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读写现状调研报告2019(下)

2020-10-22北京汪锋李二民

名作欣赏 2020年28期
关键词:总体文言文古诗词

北京 汪锋 李二民

读写问题聚焦

(一)读写时间问题及其背后

综观读写调查中凸显的问题,我们发现“时间”是一个焦点。

先来看阅读时间,总体来看,中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低于半小时的超过两成(21.8%);高于半小时而低于1 小时的则达(48.7%)。当然,这个时间范围并不精确,只是日常的大体的心理概念判断。一般来说,这个一小时或半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严格说来并不是绝对的有效阅读时间,而是通常感觉与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的所有时间,包括选书、换书、走神、被打断等各种非有效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按有效时间来说,每天课外阅读低于半小时和1 小时的比率会更大。

如果分地域来看,还可以看到更多问题。比如,对比湖北广水一中和北京牛栏山一中,广水一中选a 项的达到了40.38%,这样不足一小时的a、b 项之和达到了88.46%,几乎九成学生不足一小时的阅读时间。

牛栏山一中的情况基本体现样本总体的情况,低于一小时的占比67.46%。

对比两所高中,湖北广水一中多于一小时的只占11.54%,而北京牛栏山一中多于一小时的占到32.54%。也就是说,时间的多少有地域差异,不同地方的情况可对照总体情况来发现自己学校更具体的问题和严重程度。

如果分年龄段来看,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分别以出生年为2009、2006、2003 的为代表),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低于半小时的占比从小学的14.87%,升到初中的16.47%,在高中更是跃升到25.43%,超过四分之一。具体数据如下:

2009

2006

2003

如今,信息的传输速度以及数量呈爆炸性的增长,其中阅读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因此,阅读能力的要求更是水涨船高。2019 年11 月,我们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珠海)的论坛上发布《中小学读写现状调查报告(2019)》时,《中国青年报》当天就以“七成中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足一小时”刊发了报道,此后多家媒体(包括央视朝闻天下)相继跟进,并在网络上形成一个小小的热点话题。这表明,公众凭经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直觉上感到每天阅读应该保证一小时。打个比方,就像现在人们为了追求健康,开始将每天的步数作为一个标准,每天达到一定数量,比如6000 步。步数是体育锻炼的一个大致的外在标准;同样,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付诸实践的体现,其实践时间的长短很重要。

但问题是,怎样衡量这个时间才科学合理?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就跟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类似,自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上有一个可参照的常模,就比如,多少身高的人体重多少是标准的。阅读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每分钟看完500 字是第一步,第二步还得理解这500 字是什么意义,之后还得将之以概括总结,再进行评价。笼统地谈每天阅读多长时间意义不大,但却是我们讨论相关问题的一个起点。

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接受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信息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两个能力。而在接受信息能力方面,语文教育主要训练的书面语的接受理解能力。因此,其实践时间每天应该优先满足才是。

如何分配时间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观念问题,就是学生投入与期望产出比的估量。现在作业压力加大,阅读时间就被压缩。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加班时间增加,各种琐事堆积,体育锻炼的时间就不能保证。如果我们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锻炼的时间自然就有了,因为其他事务就推后了。

只有阅读时间得到了保证,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训练来提升阅读能力。再好的方法和系统,如果没有时间来实施,都只能是白费心思。例如,当前课标和部编教材都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如果“时间”问题没有一个妥善解决方案,恐怕再好的设计都难于落地。

这次调查中,“阅读目的”一项的结果从侧面表明,当下多数学校在处理课外阅读和观念引导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课外阅读当然有很多功能,我们列举的选项都是。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应该还是 “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而“了解知识”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相对都是次要功能。目前来看,我们的课外阅读知识导向和作业导向过重。调查中关于阅读交流的频繁度也比较低,没有时间交流应该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

