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响鼓重锤唱富歌

2020-10-22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20期
关键词:大操大办蓝莓村干部

近年来,新宾满族自治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扶贫开发工作重大战略部署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具体要求,树牢基层党建系统性思维,持之以恒实施“富民、筑基、扶志”三大工程,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富民工程:兴产业、鼓“钱袋”

扶贫产业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实基础。眼下,发展“捆绑经济”正成为新宾满族自治县推进扶贫产业项目的新模式。

“我们看准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前景,牵头成立了平兴养牛专业合作社,把10个村的各类扶持资金736万元进行捆绑打包,以集中经营的方式提升产业示范效应,降低分散经营的风险,带动145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平顶山镇党委书记黄克军说。

2019年,平兴养牛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肉牛养殖基地,存栏肉牛341头。采取“党委+基地+支部+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由10个村党组织书记分别兼任理事会、监事会成员,规范化进行养殖基地的日常管理和经营销售,当年实现扶贫产业收益38.5万元,给贫困户分红10.5万元。

平顶山镇的“捆绑经济”模式对该县发展扶贫产业、普惠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有益探索。目前,全县15个乡镇依托各自的资源、资产、资金,采取“多村捆绑+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扶贫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带动贫困人口增加分红收入。

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增强贫困户的脱贫底气,还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摆在重要位置,持续增强党组织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内生动力。在北四平乡冯家村,党支部依托本地生态优势和蓝莓产业优势,领办了“新宾满族自治县冯家蓝莓种植合作社”,吸纳41名村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建成资产总额200多万元、面积200亩的蓝莓种植基地,雇用周边33名贫困人口在基地务工,人均增收1500元。

“家里的地种完了,正好赶上蓝莓采摘,一家人都来基地打工,每天工钱100元到150元,再算上分红,一个季度下来全家能收入8000多元,这要感谢党支部选了一个好项目啊!”冯家村贫困户栾兴华高兴地说。

推动乡村扶贫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各级选派干部的倾力帮扶。2018年以来,新宾满族自治县充分发挥选派干部站位高、视野宽、资源多、信息广的优势,累计争取到产业项目发展资金4200多万元,协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200多万元,推动选派干部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四平镇党委第一书记李实引进资金300多万元,帮助大四平镇的2个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协调推进全镇基础设施、饮用水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多项工程,累计筹措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

筑基工程:强核心、实“里子”

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队伍科学管理,2017年以来,新宾满族自治县在全市率先建立党支部“星级化”管理和村干部“千分制”考核机制,通过标准量化、定期考评,推动基层党建和村干部工作考评方式由“定性”向“定量”转变。

“实行‘星级化’管理和‘千分制’考核,使我们对农村工作应该抓什么、抓到什么程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工作热情明显提高了,村党支部连续3年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南杂木镇南杂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解惠元坚定地说:“全村28户贫困户已实现脱贫,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完成得更好。”

“目前,全镇6个村党支部全部达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其中打造‘五星级党支部’2个,这得益于村干部‘千分制’考核的有力实施。”南杂木镇党委书记金毅介绍,“我们将考核分值按一定比例‘换算’成村干部绩效报酬,且绩效报酬占村干部年度报酬的60%以上,把村干部们的工作劲头彻底激发出来了,由过去的‘哄着干、催着干’变成现在的‘主动干、比着干’,真正实现了村里的工作和村干部的报酬挂钩。”

慕名到新宾满族自治县北四平乡冯家村蓝莓种植基地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要靠本地干部队伍和人才。”2019年以来,新宾满族自治县建立了以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和“雁归巢”行动为主要抓手的农村干部、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选拔“三向培养”对象927人,回引“雁归巢”返乡创业人员128人;开辟政策“绿色通道”,累计帮助协调惠农贷款3600多万元、土地1106亩;开展技术服务、购销服务等280人次,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党组织的多年培养,使我成长为致富产业的带头人,在自己富裕的同时,决不能忘记回馈社会。如今,香菇基地已带动12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还吸引了11名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和我一起创业,相信我们会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苇子峪镇杉松村新时代“三向培养”对象、菇满香香菇合作社负责人王明芳在谈及创业经历时深有感触。截至目前,全县新时代“三向培养”对象和“雁归巢”人员已发展脱贫攻坚相关产业项目277个,带动3700多名贫困人口增加了稳定收入。

扶志工程:树新风、换“新颜”

“过去红白喜事、升学宴、生日宴、乔迁宴,份子钱少说三两百元,多的上千元,频繁的人情礼往给家庭增加了沉重负担……”谈起大操大办陋习,榆树乡都督村贫困户孙立清深恶痛绝,“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脱贫。若不遏制住这个陋习,很容易返贫。”

都督村作为全县贫困村之一,地理位置偏远、革新意识淡薄是造成村民贫困甚至返贫的主要原因。近两年,村党支部响应县委号召,组织党员带头签订《禁止大操大办承诺书》,将抵制陋习恶习、大操大办写进村规民约,还把县委《关于深入开展抵制“大操大办”树立文明乡风工作的实施方案》编成村民听得懂、记得住、易理解的“三句半”,潜移默化地将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吹”入人心。

经过不间断的努力,新宾满族自治县农村大操大办等陋习得到了有效遏制,过去“大操大办”盛行的南部4个乡镇近两年来巧立名目、违规操办宴席等行为已杜绝,村民年户均减少礼金支出2万元。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新宾满族自治县以抓好精神扶贫为“先手棋”,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为契机,增强脱贫攻坚软实力。

“一些贫困村环境脏乱差,里里外外臭气熏天,还有一些贫困村民家里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脸上看不到笑容,没有精气神。”上夹河镇党委书记石成军在回顾过去的村容村貌时感慨道。现如今,走进上夹河镇古楼村,干净整洁的街道、花园式的休闲广场,还有扭着秧歌、喜笑颜开的村民们构成该村亮丽的风景。贫困户李杰家的庭院里,农具摆放整齐,菜园里的瓜果挂满了藤架,新盖的瓦房宽敞明亮,一盆盆月季花竞相开放,花香扑鼻。“自从村里实行垃圾分类后,环境美了,心情也舒畅了。前年,政府还帮我家盖了新房子。我们家彻底脱贫了,现在正准备参加村里‘最美庭院’评选呢!”李杰高兴地说。

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自2016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以来,新宾满族自治县通过实行“网格化”包保、“闭环式”推进、法治化管理等举措,不断健全党建引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引导广大村民从“站着看”变成“弯腰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参与者,农村里里外外都焕发出新气象,助推贫困村民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猜你喜欢

大操大办蓝莓村干部
蓝莓
不让干部挂“空挡”——一名村干部的成长档案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陕西脱贫攻坚形成大格局
——驻村干部已有3.71万人
甜甜的蓝莓果
蓝莓的光泽
移风易俗树节俭新风
蓝莓
某贪官落马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