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护路人

2020-10-21陈柯宇

时代金融 2020年25期
关键词:泸西县贷款农户

陈柯宇

7月,正值滇南雨季,这是每年雷暴、洪水、泥石流肆虐的时期,也是有关部门频频提醒人们应尽量减少外出的日子。适逢其时,地处滇南中越交界我方一侧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传来喜讯:该州最后一个挂牌督战的贫困县——屏边苗族自治县已基本实现脱贫摘帽要求;另一个去年已脱贫摘帽的泸西县,在稳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又迈出新步伐。脱贫喜讯催人行,本刊记者踏上了前往红河州的采访行程。

让产品运出去,把资金带进来

“这里的路经常要修,一修就是单边放行,要是碰上了,我们肯定要堵车!”同行的农行工作人员一脸无奈地介绍着这条从蒙自到屏边的二级公路。這是两地间唯一的公路通道,一直是困扰两地经济发展的大难题,路窄、弯多、易塌方,让它成了大家口中的“烂路”。据悉,这条单车道的二级公路作为屏边县农产品运往外界的主要通道,常年经受大车碾压,加上雨季大量雨水的冲刷,经常发生山石崩塌、路基坍塌。只要进行路面围堵修缮,必然会造成来往车辆单边轮流放行的情况。

果然,在我们快要在“山路十八弯”的洗礼下晕车时,车停了,堵车果然没有在雨季缺席。只见车辆前方,“静止的长龙”一直延伸到目所不能及的弯道,数不清的汽车亮起刹车尾灯,刺眼的鲜红色像极了无数个禁止通行的红灯。

趁着车停下来的空隙,下车远眺,只见不远处有无数巨大的桥墩拔地而起,桥墩上平整的路面在山间盘旋,一个个贯穿山体的隧洞串联其间,彷如在山腰间盘旋的巨龙。“这是我们农行助资修建的蒙屏高速,等今年11月底通车,蒙自到屏边就只耗时半小时了。”农行红河州分行工作人员激动地介绍道。据悉,屏边苗族自治县总人口有16万,这里居住有苗、汉、彝、壮、瑶等17个民族,其中苗族占全县总人口数的68.7%,是全国五个、云南省唯一的单列苗族自治县,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牌督战的52个贫困县之一,也是目前红河州内唯一未脱贫出列的贫困县。由于交通条件的制约,严重阻碍了该县经济发展,全县要脱贫,如何把“产品运出去”,让“投资走进来”,建设蒙自至屏边高速公路就成了重中之重。

然而,建这条高速公路工程浩大、艰巨,全线要经过13座隧道、35座桥梁,桥隧比高达68.8%,沿线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环境复杂,基本涵盖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全部难点,这无疑比建设一般的高速公路需要更多资金。为助力脱贫攻坚,农行州、县两级行组建优秀团队,经过严格审查、上报总行批准,成功投放蒙屏高速公路项目贷款4.94亿元,扛起了县域金融主力军责任。助力县委、县政府破解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瓶颈,充分发挥了国有商业银行在大型项目推动中的主力军作用。

“放行啦!放行啦!”随着前面车辆的缓缓移动,我们一行人又开始了这段“烂路”的行程。看着近在咫尺即将通车的蒙屏高速公路,“修大路,快致富”的话语一直回荡在记者脑际。相信蒙屏高速路的修通,必将对屏边脱贫攻坚、助推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只想让家乡早点富起来”

“我是屏边人,在回到屏边工作的这5年间,只想让家乡早点富起来。” 农行屏边县支行党委书记、行长何勇发自内心地说,“屏边农行作为域内唯一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如何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产业过程中碰到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年47岁的何勇,从走出大山包围中的屏边去外地读书,到回到家乡为父老乡亲服务,二十多年来这颗初心从未改变。自从担任农行屏边县支行领导后,他带领支行党委班子成员先后20余次深入新现、白云、和平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和白河镇胜利村委会、白河镇桐子村、新华乡马鹿塘村委会3个帮扶点,就如何开展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进村入户进行调研,与镇村干部和农民一起商讨脱贫工作。行里还先后筹措资金和物资累计30余万元,帮助胜利村委会安装路灯、兴建党员活动室并重修了屏边支行挂包的麻布冲到苦竹寨的公路。