其实,教育界很早就注意到阅读时间的问题,例如,宋凤宁等(2000)根据353 名初高中生的调查数据,就算从阅读成绩这种直接的效应来看,该研究支持前人的研究,再次证明阅读时间的长短影响阅读成绩。我们注意到,当时初中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为71.64 分钟,高中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为56.70 分钟,表面上似乎比现在的情况要好,但他们调查的是阅读时间应该还包括课内阅读时间,就算课内时间只算半小时,当时调查的这些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也只比现在总体情况略好一些。该研究对阅读动机,即我们调查的阅读目的,有更细致的划分,根据Allan Wigfield(1997)编制的《阅读动机量表》分为四个维度:自我效能、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社会性动机。研究表明:“重要的是为了满足求知欲、兴趣、好奇心以及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而进行的主动、自觉地阅读”;“学生在课外喜爱阅读,博览群书,可能是影响中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再来看写作时间,总体情况是:每周写作时间不足一小时的达66.29%。注意是每周。对比阅读,其实这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单就考试来看,高考作文就有60 分,占到总分值的40%。每周就算语文学习只有10 小时,花2 小时在写作上,也只占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 年级),“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第四学段(7—9 年级),“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4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 万字,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 字的习作”。要完成以上基本写作量,每周1小时恐怕也是不够的。

值得注意的是,表示“有时间写自己想写”的学生占到57.07%,而表示“特别没有时间”的占到16.61%,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只要想写,一般来说都能找到时间,这也说明了写作的动力很重要。与此配合,有43.28%的学生认为自由写作对学习有影响。也就是说,如果自由写作就占用了学习时间。进一步推导,则可知其前提假设就是:自由写作不是学习。

在调查中,只有10.65%的学生认为“课堂作文和自己的写作没有差别”,其他的则认为“有些差别”(70.03%)和“有很大差别”(19.32%)。课堂作文和学生自己的写作是分离的,前者称为一种独特的体式,这与当前倡导的“真实语境下的交际写作”多少是背道而驰的吧。

从学生的写作动力来看,主要是被动的完成作业,这就可以解释以上写作时间不足的问题,也就是主动性不足。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就是作业练习恐怕对写作量的要求也偏少。这总体上反映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对写作的重要性认知不够。

(二)读写方法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看似老生常谈,但在我们的读写教育中似乎仍然是一个拦路虎。

从学生阅读方法的来源来看,占主导地位的是“自己摸索的”(61.58%),而“学校老师教的”居于第二(60.88%),这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对于阅读方法的指导需要加强。学生自己摸索和同学之间讨论获得阅读方法当然是途径之一,但从教师那里获得支持和引导应该是主导。这引起的一个问题是,其实我们对于阅读方法的研究目前的状况似乎是比较尴尬的,系统完整的阅读方法论以及教学体系尚待完善。当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提倡读整本书时,发现可用的居然是国外几十年前的成果(How to read a book),也不完全适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

但有意思的,调查表明学生可以比较容易找到适合阅读的读物(占66.65%)。表面上似乎是与之前的阅读方法有冲突,实际上或许正体现了阅读方法上的问题,也就是,在选择时只是选择某一类或几类自己喜欢读和容易读的读物,这样在阅读方法上就不太容易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造成偏食的问题。这也可以解释学生对待很难读懂的内容时的做法,只有约半数的同学会去“向老师或水平高的亲友求助”(51.75%),(或许应该对照一下学生遇到数学难题时怎么办?求助的比率猜想会高得多)。这其实意味着“很难懂的读物”或许跟很难解的数学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一样:难题必然有解法,而难读的则不一定有读法?

同样可以支持以上看法的是学生阅读图书的主要来源,选择“自己挑选”最多(51.3%),其次才是“老师推荐”的(32.62%),而且相差近20 个百分点。最直接的解读就是在选择图书方面老师的指导性不够。

写作方法从来源上看,“学校老师教的”占主导地位(71.67%),这是应有之义。写作的自然度比起阅读来说要弱。反过来说,“写作”的可教性很高。大多数学生的第一篇习作都是在课堂完成的,而阅读却可能早在上学之前、课堂之外就发生了。占第二位的是“自己摸索的”(57.29%),虽然比起阅读来说,这个占比没有那么突出,但近60%的学生靠自己摸索也说明学校教育和指导的覆盖面不够理想。

