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创意美术中重放光彩

2020-10-21卢瑛瑛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纸筒男孩游戏

卢瑛瑛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操作材料是幼儿认识世界、积累经验、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在儿童本位的视野下,教师应该如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提到,要重视幼儿低结构操作材料的利用。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低结构材料逐渐成为幼儿园游戏中的“主角”。美工创意离不开适宜的操作材料,低结构材料因其结构简单、容易收集、操作性强、可变性大等特点,能充分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因此十分适宜幼儿进行操作。那么如何在美工区中,适时适宜地为幼儿提供生活中常见的、随手可得的低结构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充分想象,发挥材料独特的价值呢?笔者针对小班幼儿进行了实践层面的观察与探讨。

一、低结构材料的发现与选择

幼儿园美工区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选择,首要是安全性原则。安全无毒、不过于锋利、适合幼儿使用的健康材料是进行材料选择的“必要关口”。其次是生活性和开放性原则。具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材料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最后是层次性和趣味性原则。层次性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从不同维度利用低结构材料拓展游戏,趣味性则能提高材料对幼儿的吸引力,让幼儿持久、深入地游戏。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班级的百宝箱里有好多长短不一的废旧纸筒,可是它们在百宝箱里放了好久,也没有引起幼儿的关注。于是我和幼儿一起把这些废弃的纸筒进行整理分类。纸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低结构材料。首先,它具有安全性,对幼儿的健康没有危害;其次,它作为废旧材料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利于收集;最后,纸筒的玩法相对开放,能一物多玩,并且纸筒本身就具有多变性的特点。其实,前期我们在美工区也投放过纸筒,但教师没有对游戏重点关注而导致幼儿对纸筒的美工创意仅仅局限于在其表面上作画。于是,本次我把纸筒作为主材料投放在美工区中,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连续性观察,探索低结构材料在美工区中的价值。

二、连续性案例的观察及分析

案例背景:

游戏的时候,我询问孩子:“谁想来美工区玩一玩这些纸筒呢?”一共有2个男孩子和3个女孩子参加(以下我们称之为男孩A、男孩B、女孩A、女孩B、女孩C)。我给他们提供了各种纸筒和一些基本的美工材料,并告知他们:“如果需要其他的辅助材料你们可以自己去找。”

行为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本次观察,我一改传统的观察形式,以21天为一个基点进行连续性的观察。那么在21天的连续观察中,幼儿有了哪些变化发展?教师又收获了什么呢?我选取了以下三个案例观察片段,予以分析。

案例一:邂逅材料——独自游戏

基本信息:

观察时间:2019.4.2(上午10:00~10:40)

观察对象:男孩A、男孩B(4周歲左右)

游戏环境:班级美工区

观察记录:

男孩A在一堆纸筒中找来了一粗一细两个直筒,并用蜡笔在纸筒上作画,画完后他把细的套在粗的里说:“这是一个彩色擀面杖,我要拿回去给奶奶擀面。”过了一会儿,男孩A又从大筐里找来大小不一的纸筒,在纸筒上简单地涂了一些色彩,然后一个接一个围成圈,他说:“这个是长城。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矮。”旁观的我随即跟进,询问男孩A:“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男孩A:“我爸爸带我去爬过长城。长城很长很高,旁边还有很多树。”旁边的男孩B听了马上说道:“可以用细的纸筒涂上绿色,就是树了。”于是两人开始尝试……

活动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艺术领域中关于“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提出“经常涂涂画画并乐在其中”。案例中男孩A对纸筒进行涂涂画画,并进行了简单的建构。活动中两位男孩的游戏属于平行游戏,到游戏的最后才有了简单的交流。男孩A是活泼好动的孩子,以往他很难坚持一段时间在美工区进行游戏,但是,这次40分钟的区域游戏时间,他都在美工区装饰纸筒,而且尝试着不同的玩法,非常专注。

场外支持:

在以往的观察中发现,小班幼儿的游戏方式基本停留在独自游戏阶段。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如何介入既能发挥引导作用又不“僭越雷池半步”,我通过一句不经意的插嘴“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让两位幼儿的独立游戏瞬间对接上了,埋下了一颗合作的种子。这样的场外支持需要教师细微的观察和敏捷的反应。

案例二:铺路搭桥——合作游戏

基本信息:

观察时间:2019.4.12(上午10:00~10:40)

观察对象:女孩A、女孩B、男孩B、女孩C(4周岁左右)

游戏环境:班级美工区

观察记录:

女孩B用纸筒和扭扭棒做了一个望远镜,说:“我做了个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说着她拿起望远镜开始左看看右看看。旁边的女孩C看到后提议:“我们都来做望远镜吧。”说着从收纳筐里找出相同大小的纸筒。这时男孩B和女孩A也加入了游戏。女孩C为小伙伴们分工:“女孩A和男孩B去找纸筒,女孩B你和我一起用扭扭棒连起来。”玩了一会,男孩B说:“我们可以把这些望远镜连在一起。”女孩A:“那会变成什么?”女孩C:“我们来试试看。”说着把望远镜连在一起。男孩B:“这个有点像小船。”女孩B:“我觉得像小火车,但是缺一个车头。”于是她从收纳筐里找到了一个稍大的纸筒连接在最前面。女孩B:“瞧,小火车完成了。”

活动分析:

女孩B的望远镜创意玩法来源于美工区的一筐扭扭棒,她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纸筒,而是能利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经验迁移。《指南》在社会领域“愿意与人交往”方面指出“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活动中,女孩C的临时倡议及给同伴的具体分工,显示出此时的游戏已经从独自游戏走向了合作游戏。

场外支持:

