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十九首》中思妇形象探析

2020-10-21李云婷

神州·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思妇探析

摘要:《古诗十九首》作为两汉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文温以丽,意悲而远,其中的“思妇”形象呈现出时代赋予的嗔痴怨怒,吸引众多读者关注思考。本文从思妇诗的存在背景、思妇形象的类别,以及思妇诗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析,分析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思妇;探析

在历代中国文学创作中,相思是亘古不衰的永恒主题,大致包括:思妇、闺怨、宫廷、弃妇、婚爱等不同种类。《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主编的《文选》中编辑在一起的一组诗歌,主要以游子、思妇为题材,吸收了《诗经》、《离骚》以及汉乐府民歌的精华,被刘勰称赞为“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1]钟嵘《诗品》也称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2],其中的“思妇”意象呈现出与时代赋予的嗔痴怨怒,值得深入探析。

一、《古诗十九首》中思妇诗存在的背景

思妇诗贯穿存在于在整个文学史,衣披后世、影响深远,《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呈现出独有的苦闷抑郁和难言的寂寞无助,究其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有两点:一是东汉末年的取仕制度和社会现状所致。西汉时开始推行明经取仕制度,极大鼓舞了当时的读书人,使得游学、游宦的风气与日俱增,东汉末期政治黑暗,宦官外戚勾结垄断仕途,中下层士人宦游在外却报国无门,只得离乡背井、不断奔波,客观上造成了大量留守妇女长期与丈夫分离,成为思妇诗滋生的土壤。二是汉代妇女的道德教化和生存環境所囿。东汉时期,对妇女的女德、女诫等封建思想不断加深,使得男尊女卑等观念深入人心,传统的男外女内思想也造成妇女的生活环境封闭、思想僵化,主观上助推了思妇诗的成长与发轫。

二、《古诗十九首》中思妇的形象类别

纵观《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呈现出:久别离、长相思、永忠贞的共性,但思妇的身份、思念的情愫、思念的结果有不同的特点,分为以下四类:

1.思中甜——忠贞不渝

《客从远方来》是少有着些许甜蜜愉悦之诗,一女子收到了相隔万里的丈夫托人带回的锦缎,打开一看,上面还有鸳鸯双栖的图案,丈夫的牵挂和思念,心意与回应使得女子惊喜交加、深感慰藉,于是浮想联翩,想要将锦缎做成合欢被,与丈夫长相厮守、永不分离。《孟冬寒气至》与《客从远方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三年前曾经收到的丈夫托人寄回的书信,这成了女子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柱,孟冬之季,夜半风号,时时观看着一直珍藏于怀袖之中的书信,成为她寒冷长夜中的温暖心灯。这类的思妇诗虽深闺寂寞、相思离苦,但另一半的回应或信物让她们在长久的等待中燃起希望、看见光明。但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这一切都有可能只是痴心女子的幻想,泡沫破裂之时,更显凄苦。

2.思中苦——担忧疑虑

《行行重行行》将相思与彷徨展现的淋漓尽致,上半部分追叙初别,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鸟兽且思乡,游子竟无情……在长期焦首煎心的等待中,女子变得形销骨立,深深的忧虑宛如“浮云蔽白日”,给心灵蒙上了阴影,是长期的分离使得感情淡漠,还是宦游的艰险使得分身乏术,或是另有年轻貌美的女子代替了自己的位置?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重重疑虑使女子的内心饱受煎熬。又如《凛凛岁云暮》,岁既云暮,北风凛冽,女子立刻想到远方的游子有没有御寒的衣物,良人长久不归,女子思极入梦,倚怀感伤,心中也难免产生怀疑……这类思妇诗在执着苦等的背后都透露出极致的忧虑,担心年华虚度,害怕游子负心,忧心真情错付,这也是《古诗十九首》的思妇诗中最频繁的感情基调。

3.思中怨——愤懑呐喊

《青青河畔草》中的思妇与其他女子身份不太一样,她“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曾是歌舞风月场地的女子,如今从良嫁人为妇。艳装丽服,登楼远眺,本是一幅景美色艳的图画,却被诗的最后一句道破了心酸:“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春光明媚,万物生发,原本从事歌舞行业的女主人公应该更容易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微妙变化,她精心打扮,登楼远望,不是为与春色比美,只是希望若外出的游子不经意归来,看到的是自己精致的打扮、绝美的姿容,又因她昔日倡家女的身份,使得她更直白的将内心深处的愤懑呐喊出来,道出了思妇们的苦闷和不甘。

4.思中思——惜时奋进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还凸显出惜时奋进的趋势。《冉冉孤生竹》中,女子新婚不久丈夫远行,她将自己比作野竹、莬丝、兰花,含蓄表达了自己的疑虑和哀伤,以及红颜易老,青春易逝之感。《庭中有奇树》也是利用比兴的手法,写出了对远行的丈夫深切的怀念,以及花开有时,生命无常的感慨……这类思妇诗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感时伤别,而是更关注女性自身,融合了汉末文人的心路历程,富于时代烙印。

三、《古诗十九首》中思妇诗的意义

一是真实再现了汉代女性的地位和生活。通过对《古诗十九首》中思妇诗的研究,不难看出汉代女性的地位较低,思想僵化,身心受到严重的束缚和禁锢,这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后果不无关系。二是思妇诗与游子诗互为映衬、相得益彰。思妇与游子本是一体,思妇的幽怨哀思正是游子郁郁不得志的折射与写照,这就赋予了《古诗十九首》中思妇诗新的时代意蕴。三是拟女性写作的典范。思妇诗虽是思妇所想所思,但大多表现出文人诗的特色,多是游子拟思妇之口,写妇人之词,描摹妇人的心态和情感,同时抒发自身的愤懑与不满,这种拟女性写作的方式之前已有,《古诗十九首》将其发扬光大,并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詹英.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93.

[2]钟嵘.诗品译著[M].北京:中华书局,188:32.

作者简介:李云婷(1983.08-)女,辽宁本溪人,汉族,文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古诗十九首思妇探析
长相思·一重山
《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 思妇诗”比较研究
VR阅读探析
从言语层面浅析诗歌郑愁予《错误》的美
《古诗十九首》的色彩
《古诗十九首》思想新解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