模仿其实应该是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就如同模仿成人说话是孩子学会说话的基本机制一样。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就得经常模仿已有的作品来自我摸索实践。但在调查中,只有6.46%的学生“经常会”有意模仿。

学生普遍认为阅读对写作有帮助,但又不经常模仿,如何把读写结合落实下来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当然,就写作而言,如何模仿也是要讲究方法的,这又回到了教师的指导上来了。

具体到写作过程中,学生认为最难的是“合适的表达方式”,其次是“审题立意”,再次是“真情实感”。分学段来看,小学和初中完全符合这一次序,而高中时“审题立意”变为最难。详细情况如下:

2009

2006

2003

高中生的重要转折或许是为了应对高考,从当前情况来看,高考作文中“审题立意”变得最重要,如果作文离题了,语言表达再好也是南辕北辙,会丢很多分,但这一观念不知从何时起已经成了深入人心的僵化观念,也似乎是很多作文评价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也殚精竭虑地想办法让学生不离“题”。但回头仔细思量,这是否是写作教学的初心,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三)古代作品阅读问题

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对于其范围如何界定却有不少的争议。我们的调查并不试图直接介入其中。我们关注的是古代作品在当前阅读状况中的情况。

调研数据显示,选择喜欢文言文的学生占比为57.78%,远低于喜欢中国现当代小说(81.76%)和中国现当代散文(72.21%)。这与学生对自我阅读能力的评估呈正相关(认为自己阅读古代作品能力低的达35.38%,而认为自己阅读现代作品能力低的只有15.35%)。

长期以来,文言文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从2011 年以来,我们连续五年调查北京大学大一新生的文言文状况,我们的基本结论是:“从对北大大一文理科新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是喜欢语文的,对文言文的喜欢程度相比之下有所降低,这是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提高的……目前教材中文言文选目过于限制,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范围狭窄,这应是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状况是,学生基本能认识到文言文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同时还保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但趋势并不容人乐观。”本次调查的数据可以与我们之前的调查相呼应。

同为古代作品,文言文(57.78%)和古诗词(73.85%)相比,差距也非常明显,学生对二者的偏好程度相差约16 个百分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便于讨论,再看一下分学段数据。我们依然选取2003、2006和2009三个年份出生的学生为例——2009 年出生的学生喜欢古诗词的有81.78%,喜欢文言文的是57.18%;2006 年出生的,喜欢古诗词的有70.87%,喜欢文言文的57.67%;2003 年出生的,喜欢古诗词的占比71.93%,喜欢文言文的58.28%。

从数据看,初中似乎是一个分水岭。2003 年出生和2006 年出生的学生,喜欢古诗词的比例非常接近,而2009 年出生的学生喜欢古诗词的数据明显要高出一截(近10 百分点);三个年龄的学生喜欢文言文的数据总体比较接近,但随着年龄增长,数据呈递增趋势。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我们推测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首先,和古诗词本身的特点有关(朗朗上口)。也许是这个原因,家长在启蒙阶段往往也会选择从古诗词入手;同时,小学阶段,入选教材的古诗词有多首,而文言文相对要少很多,有些孩子可能对古诗词比较熟悉,而对文言文相对要陌生很多。

其次,现在社会上对古诗词的热捧(如诗词大会等)或许也是一个因素。

再次,与当前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教学方式有关。目前,文言文教学比较强调字词疏通和语法,学生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打击。

2009 年

第16 题:您喜欢阅读古诗词吗?(1 表示程度低,5 表示程度最高)

第17 题:您喜欢阅读文言文吗?(1 表示程度低,5 表示程度最高)

2006 出生

16 题 古诗词

17 题 文言文

2003 年出生

16 题 古诗词

17 题 文言文

同时,我们注意到在高考试卷中,文言文的占比远远大于古诗词。我们对2012 年全国17 套高考试题做了分析,如果将文言文和古诗词分开来看,文言文的平均分值是23.6;古诗词的平均分是11.8。文言文分值正好是古诗词的两倍。这样的比例安排是十分值得探讨的,这说明至少在这些命题者心目中有一个大致的评估,也就是,文言文应该比古诗词的分值多一倍。心理估值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量,有一定的说服力。但目前呈现出来的样本是命题者的心理估值,如何科学地对心理估值进行一个更大样本的考察,是我们亟须完成的课题之一。

而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或许可以进一步思考: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是什么?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哪些语文素养?古诗词和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占到什么样的比重?

