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伤椎固定和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对照

2020-10-21何云鹏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6期
关键词:骨科

何云鹏

摘要:目的:对照评价经伤椎固定和跨伤椎固定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骨科诊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为对象,按照病情状况,分别施予经伤椎固定术(实验组30例)和跨伤椎固定术(常规组30例)治疗,评比两种手术方案对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较为接近,实验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常规组,且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手术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病人Cobb角小于常规组,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整体效果优于跨伤椎固定术,经伤椎固定在矫正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方面有突出优势,且病人出血量少,利于术后恢复。

关键词:骨科;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固定;跨伤椎固定;效果对照

【中图分类号】R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6-078-02

胸腰段脊柱骨折一般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属于脊柱骨折的高发疾病类型。手术是治疗这类疾病的首选方式,目的在于恢复病人脊柱的正常解剖与生理功能。过去,临床多使用跨伤椎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术后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远期疗效不佳。经伤椎内固定是近年成熟发展起来的一种骨科术式,能弥补跨伤椎固定的多种缺陷,在固定效果、提高复位、减少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对此,笔者择取本院骨科诊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为对象,主要评估经伤椎固定和跨伤椎固定用于这些病人治疗的效果差异,报告详细情况如下:

1.对象、方法

1.1对象

择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骨科诊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为对象,所有病人都满足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关诊断标准,且具备骨科手术临床指征;排除合并重大基础疾病、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恶性肿瘤、治疗依从性差等病例。包括3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20-74(41.6±9.28)岁;25例为胸椎骨折,35例为腰椎骨折;致伤原因:28例车祸撞击致伤,22例重物砸伤,10例高空坠落伤;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上述病人列入实验组(n=30)、常规组(n=30),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致伤原因等基线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病人都取俯卧体位,用垫枕适当垫高其骨盆、胸骨柄,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选择后正中纵向入路,以伤椎中心处作为参照做切口,之后逐层剥离软组织,按照微创入路暴露其内部结构,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手术野。

常规组实施跨伤椎固定术治疗,操作者全面观察病人的骨折状况,对伤椎的上下方分别取2枚椎弓螺钉进行固定,之后,依据手术要求适当弯曲调整纵向连接棒,于受伤脊柱上、下部位安置连接棒,并以螺帽为支点实施纵向撑开,使伤椎高度得以恢复,然后拧紧螺帽,同时对后凸畸形予以矫正处理。

实验组实施经伤椎固定术治疗,在常规组操作方法的前提下,在伤椎两侧分别置入2枚椎弓根钉,需要注意的是,螺钉长度应比之前用的螺钉更短5-10mm,防止伤椎内部骨块遭到压迫,然后合理安装纵向连杆,拧紧螺帽,以螺帽为支点并逐步撑开纵向连杆,让伤椎高度得以恢复;如果病人存在脊髓损伤现象,还需实施椎板开窗术,观察未复位脊椎状况,取复位棒予以复位、固定。

两组术毕后都常规留置引流管,向病人予以抗生素、预防血栓等相关药物治疗,手术后24-72小时可拔出创口的引流管,术后次日開始辅助病人开展下肢功能锻炼,之后结合病情转归状态,逐步指导其下床锻炼。

1.3评估指标

①记录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②两组病人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实施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Cobb角,并计算椎体前缘高度比(即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上、下相邻正常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1]。

1.4数据分析

运用SPSS22.0软件对该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开展分类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来表示,计数数据以(n/%)来表示,计量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t检测,计数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x2检测,如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表示为P<0.05。

2.结果

2.1手术及住院情况

两组手术时间较为接近,实验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常规组,且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详细指标见表1:

2.2伤椎椎体恢复情况

术前,两组病人的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都没有较大差异(P>0.05);手术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病人Cobb角小于常规组,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大于常规组(P<0.05),详细指标见表2:

3.讨论

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跨伤椎固定是以往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利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达到四个原理一致的两椎体跨伤椎内固定的目的,操作流程较简单,术后能取得较好的复位效果;但跨伤椎内固定可能诱发矫正度丢失、内固定失效等相应问题,继而出现迟发性瘫痪,使病人预后效果受到影响。经伤椎固定则是以跨伤椎固定为基础的一种术式,在病人伤椎部位再增加2枚椎弓根螺钉,即表明增加了2处固定点,促使平行四边形固定法转变为6点固定,以分担原固定点的轴向压力,进而减少固定不稳的风险。此外,经伤椎固定术在进行纵向撑开时的位置属于终板创伤最严重端,能预防正常椎间盘引发的过度牵拉问题,以增强稳定性,为改善预后奠定良好基础,充分保证手术效果[2]。该研究结果指出,实验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常规组,且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手术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病人Cobb角小于常规组,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大于常规组(P<0.05)。

由此可知,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整体效果优于跨伤椎固定术,经伤椎固定在矫正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方面有较大优势,且病人出血量少,利于术后恢复,建议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王俊伟,田兴惠,张利.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19,22:3159-3160.

[2]刘果,彭爱明.胸腰段脊柱骨折跨伤椎与经伤椎内固定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6):118-120.

猜你喜欢

骨科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研究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骨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效果研究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骨科疾病知多少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18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