“只有你真正去到、看到,你才能真正体会到那里农民的难处。”正是带着这样真切的感情,农行屏边县支行的干部员工沉下心来真扶贫、扶真贫。再通过持续多年的努力,支行挂钩的36户建档立卡户的163户贫困人口,在5年间全部脱贫迈上小康路。

作为红河州已脱贫的泸西县,在脱贫的路上也离不开农行的支持。

泸西县位于红河州东北部,地处红河、文山、昆明、曲靖四州市交汇处,全县辖5镇3乡,6个社区、81个村委会、4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万人,是云南省通往贵州、广西、广东的重要门户。全县大部分地区均为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石头多,要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是唯一出路,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地制宜谋划出产业发展蓝图。

“泸西基本没有什么工业,我们农行就紧紧围绕产业扶贫、产业脱贫开展工作。”农行泸西县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张鹤锐介绍道。近年来,泸西县结合省、州党委、政府提出打造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以18.1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全力打造“泸烟、泸果、泸菜、泸畜、泸花、泸药”六大农业产业,农行作为一家服务“三农”的国有商业银行,扶持这些产业发展做足了大文章。

为了破解农户、农村合作社、农企融资难问题,农行工作人员多次实地走访,针对农业产业大多无担保、无抵押,因而贷款难的问题,采取“政银”合作模式,率先于2018年8月开展了“乡村振兴贷”试点工作,创新推出的“乡村振兴贷”采取“土地经营权抵押+政府征信+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方式,满足了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我们这样做,就是想把资金用在发展农业产业、振兴乡村经济的刀刃上,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户、合作社、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张鹤锐说。首先,“乡村振兴贷”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额度小的问题,传统“三农”贷款额度普遍在5万至10万元间,按照新模式,授信额度为“土地经营权评估价值+地上附着物评估价值”总和的60%,最高可达300万元,基本满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大额资金的需求。其次,有效解决融资贵问题。“乡村振兴贷”年利率仅在基准利率4.35%基础上上浮10%,而享受财政贴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利率下浮10%,切实降低了贷款户的融资成本。

“‘乡村振兴贷运用范围广,只要是用在烟、果、菜、畜、花、药这六大产业发展上都适用,这样宽泛的概念,就是要让更多人得到帮助。”张鹤锐介绍道,自“乡村振兴贷”发放以来,农行累计投放6亿多元贷款,有效助推地方产业的快速发展,泸西县也于2019年4月30日脱贫摘帽,进入脱贫巩固期。

“乡村振兴贷”有效解决了全县广大农户和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贷款需求。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模式的全面实施,将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成一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把分散的资源要素以组织化的方式集中起来,把无序经营以市场化的方式组织起来,推动产业向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型升级。

由于“乡村振兴贷”的创新推出和成功实施,农行泸西县支行于2019年在全国农行770个重点贫困县支行内部金融扶贫考核评价中排名第一。这一成功做法,目前已在红河州开远、建水等各县得到顺利推广。

果农找到了护佑生产的“备用金”

红河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具有春早夏长冬迟的天气特点,春季回暖早、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红河丰富多彩的水果资源,一年四季都有特色时鲜水果上市。

“欢迎,欢迎!”云南源盘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富看见早已熟悉的何勇,连忙丢下手中的农活向我们走来。

“我们的‘冬红早熟无毛猕猴桃味道好、品相好、个头好,在行业内是一等的金牌产品,而且这么好的品种只有在屏边这个地方才生长得出来。”陈德富指着果园的猕猴桃滔滔不绝地说开了。陈德富2015年从浙江来到屏边种植猕猴桃,看中的就是这里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的独特自然优势。如今公司种植的800亩猕猴桃年销售额已达1600万元以上,不但为37个贫困户农民提供了工作岗位,还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方式,流转了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200多亩土地,每年支付给这些贫困户每亩500-800元费用,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建档立卡农户脱贫。

最难得的是,陈德富在搞好公司猕猴桃种植的同时,还在2016年由当地政府牵头下成立的猕猴桃协会担任会长,他把企业经验、种植技术无私地分享给周围农户,带动了协会内三分之二的农户种植猕猴桃,并且收购合作农户的猕猴桃产品进行统一销售,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

“今年由于受到冰雹侵袭,减产已成定局,加上果园每年每亩7000元的成本投入,估计下半年资金会出现很大缺口,那时,我只能向农行的‘金猕贷求助了。” 44岁的陈德富愁容一扫。自2017年与农行开展合作以来,何勇多次到访他的基地,农行干部员工与他更像是朋友一般。他说,协会里的很多农户都是靠农行给予资金支持才渡过难关、发展壮大起来的,自己在需要资金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农行。