案例分析

前面我们介绍了这次读写调查的总体情况,并就其中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总体分析的好处是能看到大的趋势,但个别学校的特色有可能看不出来。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并对照总体,具体的学校可以更清楚自己在读写教育中的位置。

(一)北京景山学校

共54 人提交问卷,初三12 人、高一23 人、高二19 人。

阅读兴趣与样本总体的情况基本一样,但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则表现突出,选最高级的达48.15%,比总体的情况(37.84%)高出约11 个百分点。

该校学生表示读物丰富的达95%,能自由选择的也达约95%,家里藏书多的也达88%,基本都高出总体的10 个百分点。

如果考虑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该校比样本总体更突出,选择a“小于0.5 小时”的达33.33%,超过总体中选a 的(21.81%)约12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相对于更强烈的课外阅读兴趣和更丰富的读物情况来说,该校能分配到课外阅读的时间更少。

其课外阅读目的的情况很值得关注,与总体情况差别比较大。占比前四位的分别是:c.消遣娱乐77.87%;a.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55.56%);d.了解知识(51.85%);g.提高自己的修养(50%)。〔总体样本占比前三位的是分别是:d.了解知识(65.89%);f.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65.69%);a.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43.12%)。〕

阅读内容方面,有意思的是其外国名著的受欢迎程度约高出15 个百分点。具体情况如下:中国现当代小说94%;外国名著78%;中国现当代散文75%;古诗词75%;中国古典名著69%;文言文60%。〔总体的情况如下:中国现当代小说(81.76%)、中国古典名著(75.77%)、古诗词(73.85%)、中国现当代散文(72.21%)、外国名著(63.94%)、文言文(57.78%)〕

阅读方法的来源,占主导地位的是“自己摸索的”(72.22%),学校老师教的第二(51.85%),第三位的是“没注意方法”(24.07%)。对比样本总体的情况,可以说学生自主探索方法的比例更高,与老师教授的相差更大,有些不能理解的是“没注意方法”的占到约四分之一。这样看来,或许可以总结该校更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自我探究更多,而讲授方法较少。总体的阅读方法的来源情况如下:占主导地位的是“自己摸索的”(61.58%),学校老师教的(60.88%),“同学之间讨论获得的”(41.43%)。

阅读媒介方面,仍然是倾向纸质读物占绝对优势,在更习惯纸质读物方面超出了总体,约97%的表示更习惯,超出总体约10 个百分点。通常认为北京等大城市在电子媒介方面更为普遍,但这并没有在学校阅读中体现出来,似乎对电子媒体的控制使用反而更严格,才造成当前的状况。

在阅读交流方面,经常跟朋友交流的只占11%,比总体情况(22%)少11 个百分点。至于是没有时间交流还是有时间但不愿意交流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在遇到很难读懂的读物时,选择a.“硬着头皮慢慢读”的占到51.85%,(总体的情况是22.27%)而愿意“b.向老师或水平高的亲友求助”的只有14.81%。(总体的情况是51.75%)。

从这些总体看来,景山学校的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独立自主意识很强,主要靠自我摸索来实践阅读。

写作方面,“有很多想写的”,比总体多约10 个百分点。

写作时间上,每周的写作时间景山学校的情况选c“1—2 小时”的比总体多约10%,而选b“0.5—1”小时的比总体少约10%。

学生写作目的最主要的是a.“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92.59%),跟总体一样是第一位的,但比总体(67.76%)多25 个百分点,其次是 “e.想跟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35.19%),”再次是“c.消遣娱乐”(31.48%)。

