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长期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0-10-21王昇

唯实 2020年6期
关键词:冲击全球化贸易

王昇

这次的新冠疫情是全球百年一遇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它有可能成为长期伴随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一种新的大流行病。新冠疫情的全球性影响将在较长时间内引发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全球供应链以及我国经济贸易和产业布局的改变,需要我们从多维度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疫情对经济的明显不利影响

疫情对我国经济的长期不利影响总的表现为其会在较长时间段内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实际上,在疫情暴发之前,我国经济运行已经呈现出了逐渐转冷的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与出口这三驾马车2019年已经明显乏力:一是消费增速持续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同比增长8%,跌至2008年以来的最低点;二是投资的整体动力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4%,创1992年以来最低点;三是出口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2019年增速为-5%,增速比2018年低了2.1个百分点。本来,如果没有意外的重大影响因素出现,可以通过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来逐渐扭转这种增长乏力局面而重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趋势,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实实在在地打乱了原有的设想和预期,不但对短期经济造成极大的冲击,而且使长期经济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美国等国家为应对疫情而推出的超常规经济刺激政策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形成不利影响。新冠疫情越来越严重后,各国为了避免因防范疫情冲击而造成经济严重衰退,都快速采取了降息措施,有的国家甚至将利息调低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在降息仍然不能对经济衰退形成有效遏制的情况下,欧美国家很快又推出了超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国甚至开启了无限量的量化宽松。在美联储宣布重启“零利率+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后,在货币政策不断加码的同时,财政政策也火力全开,推出史上最大规模的刺激经济方案——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开放式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如此强劲的财政政策搭配使用,一方面反映出美国稳定当前市场恐慌情绪、纾解经济困局的迫切诉求,另一方面也必将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起码有以下几种突出表现:一是引发我国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美元和欧元等货币的数量大幅增加将导致人民币本币升值,引起我国企业的进口品成本上升或者间接工资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二是导致大量热钱冲击我国金融资产和房地产。美国等国家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必然增加美元等货币的国际供给,壮大热钱的規模及冲击力度,受到热钱青睐的金融资产和房屋资产等很容易出现价格泡沫。三是不利于我国低端产品出口。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等货币贬值,会使人民币相应升值,从而将打击中国低端产品出口,并减少美欧国家对我国的进口。

疫情所强化的逆全球化趋势明显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过去几十年是经济全球化的极速膨胀期,我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正是因为积极参与全球化,从2010年开始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后几年我国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2019年的GDP已经达到美国的2/3左右。2016年特朗普执政美国后,为了抑制我国发展,启动了增加关税、“退群”、鼓励制造业回流等一系列逆全球化操作。各国为了回避美国的关税制裁和保护自身的产业链安全,也纷纷启动了制造业回流的应变政策,从而使全球化进程明显受到抑制。而新冠疫情的爆发与持续恶化,则将逆全球化成为今后若干年的大趋势变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广大民众都认为,是全球化为新冠病毒在全球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全球化是新冠疫情暴发与持续恶化的温床和催化剂,因而纷纷在新冠病毒将持续侵害人类的预期下开始强化逆全球化操作,逆全球化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趋势已不可避免。从现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来看,逆全球化肯定不利于我国的发展。通过参与全球化,我国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后来居上的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一国际贸易大国,已经形成了与第一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相适应的产业结构,逆全球化趋势一旦形成,必然逼迫我国压减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在重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的任务圆满完成之前,我国必然要经历逆全球化初期制造业和进出口萎缩的阵痛。

疫情会因加速中小企业倒闭而冲击经济循环、削弱供给端。在一般情况下,经济遭遇疫情、股灾等冲击,市场的自愈能力会有效促进经济复苏,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过后,市场自愈能力与政府政策作用共振,使经济强劲复苏,很快烫平了波动。但此次新冠疫情由于暴发的力度和传播的强度而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导致大批中小企业倒闭,这不但造成明显的短期负效应,而且会在较长时间维度上冲击市场循环,削弱供给端的供给能力。在疫情暴发过程中,一些企业因承受风险的能力差而被淘汰以后,会使相应产业链的整体配套能力明显削弱,从而使产业链上的全部企业都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进而导致较长时间内的市场循环断裂和供给端的供给能力大幅度下降。

疫情对经济的相对积极影响

新冠疫情在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形成明显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会在几个维度上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将使我国经济长期受益。新冠疫情肆虐对原有经济格局造成的巨大冲击必定会倒逼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将使我国经济长期受益。一是全球商业秩序的变化会使我国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物流快递等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疫情暴发后,不仅导致短期内数十个发达国家开始封国,全球民众闭门不出,而且从长期来看,很多商务活动都将往线上转移,全球范围的电商和物流将迅速发展,全球商业秩序必将发生对我国有利的变化。我国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物流快递等行业本来就已经领先全球,云办公、云教育、云签约也已经高度普及,新冠疫情必将间接地助推我国掌握这些行业发展的主导权。二是全球贸易结构的重组会有利于我国构建新的贸易结构。原有的全球贸易结构,简单来说就是由美国和少数欧洲国家提供品牌和设计,资源国提供原材料和能源,日本和韩国生产元器件,中国进行装配,产品销往全球。这次疫情将彻底打乱这种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贸易结构,使我国能够借此机会,开始组建新的供应链,构建新的贸易结构,改变自身在全球贸易结构中的位置。三是全球发展战略的转移会有助于我国实施“平台化”思维下的开放发展战略。过去是由美国主导的“主角性”思维下的发展战略影响全球发展,这种战略本质上就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自己搭台自己唱戏,别的国家只能站着看戏。新冠疫情让“主角性”思维下的发展战略从多角度暴露出突出问题,使我国可以推出甚至引领“平台化”思维下的发展战略,可以与各个国家在同一个平台上谋划经济,实现平等互利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冲击全球化贸易
外出就餐对英国餐饮业的冲击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色彩冲击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阅读理解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