据悉,猕猴桃产业作为屏边县的扶贫攻坚项目,2016年12月,屏边县政府、农行屏边县支行和红河州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就促进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签订了“金猕贷”合作协议。该专项贷款采取“政府风险补偿金+担保公司+农户”模式,实现财政扶贫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有机结合,让农户更方便地获得农业信贷资金支持。截至6月30日,“金猕贷”累计发放14笔金额计2570万元,扶持种植面积4472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69人。

农行不但在资金上给予农户贷款,帮助发展猕猴桃生产,同时还搭建起农行惠农e通平台“电商扶贫专区”助力农户销售产品。陈德富去年通过这个平台接到3000多个订单,共销售了10吨猕猴桃,产生了20万元的销售额。农行还通过专项资金的扶持,减免了他2万元的物流费,减轻了相当于销售总额10%的物流成本。“我们今年会与平台继续合作,预计今年销售额会远远高于去年。” 陈德富对于农行搭建的这个网销平台充满信心。

“对于贫困户来说,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愁卖、能够卖上一个好价钱,是对他们最直接、最有效的扶持。”何勇介绍道。为打通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州县两级农行积极帮助屏边企业、专业合作社入驻农行惠农e通平台“电商扶贫专区”,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进方式加大农特产品的宣传力度。不仅如此,农行屏边县支行还对滞销农产品上门服务,第一时间利用扶贫商城平台,发动农行的客户购买农特产品,将屏边优质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既解决了农户产品滞销问题,又向全国传递了屏边的“名片”。

同样,作为红河鲜果生产出名的泸西县,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以“甜度高、汁水多、果渣少”著称的泸西本地高原梨“早白蜜”。

“我们这个品种运到广州,那里的商贩就将它改名成‘丁香了。”今年43岁的王忠堂说,他26年来一直跟水果打交道,如今已是紅河州远近闻名的水果种植大户。王忠堂在自己的2000亩果园里引种培育高原梨优质品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共同致富,还邀请村民们到基地里参与管理种植,用自己的成年果树做实验,给村民学技术,一步步带动身边的农户致富。

“去年这里遇到干旱,今年又遇到冰雹袭击,对梨树生长影响很大,让我们的收入大大减少。”王忠堂谈到这两年的种植情况,脸上充满了无奈。据他介绍,他的水果基地每亩年均2000元成本,这两年遇到天灾,基地产量大跌,周转资金出现困难,2019年7月,他向农行申请了200万元贷款。

“这200万元的贷款资金,在我手上起码发挥了2000万元的大作用。”王中堂兴奋地谈到这笔贷款。作为种植大户,他每年都优先收购贫困户的梨,然后统一向外销售,去年每公斤7-8元的收购价格,要是没有这200万元的帮忙,他就没法大量收购农户产品,这对主要靠产梨维持生计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53岁的天赐高原红水果示范基地负责人谢天才身上,他作为泸西县山林哨村的种梨大户,每年到了梨果成熟期,便会统一收购周边村民的果品进行对外销售,今年他家110亩梨园也遭受了天灾侵袭,再加上每公斤梨的收购价跌了3元多,而人工工资却在增加,周转资金出现了缺口。“我到农行贷款50万元,很快就办妥了这笔贷款,原来看中的就是他们服务好、利率低。”谢天才对于农行的肯定溢于言表,据了解,这笔授信贷款他3年内可“随还随借”,他称之为“这是一笔防范天灾和应对突发状况的备用金。”

截至目前,在农行泸西县支行支持下,全县今年已新植水果6140亩,其中:苹果230亩,梨1530亩,桃3880亩,火龙果500亩,全县水果总面积达28.4万多亩,今年挂果面积有20万亩,预计产量可达6.34万吨,实现产值1.9亿元。

“选来选去,还是找农行好”

“我今年卖了600多头猪,由于市场行情好,收益还不错。” 说起生猪生产,屏边县玉屏镇前进村委会马陆塘村的王新海格外开心。今年30岁的他,在大围山山腰位置有着一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养猪场,作为周边最大的养猪户,趁着这次“二师兄飞涨”的机会,他也巴望着尽快扩大养殖规模,但猪场急缺良种种猪。“种猪很贵,一头就要1万多元。”王新海只好向银行申请贷款。