结合写作时间来看,在写作方面或许景山学校布置的作业相对多一些。

写作方法上,与阅读方法上的情况比较一致,第一位是“c.自己摸索的”(68.52%);第二位是“b.学校老师教的”(66.67%)。这再一次说明,该校学生的自主性相比较强。

写作媒介方面与总体一致,都是纸笔要高于键盘很多。

(二)湖北广水一中

共52 人提交问卷,女生22,男生30。均为高中生。

阅读兴趣方面与总体样本情况基本一致,都是兴趣很高。

阅读时间方面:选“a.小于0.5 小时”的达40.38%,比高中普遍(以2003 年出生的为代表)的情况(25.43%)要多约15 个百分点;而选c.“1—2 小时”的为9.62%,比高中普遍的情况的(21.17%)要少12 个百分点。可见其阅读时间明显偏少。

课外阅读目的,占比前三位的是分别是:d.“了解知识”(67.31%);f.“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57.69%);c.“消遣娱乐”(55.77%)。前两位和总体一致,但占第三位的与总体情况不同(a.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43.12%)。)而广水一中选a 的只占17.31%。就此而言,或许说明该校布置作业的内容中课外阅读的任务较少。

读物问题:无论是家里藏书的丰富度、选择的自由度还是买书的情况都与总体一致,基本不存在问题。

阅读内容:喜欢的类型前三位顺序是b.“小说类”,c.“科学、科普类”,d.“纪实、社科类”。与总体相比,第二位和第三位调换了一下顺序。

具体的排列基本与总体一致:中国现当代小说(84%)、古诗词(73.85%)、中国古典名著(67%)、中国现当代散文(60%)、外国名著(56%)、文言文(44%)。如果从比例来看,外国名著和文言文的受欢迎程度更为降低。

阅读能力的自我评估,相对总体而言,认为程度高的偏少,认为古代作品阅读能力高的仅有1%,总体占10%;认为现代作品阅读能力高的仅有5%,总体占19%。或许可以说,自评阅读能力较低。

阅读方法来源占主导地位的是“自己摸索的”(75%),“学校老师教的”与“同学之间讨论获得的”并列第二(51%)。半数以上的学生“有时会”根据不同的类型读物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17%的学生完全不会。这跟总体显示的情况类似,但阅读方法课堂上获得少的情况更为突出。学生对待很难读懂的内容时的做法,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同学会去“向老师或水平高的亲友求助”(32%),比总体要少约20 个百分点。这与前面的来源情况相互印证,也可以相互解释。

阅读媒介:则更倾向于纸质的占68%(总体57.45%);更倾向于电子的占12%(总体27.36%)。也就是,电子阅读的发展相比较慢。

阅读交流的情况比总体更少,经常交流的只占13%,比总体少约10 个百分点。

写作方面,喜欢写作的占大部分,与总体一致,但“非常喜欢”的相比偏少,只有1%(总体是9%);“有很多想写的”情况也基本与总体一致,但选最高程度的也相对偏少,约10 个百分点。

写作目的占前三位的跟总体一致,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差距更大了,最主要的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75%),其次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40%)。可见在写作实践的驱动上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

写作时间与总体一致,每周“不足一小时”的占到约66%,比较突出的是,“有时间写自己想写的”选4 和5 的仅占7%,比总体少约18 个百分点。也就是,自由写作的时间非常少,这与写作目的中“完成作业”的高比率可以对应起来。

写作内容与总体一致,抒发情感是第一位的。

写作方法从来源上也与总体一致,“学校老师教的”占主导地位(76%),占第二位的是“自己摸索的”(63%),超过60%;“有意模仿”选“经常会”的只有1%。这都说明学校教育和指导相对学生自主来说更少。

写作媒介上,更习惯键盘写作的只有15%,比总体少30 个百分点。可见在电子媒介写作上相对滞后或者说控制更严。

写作交流方面比总体更少,选“不交流”的比总体多约10 个百分点,而选“经常交流”的比总体少约10 个百分点,充分说明在写作交流方面偏少,至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上没时间,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重庆莲光小学

