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

2020-10-21乔海红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6期

乔海红

摘要:目的  对比常规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这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114例细菌感染患者均于2017年12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依据统计学分组方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57例采取常规药敏试验,观察组57例采取直接药敏试验。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两组患者平均检测耗时、检测准确率及菌群的符合率及耐药性。结果  观察组平均操作耗时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在检测准确率与检出率上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差异意义;观察组革兰阴性、阳性菌符合率及耐药符合率与对照组检测结果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  患者采取直接药敏试验法能够有效缩短检测时间,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检测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直接药敏试验;血液检测;细菌感染;细菌鉴定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6-271-02

全身持续性发热的症状是细菌感染的早期症状,需及时抽取患者的血液以鉴定其感染的细菌类型,方便医生施以对症治疗[1]。临床上可采取的细菌鉴定手段较多,通常为生化鉴定、核酸鉴定、血清鉴定、药敏鉴定等[2],各有优劣。本研究采取的是药敏鉴定细菌法,通过对比常规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的方法,探究二者在对血液中的细菌进行鉴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选择年限为2017年12月-2020年1月,采集我院细菌感染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施以相同的取血方案。性别统计:男69例、女45例,年龄统计:27~67岁,平均(46.23±5.77)岁。依据统计学分组方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57例采取常规药敏试验,观察组57例采取直接药敏试验。在对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后,并未发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本文研究的患者均在入院12h内,施以相同的无菌采血工作,血液标本容量为20ml,采集完成后分别贴注标签予以区别,并再次与患者本人信息进行核对。

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标本采取常规药敏试验,操作:①先接种样本,后将其放在充满5%CO2的气体中,将温度调至35度,静置24h;②取出接种培养后的菌落涂片,对其实施革兰镜检,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规范进行;③在获得检测结果后,采取氧化酶或接触酶[3]的实验法对患者感染的细菌进行鉴定并实施相应的药敏试验。

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标本采取直接药敏试验,操作:①取接种后样本制作成悬液,滴于水解酪蛋白冻琼脂的试验板上,贴药敏试纸借助专业生物测定仪观察颜色变化,以此做出判断;②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予以离心处理,对分层后的样本取上层清液经2次洗涤后,滴入缓冲液中,进行重悬;③取20μL的悬液制成涂片并施以染色镜检,若观察到细菌呈链状,则视为革兰阳性菌[4],反之则视为革兰阴性菌;④添加适量酶以调整菌液浓度,将其接种后再进行药敏试验及对应的细菌鉴定。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细菌鉴定法的平均操作耗时、检测准確性、检测检出率;对比两种细菌鉴定法菌群的符合率及耐药性,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的符合率与革兰阳性菌的符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软件选择为SPSS19.0,软件中()表示计量资料,对比使用t检验,(n)%则表示计数资料,对比使用x2检验,若最终得出P<0.05则表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种细菌鉴定法的平均操作耗时与准确率

观察组平均操作耗时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在检测准确率与检出率上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差异意义,见表1。

2.2对比两种细菌鉴定法菌群的符合率及耐药性

观察组革兰阴性、阳性菌符合率及耐药符合率与对照组检测结果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差异意义,见表2。

3 讨论

细菌鉴定以细菌生物学为基础,将患者感染细菌的特点与已知菌种的特性作对比,方便医生对其进行归类后采取对症治疗[5]。药敏试验法相较于其他细菌鉴定方法来说,具有准确性上的优势,但也存在耗时较长的缺点。直接药敏法的出现弥补了耗时上的不足,对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直接药敏试验法在其实施过程中,对检测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操作人员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的方法,探究二者在对血液中的细菌进行鉴定的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平均操作耗时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在检测准确率与检出率上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差异意义;观察组革兰阴性、阳性菌符合率及耐药符合率与对照组检测结果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差异意义。

综上所述,患者采取直接药敏试验法能够有效缩短检测时间,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检测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莹莹.对两种细菌鉴定法在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0):159+170.

[2]依力亚斯·艾力,乃比·米吉提.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7):138.

[3]祝艳.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0):68-69.

[4]陈华伟,张文军,李德新.两种不同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0):117-118.

[5]高华增.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9):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