“选来选去,还是农行‘生猪贷好。”王新海笃定地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是第一次向农行贷款,但这次他贷的30万元属于农行的“生猪贷”专项贷款,放贷很快,申贷后1周就到账了。不仅到账快,年利率也仅是3.85%,一年利息相比之前就少了1万多元。

“有了这笔贷款,我胆子更大,一次就买了20头种猪,今年要使饲养规模实现翻番。”王新海指着自家的养殖场告诉记者,像他这样长期搞养殖的,基本没有抵押物,也难以找到担保,这次就靠自己在手机上申请,农行的工作人员来实地考察以后就给放款了,一点没有耽误饲养上的事,对于他这样的养殖农户来说,真是省去了很多麻烦。

据农行屏边县支行工作人员介绍,因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猪饲养业面临严峻挑战,很多养猪农户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等诸多问题。养猪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猪肉是我国大多数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为了保供稳产、丰富居民“菜篮子”,农行专门针对“生猪养殖贷”推出这一“惠农e贷”新产品,该产品依托“惠农e贷”平台为生猪养殖户线上办贷,有着放贷快、无抵押、无担保、个人最高30万元额度的诸多特色,深受养殖户欢迎。截至6月末,农行屏边县支行已累计发放贷款626.9万元,惠及生猪养殖户100多户,为重振全县生猪养殖业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是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稳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农村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金融活水的精心浇灌。作为金融部门的员工,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张鹤锐说。泸西作为已经脱贫的示范县,农行助推养殖业发展,对于稳固产业扶贫成果十分必要。

在张鹤锐的引领下,记者见到了白水镇既庶村委会山衣村小组的农户董春才,他正站在建设中的三层小楼房前等着我们。“我这新房子快要盖好了。”董春才热情地领着我们欣赏他的小楼房。面前这栋楼,有挑高的层高、宽敞的房间、欧式的装饰,整个外形显得洋气十足。看得出,这个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未来的新生活充满了追求。

“今年,我在农行贷了19万元扩大养猪规模,办贷时不需要繁琐的操作,在手机APP上就搞定了,从申请到放款就是一周的时间。”董春才说,自己多年从事养殖生意,看到猪价飞涨,养猪成本水涨船高,很是着急,便萌生了向农行贷款扩大饲养规模的想法,贷到的款很快购买了仔猪和饲料。他乐滋滋地说:“若是没有这笔款项,今年这波猪价上涨的顺风车肯定赶不上啦!”

“我和农行合作了12年,没有一次贷款逾期,所以我贷这笔款没有任何抵押,是个人的纯信用贷款。”董春才自豪地说。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从2008年第一次向农行贷款1万元养了几头猪算起,12年后养殖规模已扩大到了800头,农行贷款额度也增加到了19万元,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农民心里有本帐:“乡村振兴贷”与传统“三户联保”的贷款方式相比,贷前调查时间减少三分之二,免去了很多令人难堪的联保手续,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了融资效率,增强了贷款申请积极性。

“每一次村民需要钱,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农行,农行这个‘乡村振兴贷真的好方便。一次授信,每年还一次款,三年里循环使用,对我们农户帮助很大。”该村村长崔宝柱介绍道,“2018年,村里另外一位养殖户因为没钱买饲料,万般无奈之下,准备以14元/公斤的低价出售家里的猪,还好那时候我给他推荐了农行。在农行5万元贷款的支持下,他把家里的猪多养了3个月,不但猪养得更壮、更重,猪价那时也涨到了22元/公斤,3个月让他从亏本到盈利,这是我当村长这5年来感受最深的一次。”作为一名村长,崔宝柱一直是农行与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如今在他的带领下,该村6成以上的农户都向农行借过贷款,截至目前尚未出现过一笔不良贷款。

对于大型奶牛养殖场而言,自然更是离不开农行的资金扶持。云南牛牛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3月成立于泸西县白水镇,2019年销售收入达到8000万余元,现日产鲜奶70余吨,是云南省内良种奶牛數量最多、奶牛产奶单产最高、乳制品加工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高原特色智慧牧场。“我们的牛奶品质远远高于欧盟标准,产量却仅够供给红河州,要满足市场需求还远远不够。”该公司总经理孙志海对于奶企的发展很有信心。现年50岁的他来自天津,从参加工作开始就与奶牛打交道,见证了国内的乳业从靠国外进口奶粉制作的“复原乳”,到现在一步步建立起自有品牌的发展历程,能够全国人均一天一杯奶是他最想实现的目标,也是所有乳企的努力方向。