共535 人提交问卷,女生256,男生279。均为小学生。

阅读兴趣方面与总体样本情况基本一致,都是兴趣很高。

课外阅读时间方面:选a“小于0.5 小时”的达21%,比小学普遍(以2009 年出生的为代表)的情况(14%)要多约7 个百分点;选b 的达59%,比总体(49%)多约10 个百分点。可见其阅读时间偏少。

课外阅读目的,占比前三位的是分别是:f.“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64%);d.“了解知识”(63%);a.“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58%)。与总体体现的状况基本一致,作业的作用更大,比总体高约15 个百分点。或许说明该校布置作业的内容中课外阅读的任务较多。

读物问题:无论是家里藏书的丰富度、选择的自由度还是买书的情况都与总体一致,而且要高出一些。也就是,阅读的基础条件处在最好的一级。

阅读内容:喜欢的类型前三位顺序是:a.“绘本或漫话类”(66%),c.“科学、科普类”(64%),e.“诗歌类”(37%)。与总体相比,(c.“科学、科普类”,a.“绘本或漫画类”,b.“小说类”)可见,该校在诗歌教育方面的引导或许更多。

具体的排列基本与总体一致:中国古典名著(82%)、古诗词(79%)、中国现当代散文(61%)、中国现当代小说(60%)、文言文(53%)、外国名著(49%)。与之前的类型调查结合来看,该校学生对中国古典类作品(以名著和诗词为主)的倾向比较明显,而文言文和外国名著受欢迎程度均为最低。

阅读能力的自我评估,与总体基本一致,现代作品阅读能力大大高于古代作品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来源占主导地位的是b.“学校老师教的”(76%),d.“家长教的”(56%)占第二位,而 c.“自己摸索的”(50%)占第三位,这就跟总体的情况不同,说明该校阅读方法的课堂教授比较突出,也说明家长参与的程度比较高。

学生对待很难读懂的内容时也会有超过半数的同学会去“向老师或水平高的亲友求助”(56%),比总体高约5 个百分点。这也与之前阅读方法来源的情况相一致。

阅读媒介:则更倾向于纸质的占60%(总体57.45%);更倾向于电子的占20%(总体27.36%)。也就是,电子阅读的发展比较慢,或许是因为学校宣传控制得比较严。

阅读交流的情况比总体少,经常交流的只占15%。这或许是小学生的特点。

写作方面,喜欢写作的占大部分,与总体基本一致。

写作目的占前两位的跟总体一致,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差距更大了,最主要的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78%),其次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52%)。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位是“家长要求”(46%),与阅读的情况一样,说明家长参与配合的较多。

写作时间与总体情况基本一致,每周不足一小时的占到约64%。

写作内容与小学生总体情况基本一致,学生主要写的“自己的生活”,次之“编故事”,再次“抒发自己的情感”,在第二、三位的比率上提高了约8 个百分点,或许可以说明在引导学生写作方面相对比较全面。

写作方法从来源上也与总体一致,“学校老师教的”占主导地位(84%),占第二位的是“家长教的”(56%),第三位是“自己摸索的”(47%)。这都说明该校教育和指导相对来说更多,家长配合参与度也较高。

习作过程中,认为最难的是c.“合适的表达方式”(44%),其次是a.“审题立意”(32%)。

写作媒介上,更习惯键盘写作的只有11%,比学生总体少30 多个百分点。可见在电子媒介写作上相对滞后或者说控制更严。

写作交流方面基本跟总体保持一致。相对阅读交流来说偏少,至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上没时间,值得进一步探讨。

(四)北京白家庄小学朝外校区

共135 人提交问卷,女生56,男生79。均为小学生。

阅读兴趣方面与总体样本情况基本一致,都是兴趣很高。

课外阅读时间方面:选a.“小于0.5 小时”的达20%,比小学普遍(以2009 年出生的为代表)的情况(14%)要多约6 个百分点;选b.“0.5—1 小时”49%,与总体一样。可见其阅读时间略微偏少。