在连续数日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纸筒创意还是有持续兴趣的,但想法比较单一,都局限于对纸筒本身的装饰。于是我就偷偷地将美工区的一盒扭扭棒移到了显眼处,由此很快拓宽了孩子们的操作内容,扩大了想象空间。而当女孩C显现出超强的个体领导力时,我没有介入,只是静观其变,发现她能很好地带领大家合作地开展创造性游戏,让游戏走向了深入。场外支持有时需要教师通过投放材料等方式间接支持,有时零介入也是一种有效的支持方式。

案例三:任务驱动——创造游戏

基本信息:

观察时间:2019.4.24(下午15:00~15:40)

观察对象:女孩A、男孩A、女孩B、男孩B、女孩C(4周歲左右)

游戏环境:班级美工区

观察记录:

男孩B说:“我有一个新玩法,我们可以把这些纸筒做成一个漂亮的立体轨道图。”开始动工了,男孩A和女孩A负责找相同口径的纸筒,女孩B、女孩C负责在纸筒上作画,男孩B负责找来一块大大的纸板,把漂亮的纸筒固定在上面制作轨道。但试了一下发现小球滚到一半老卡住。于是大家一起检查问题,最后男孩A发现,两个纸筒的口没有很好地对接在一起。男孩A说:“我们能不能一半用圆筒,一半用半个的圆筒,这样就不会卡住了。”大家动手进行调整,这下终于成功了!班里其他小朋友在旁边拍手。女孩A提议:“我们在这个纸板上画一些小花吧,这样小球就可以在花丛中滚了。”于是他们在纸板上进行创作,完成后把这块漂亮的立体轨道板固定在了班级的墙面上。

活动分析:

传统印象中的小班幼儿常处于跟着教师玩的状态,而游戏中男孩B已经跳出了原有的美创思路,他把科探的经验带到游戏中来,并且他对游戏具有了初步的规划意识。我们认为幼儿的游戏应该是完整的,各个区域间是可以相互融合的。《指南》在科学领域“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方面指出“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男孩B 能利用半边纸筒的特点来制作轨道,说明他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指南》在艺术领域“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方面指出“艺术活动中能与同伴相互配合”,活动最后孩子们提议对纸板进行装饰,并且能5人合作作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这是一次具有挑战性的尝试。

场外支持:

从刚开始幼儿的独自玩到后来的合作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幼儿的游戏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但随之又出现了发展瓶颈。连续几天的游戏中,没有出现创新突破。于是,在活动的评价环节,我引导他们寻求外界帮助:“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说最近我们在美创区玩纸筒的过程,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除了这样玩,还能怎么玩?” 这样的“任务驱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支持策略,使幼儿汲取了成人丰富的经验,让游戏不断走向深入。

在为期21天的观察中,幼儿的表现带给了我源源不断的惊喜。从最初的单一纸筒涂鸦,到学会利用其他辅助材料进行创作,再到最后的立体轨道图的创设,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持续提升。

三、低结构游戏的反思与总结

在美工区投放低结构材料时,教师要注重幼儿的操作过程,如幼儿操作的积极性如何,怎样建构新经验,如何将新经验运用于下一个实践活动中,等等。幼儿的每次活动都是建立在上一次活动经验基础上而引发的新活动,这是一个延续性过程,所以教师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才能发现幼儿与低结构材料间的互动效果,从而引导幼儿更好地开展美创游戏。结合以上观察记录,浅谈我对在小班美工区游戏中投放低结构材料的一些认识和感悟:

(一)材料选择,强调多样、开放

材料选择是一门艺术,科学地选择材料能够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更好地使材料为幼儿所用。高结构材料虽然精细美观,但高度的仿真性及单一性限制了幼儿的创意,减少了幼儿自由探索的机会;低结构材料可塑性大,玩法开放自由,且能一物多用,它的可操作性和多样化探索等特点,可以更好地引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做到材料为幼儿服务。本案例中的纸筒不仅可以作为美创材料,还可以作为建构材料进行建构,作为科探材料进行探究等,这样把各个区域联动起来,互相渗透,让幼儿获得整体的发展。

(二)教师指导,注重静观、支持

游戏是幼儿的,也是教师的,游戏过程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小班美工区游戏中投放低结构材料并不是大家所想的可以完全放手,任幼儿自由发展。低结构材料的运用应该作为一种课程组织形式,以幼儿个别化学习的方式开展,让幼儿在与低结构材料的互动中,提高自己现有的水平,获得新经验,实现自我建构。在游戏中幼儿作为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探究者,而教师则扮演观察者与支持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游戏中的问题,运用调整材料、言语引导、任务驱动等有效的场外支持策略来推动游戏深入开展,既不放手也不僭越,既体现引导有法又实现教育无痕。所以,静观其变、择机支持是教师有效指导游戏之良策。

(三)幼儿游戏,关注自主、愉悦

建构主义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主体在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真正的学习是幼儿内心自发的过程,是一种在内在动力驱使下主动求知的过程。低结构材料顺应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特点,也符合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在宽松愉悦的氛围里,幼儿可以将低结构材料随意组合进行操作,在自由探索中发现材料的不同玩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低结构材料让幼儿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下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获得了自我成长的乐趣,使得幼儿有自信、有能力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幼儿阶段是培养个体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时期,在美工区合理利用低结构材料可以明显提高幼儿的实践水平、探索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但是教师提供的材料要支持幼儿自身发展,要满足幼儿兴趣需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教师只有通过有效地选择材料、投放材料、指导游戏,才能促进幼儿充分利用低结构材料进行创造性活动。同时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应不断进行观察反思,充分挖掘低结构材料在美创活动中的价值,使低结构材料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可能和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由发展、尽情享受,玩出自我、玩出创意。

猜你喜欢

纸筒男孩游戏
纸筒
男孩今年六十岁
结实的纸筒
结实的纸筒
纸筒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老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