“我们要扩大生产,没有钱怎么办?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乳企发自内心的愿望。2018年,我们跟农行贷款了5000万元,这笔8年期的贷款对企业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孙志海介绍说。在得到农行资金的支持下,该公司奶牛饲养规模扩展至6500余头,每年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50个就业岗位,并且随着奶牛数量的增加,带来更多扶贫帮扶机会。

牛牛牧业每年需要大量饲草喂养奶牛,公司便与白水镇及周边的午街铺镇、金马镇、中枢镇、旧城镇、三塘乡、向阳乡等7个乡镇的村民签订种植协议,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饲草种子和种植技术培训。2014至2019年间,带动农户种植青贮玉米等品种面积达10万余亩,收购全株青贮玉米240000余吨,收购其他类青干草30000余吨,支付给农民饲草饲料款14000余万元。目前,该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整合各方扶贫资金,已在县内建设草站7个,目前已建成5个,在建2个,与更多农户订立种植玉米、小麦、苜蓿等饲草料合同,公司还负责提供铡草和打包机械设备,统一在乡镇收购站收储打包,以形成产业联合体。

截至目前,在农行“乡村振兴贷”支持下,泸西县畜牧业发展很快,目前大牲畜存栏14.42万头(匹);今年已出栏肉猪29.57万头、肉牛2.49万头、肉羊7.19万只,还有肉禽253.43万羽,肉类总产量达3.37万吨,禽蛋产量1.29万吨,奶类产量1.4万吨,预计今年产值可达9.1亿元。

做足金融支农“绣花”功夫

“泸西人很勤劳,过去山石夹缝中只要能种上庄稼的,哪怕是一两株,都会把它种上。”张鹤锐望着泸西现在平整的现代化农地里在机械浇灌下迸发着勃勃生机的鲜绿青葱,不由得想起了从前的情景。

“现在的泸西,真的不同了。”张鹤锐说,泸西现在采用土地流转方式,在农行资金的支持下租赁整合了农户手上的田地,以农村合作社的形式,搭建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引入大棚、机械喷灌等现代农业技术,连片发展高原特色蔬菜,大大增加了单位农地的产出效益,又增加了农户经济收入。

“我们公司有2000亩土地,其中1500亩种植香葱。”泸西盛赢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周芳瑜指着面前的大片香葱地介绍说。公司用流转、整合来的农户土地,进行香葱批量种植,去年又跟农行贷款20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从广州引进的新品种“铁杆葱”种植和扩建草莓采摘园。

“这200万元的贷款除了种葱,还用于扩建草莓园。”周芳瑜领我们参观了公司新扩建的无土栽培草莓大棚,草莓园的规模从原来的20亩扩大到现在的50亩,收益也从去年的5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50万元。“得益于‘乡村振兴贷的资金让我们扩大生产,合作社里的148户建档立卡户每年人均增收3万元左右,真是太好了。”谈起农行给予的帮助,周芳瑜的脸上堆满笑容。

周芳瑜的父亲是合作社负责人,日前刚刚奔赴东北,去为基地的农产品寻找更多的销路。而她这位90后,也在忙着为草莓园转型成度假休闲农庄做准备。农行资金扶持的到位,是他们合作社继续发展的底气。

截至2020年上半年,在泸西农行“乡村振兴贷”的“金融活水”支持下,泸西县已建起蔬菜基地18.8万亩,蔬菜上市商品量82.5万吨,而且大部分销往省外,农民实现收入18.2亿元。

自2018年8月启动试点工作至今,农行泸西县支行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318亿元,覆盖1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4923户农户,带动35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全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推动了全县烟、果、菜、花、药、畜六大特色产业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

屏边、泸西两县的情况,是近年来农行红河州分行通过推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全州农行下足金融‘繡花功夫,力求精准,根据一地一策的原则创新金融产品,实现了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农行红河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朱旭鹏如是说。截至6月底,农行红河州分行的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26亿元,较年初增加4亿元。

猜你喜欢

泸西县贷款农户
泸西县饲料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还贷款
泸西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