课外阅读目的,占比前三位的是分别是:d.“了解知识”(75%);f.“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65%);c.“消遣娱乐”(43%)。前两位与总体一致。但第三位与总体不一致(a.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许说明该校课外阅读的导向与总体情况不太一样,作业布置的内容中课外阅读的任务量相对较少。

读物问题:无论是家里藏书的丰富度,选择的自由度还是买书的情况都与总体一致,而且要高出一些。也就是,阅读的基础条件处在最好的一级。

阅读内容:喜欢的类型前三位顺序是a.绘本或漫话类(71%),c.科学、科普类(70%),b.小说类(54%)。基本与总体情况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该校在小说阅读方面的引导或许更多。

具体的排列基本与总体一致:中国古典名著(89%)、古诗词(78%)、中国现当代小说(75%)、外国名著(69%)、中国现当代散文(68%)、文言文(64%)。该校学生在阅读中国古典类作品(以名著和诗词为主)的倾向比较明显,相比总体的情况而言,与之前的类型调查结合来看,小说的阅读在该校相对地位高,占比大,不仅中国现当代小说占比大,外国名著的受欢迎程度也相比有所提高,文言文的占比也不小。这说明整体内容相对丰富。

阅读能力的自我评估,与总体基本一致,现代作品阅读能力大大高于古代作品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来源占主导地位的是c.“自己摸索的”(60%),b.“学校老师教的”(56%),d.“家长教的”(45%),前两位与总体的情况一致,说明该校阅读在学生自主实践上比方法的课堂教授可能要更为高一些,相比中学来说,家长参与的程度比较高,但比其他地方的小学来说,其程度又不算突出,与总体差别不大。

学生对待很难读懂的内容时只有约半数的同学会去“向老师或水平高的亲友求助”(51%),与总体一致,这也与之前阅读方法来源的情况暗示的学生自主性强这一点相一致。

阅读媒介:则更倾向于纸质的占73%(总体57.45%);更倾向于电子的占26%(总体27.36%)。也就是,电子阅读的发展比较慢,或许是因为该小学在控制电子媒介的使用方面非常严格。

阅读交流的情况与总体基本一致,经常交流的占23%。这在小学生中相对较多。

写作方面,喜欢写作的占大部分,与总体基本一致,喜欢程度略高。

写作目的占前两位的跟总体一致,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差距非常大,最主要的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83%),其次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48%)。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位是“家长要求”(35%),与阅读的情况一样,与中学相比,家长参与配合的较多;但与其他地区小学相比,参与度一般,并不算高。

写作时间与总体情况基本一致,每周不足一小时的占到约61%。

写作内容与小学生总体情况基本一致,学生主要写“自己的生活”,次之“编故事”,再次“抒发自己的情感”,在第一、二位的比率上提高了约6 个百分点,而在第三位的比率上降低了约14 个百分点,或许可以说明学生在前两个方面受到了更多的引导。

写作方法从来源上也与总体一致,“学校老师教的”占主导地位(79%),占第二位的是“自己摸索的”,(48%);第三位是“家长教的”(40%)。这都说明该校教育和指导相对来说更多,家长配合参与也不少,但与阅读方法的情况类似:同样是比中学多,在小学中则并不显得多。

习作过程中,认为最难的是c.“合适的表达方式”(42%),其次是a.“审题立意”(27%)。

写作媒介上,更习惯键盘写作的只有17%,比学生总体少20 多个百分点。可见在电子媒介写作上相对滞后或者说控制更严。

写作交流方面基本跟总体保持一致。相对阅读交流来说偏少。

结语

通过这次较大规模的调查,从总体上看,学生的读物资源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在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方面,动力并不缺乏。社会上普遍担心的“不读书”问题,其实是学生缺乏阅读时间的问题。阅读有效时间的保证现在看来已经是最主要的问题。我们看到不少研究和呼吁其实偏离了这一主攻方向,例如,把焦点放在如何采取具体的激励措施来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致力于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花大力气提供丰富的图书配备;等等。

