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将军陈薇:与致命病毒共舞29年

2020-10-21尚清

现代妇女 2020年10期
关键词:陈薇干扰素博拉

尚清

陈薇是谁?

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第8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抗击“非典”、埃博拉、炭疽等传染病的杰出科学家,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逆行者”。在29年与病毒共舞的日子里,来自江南水乡的陈薇,成为国家级抗病毒女战神。“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2020年春天,陈薇临危受命,投身武汉。面对病毒的肆虐,陈薇带着团队果断出手,上演与病毒共舞的高光一笔。

放弃高薪白领从戎

1966年,陈薇出生在浙江兰溪。1984年,陈薇从兰溪一中毕业,1988年从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2002年被破格评为教授。2015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9年11月,陈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1988年,从小成绩优异的陈薇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获得了浙大保送清华大学的唯一资格,进入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1990年,陈薇的老师要她去军事医学科学院买一种实验试剂,陈薇被那里完备的科研设备、先进尖端的课题和杰出的科研人员所深深吸引,产生了一种投身其中的强烈愿望。1991年,硕士毕业的陈薇作出了一个选择:去参军,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里做科研。然而,此时的她已经签约了深圳的一家著名生物公司,按照原计划,迎接她的将是高薪白领的生活。家人朋友不理解她的选择,但陈薇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1998年,32岁的陈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同年,她成为了一名母亲,但仅仅休了一个月产假后,她便回到实验室,埋头专注科研。渐渐地,陈薇开始带领一批军队科研工作者们,展开重大抗病毒药物的科研任务。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37岁的陈薇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展开对SARS病毒的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不仅在国内率先分离出SARS冠状病毒,陈薇领导的团队更是迅速对干扰素ω进行了实验,证明干扰素ω在体内外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增殖,显著减轻机体损伤。事实上,早在SARS暴发之前,陈薇主持的“重组人干扰素ω(IFN-ω)”研制工作已历时3年。这一干扰素被认为具有广谱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主要用来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为采集非典样本,陈薇与同事赶赴广州,每日与高浓度的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在不能和家人团聚的100多天里,陈薇的丈夫麻一铭和她4岁半的儿子,只能在电视新闻中看到她。得知《东方时空》节目中会有妈妈的镜头,陈薇的儿子便一直等在电视机前,妈妈一出来,他便亲吻电视屏幕里的妈妈。

最终,陈薇团队发现该干扰素对SARS病毒也有较好的防护作用,从而成功研制出针对SARS病毒的预防用药。包括小汤山医院在内,全国30余所SARS定点医院近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经此一战,陈薇名震学界。

电影《战狼》女博士原型

陈薇还被誉为“埃博拉的终结者”,被认为是电影《战狼2》中Dr. Chen的原型。2004年,埃博拉病毒还不为国人所知,陈薇却已经带领团队开始对致死率最高的病毒的研究,她说:“埃博拉离我们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 2006年,陈薇团队“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致死率高达50%至90%。已经研究了10年的病毒又发生了变异,并迅速向外蔓延,传播到了欧洲和美洲,引起全球恐慌,陈薇毅然决定前往非洲一线。在塞拉利昂,展开临床试验的陈薇还曾到访一家当地的孤儿院,她说:“当时有48个孩子,全部都是因为埃博拉夺去了亲人生命的孤儿,这让我想把疫苗用在全世界人身上。”2014年,陈薇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基因埃博拉疫苗,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疫苗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今年1月25日大年初一,陈薇带领军队专家组驰援武汉,他们奋战在武汉救治一线,开展疫情传播流行规律调查研究,为疫情防控提供应对策略和科学依据。1月30日上午,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后,陈薇和她的同事们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大大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了确诊速度,有力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这是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组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取得的一项重要应用成果。3月3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由陈薇领衔的科研团队闻令而动,争分夺秒,集中力量展开科研攻关,在新冠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她还建议国家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学家”体制,长期支持一批团队,一辈子就做某种病毒或细菌的深入系统研究,不追热点,敢坐冷板凳。

背后永远有坚实的肩膀

陈薇不仅有闪耀的军功章,更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1989年4月28日,在北京开往济南的列车上,陈薇偶然结识了未来的丈夫麻一铭。那年,陈薇23岁,正在清华大学读研,和同学相约去爬泰山;麻一铭35岁,是青岛一家葡萄酒厂的技术员,在北京出差后正返回青岛。在拥挤的火车上麻一铭看到,被挤在车门边上正捧着一本书看的陈薇。担心她的手指被车厢接缝夹住,麻一铭硬是挤了挤,在身边让出一个十几厘米的空位给陈薇。两个人在车上聊了一路。下车前,麻一铭问陈薇:“能不能留个电话号码?”正巧陈薇宿舍刚刚装了一部电话,她便随口告诉了麻一铭。麻一铭说:“我下个星期还要去北京,可不可以去找你?”陈薇同意了。一个星期后,麻一铭果然去了北京。后来,麻一铭放弃了青岛优厚的工作待遇,只身来到北京。最初的物质生活十分匱乏,二人的恋情也屡遭反对,陈薇和麻一铭却共同抵御住了重重压力。结婚后,麻一铭主动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为陈薇忙碌的医学研究工作解除了后顾之忧。他不肯让她做家务,认为是对她才华和能力的“浪费”,她做的事情才更有价值。

现在,陈薇的脸上总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正如她所说:“要在工作中尽量忘掉你的性别,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别,干了喜欢干的事情,这样才能做一个幸福的女人,这种生活状态,是大家应该追求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忘我的投入与奉献精神,儿子也耳濡目染。埃博拉暴发后,她的儿子麻恩浩,是中国唯一一位在埃博拉疫情暴发后,到西非做志愿者的中国中学生。

在入伍后的29年里,陈薇终日“与病毒共舞”,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为国家和人民研发“生物盾牌”,为无数生命打开了希望之门。

(摘自《妇女》)(责编 芳庭)

猜你喜欢

陈薇干扰素博拉
探讨配偶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行为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干扰素 你了解吗
陈薇:与病毒为“伍”的女院士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脑瘫私生子引发婚姻风暴
以结婚为幌的诈骗案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直面“埃博拉”之惧
埃博拉魔爪
癌症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