条龙”。平顶山镇成立了产业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从人员、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给予各分社最大支持;围绕脱贫攻坚、集体经济政策业务及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农业产业发展及产权制度改革等内容,组织镇村干部开展专题培训,每个分社由1名乡镇领导包保、1支工作专班队伍挂钩帮扶,“零距离”指导各分社产业发展;将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建立了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了多支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队,助力脱贫攻坚。近年来,在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优秀义务管护员、监督管理员41名,多次组织镇机关党员干部参加义务劳动,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清理整治活动5次,有180余人参与,营造了良好的乡村卫生环境。

猜你喜欢

平顶山分社养牛
欢迎订阅2023 年《中国记者》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两头牛的命运
养牛伯脱贫纪事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记者》
平顶山暴雨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
平顶山市疾控系统档案管理现状调查
法新社进入朝鲜
养牛屯里的“牛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