时间都去哪儿了?根据蒋承等(2018)的研究,以资优高中生为例:“平均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为9.54小时,校外学习时间为1.28 小时,课外阅读时间为0.52 小时,上网时间为0.25 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0.52 小时,与他人交流时间为1.45 小时,上学交通时间为0.8 小时,其他时间如休息吃饭时间为9.64小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对阅读的重视,以及社会上各种团队对阅读所做的推广,引起了对“不读书”的焦虑,但要解决这一焦虑,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协力解决,首先要研制出合理的时间分配,理想的方案需要解决:针对什么样水平的学生,需要给予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指导,并给出多长时间的阅读实践,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也就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来完善这一体系,而不能简单地将之交给某一方面,单纯认为这是学校的事,或者是学生的事,或者是教育部门的事,恐怕都无济于事。

相对于阅读,其实写作的问题更为严重,但社会关注度相对来说远低于阅读,这是首先应该正视的问题。其次才是与阅读教学体系平行的写作教学体系的问题。

①宋凤宁等:《中学生阅读动机与阅读时间、阅读成绩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0 年第1 期。

②汪锋、陈卓娅:《高中文言文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北大大一新生文言文状况调查研究》,《语文建设》2012 年第11 期。

③就此问题,我们咨询了几位一线教师。北京四中于鸿雁老师认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诗词要相对容易上手,再加上现在还有吟诵吟唱等辅助学习记诵的手段。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不怎么重点学习的。目前的文言文多是经典名篇,对于学生们来说,在情志上会有理解难度。不过,到了高中后,只要老师们指导得法,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会增长兴趣,而高中诗词考查也会让一部分学生感觉总是不能很好地把握诗词的情感和手法。所以,不同学段的学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主观感觉。”北京景山学校的孟岳老师认为:“从数据看还都挺高的,超出我自己的预料。特别是文言文,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表示喜欢。古诗词和文言文数据有差别跟我想象的比较吻合,但我不确定自己的解释是不是有效:1.古诗词和文言文最大的区别在于押韵(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还是散文为主),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美感,易读易背。2.古诗词相比文言文篇幅通常较小,且表层含义相对好理解,不必花很大精力翻译,易学。文言文皮儿厚,光一个疏通文义就能挫伤相当多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语言关过了还有能力深挖内涵的孩子就更少了。3.古诗词品味解读的门槛不高。甚至不完全懂文字意思,不探求深意,光似懂非懂地背下来也能有审美体验,学情层次不同境遇身世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4.最近诗词大会等一系列全民关注的节目对促进诗词热有很大帮助。5.古诗词启蒙早,通常幼儿园就开始接触,有前学习的优势。文言文很少有这样的早期浸润,未能形成天然语感,全靠学校建构。6.诗词偏于抒情,增人感情,兴发感动,牵引情思,易于共鸣;文言文偏于叙事及议论,思维难度相比诗词较高。”江苏兴化实验二小的冷玉斌老师认为:“一、小学六年,小学生接触的文言文极少,所以,对‘文言文’非但谈不上喜欢,可能都不太知晓。二、因为不晓,所以不喜。不知晓,等到出现了,就带来了阅读与理解的难度。三、整体上,在当下的教学大背景下,诗词较之古文,更为普及,推广更多。这些古文直到中学才慢慢进来。四、受教学影响。文言文教学刻板无趣,文言文教学中未能让学生获得文言之美与文化启蒙,而成了语法、翻译,死记硬背。五、社会风气也在影响,‘诗词大会’,另有一些说诗论词的音视频节目。像作为学者的叶嘉莹先生,很多老师知道的,读过她的书,而她多是讲诗词,由这些方面,就有一种也许是无意识的倾向性,读诗较之读文更多。反过来,这么多年,有没有哪位学者专门来讲古文的?分析一下,好像也不多。”

④蒋承、郝晓伟、吴红斌:《资优高中生高考科目的选择特征分析》,《中国考试》2018 年第8 期。

猜你喜欢

总体文言文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文言文阅读专练
我爱古诗词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圆柱壳总体动态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