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

2020-10-21曹艳艳

西部学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一带一路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是陕北民俗文化走向全世界的重要桥梁,有助于推动新时期陕北民俗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然而,“一带一路”背景下,陕北民俗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人民群众对外传播的意识不强,对外传播的语言过于单一,缺少专业的对外传播,人才队伍等问题。创新对外传播的路径要引导当地民众增强民俗文化对外传播意识,注重开发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构建完善的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体系,营造民俗文化的双语言语境,以此助推陕北民俗文化“走出去”,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5-0022-03

陕北地区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是革命老区,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拥有独特、鲜明、原生、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陕北民俗文化是地域性特色的重要体现,陕北地区有着博大、丰富的民间艺术、人生礼仪、年节风俗、社会礼俗、民风习俗等,是值得深人挖掘的宝贵资源。2013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并持续推进落实,这将为陕西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开辟出一条全新的渠道。陕北地区应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大力推动民俗文化对外传播,这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推动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从而实现文化共享共同繁荣。

一、陕北民俗文化及其特点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是一个民族或者地区民众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养成的风俗生活习惯。陕北民俗文化是陕北地区的文化习俗的合称,可分为民间艺术、人生礼仪、年节风俗、社会礼俗民风习俗等,从内容上看,民间艺术包括闹秧歌、唱民歌打腰鼓、丑场子、踩高跷;年节风俗包括农事、祭祀纪念、庆祝等;社会礼俗包括暖窖、行门户、送汤等。陕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陕北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

陕北民俗文化是古老的文化。由于陕北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与外界较少接触,所以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圈,其它地域早已失传的古老的民族文化能得以在民间保存下来,成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如陕北秧歌古称阳歌,起源于巫仪,隐含着远古“太阳崇拜”和“生殖崇拜”的双重含义。陕北方言中保留的古词语和宋元方言,如后生(青年人,后辈)先后(妯娌)外后儿(后天)等,都说明陕北民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陕北民俗文化是多元的文化。陕北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汇之地,是各民族征战的战场,也是相互交流、融合的地方。民族融合的过程也是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广泛交融、相互影响,产生与当时环境相适应的文化的过程。在陕北历史上,几乎每一次社会动荡、变迁,都为民族的交往、杂居提供了条件,也使不同的文化取长补短、重新组合。这一方面是少数民族文化被汉族文化整合,另一方面是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入到汉族的文化之中。

陕北民俗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多批次、大量的移民带来异地各具特色的文化,使陕北文化既具有传统文化的因素,又显得丰富多彩。如陕北民歌广泛吸收相邻地域民歌的特点,汲取其它民间艺术形式的养料,从而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陕北民歌在遣词用语受山西民歌“山曲”及宁夏、陇东等地的“花儿”、内蒙古南部的“爬山调”等民歌的影响较大。

二、“一带一路”对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推动作用

(一)推动新时期陕北民俗文化的发展與进步

独具特色的陕北民俗文化是陕西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人推进,陕北民俗文化享受“一带一路”政策的红利,通过借助“一带一路”这一纽带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吐故纳新,在新时期获得重生与发展。例如延安由于其自身具有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陕北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搭建了平台、开辟了渠道。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通过“走出去”,能够促进陕北民俗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与进步,实现转型升级。

(二)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相进步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陕北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不仅可以使陕北民俗文化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所了解和认可,同时还有助于实现文明互鉴,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陕北民俗文化的精髓,感受其深远的影响力。可以说,“一带一路”为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广阔的渠道,同时也有助于借鉴吸取外国文化的精华,在交流中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促进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当前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深人落实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对陕北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日益重视,随着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陕北民俗文化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不管是本国人民还是国际友人对陕北民俗文化的关注度日益增强,然而由于经验尚且不够丰富,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仍有不足之处。

是人民群众对外传播的意识不强。为了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民俗文化对外传播发展方针,并采取一系列举措提升陕北民俗文化的影响力。但是,由于当地部分民众对于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还未形成共识,造成当地政府仅单方面地积极开展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相关工作,而部分民众对此不了解不关心,导致参与度不高,传播效果有待提高。

二是对外传播的语言过于单一。为了促进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当地政府结合民俗文化的传承内容组织成立了民间艺术文化表演团,创设传扬多元民俗文化的主题平台,还组织了民俗文化特色突出、风格迥异的对外传播活动。例如打造以陕北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村和特色文化展览馆,还有民俗文化传承纪念馆等,向世人展现陕北特色的民俗文化。此外,有当地人把握商机投资自建了一些民俗文化旅游景点,例如在延安就建立了关于民俗文化的影视基地,还围绕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制作享有盛誉的舞台剧《延安印象》,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也激发了众人深人了解陕北民俗文化内容的兴趣。但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陕北民俗文化传播需面向多个不同语言的国家,而目前对外传播的语言方式过于单一,仅仅使用汉语,语言种类匮乏,由于绝大多数外国友人不懂汉语,除非借助专门的翻译人员,不然根本难以真正了解到陕北民俗文化的价值内涵,更别提产生求知探索欲望了。

三是缺少专业的对外传播人才队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导致精通对外传播和具体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大,只有通过深入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形成很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当前由于缺乏精通陕西民俗文化内容的翻译人才,阻碍着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工作的顺利开展。陕北剪纸工艺、延川布堆画还有农民画等特色文化得到国内外人士的评论赞赏,这些民间艺术家在外国还被称为东方的毕加索,但是因缺少专业的民俗文化翻译、展会策划、艺术品营销等人才,致使这些精湛的民间艺术品大都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阻碍着陕北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发展。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建议

是增强当地民众对外传播民俗文化意识。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带来的机遇,各地方政府应推动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参与到文化产业发展的热潮中去,促使本地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走”向世界。当地政府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重视开展陕北民俗文化對外传播工作,要采取有效举措来增强当地民众对外传播民俗文化的意识。

当地政府文化部门可通过对民众进行陕北民俗文化内容的培训教学,加深其对民俗文化内容的深人理解,促使其深刻意识到对外传播陕北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民俗文化对外传播。有关部丫J应提倡和支持陕北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团体创建专业网络宣传平台,如利用微信、微博、抖音以及火山小视频等网络平台,将陕北特色民俗文化和技艺展现给更多的人看,来吸引更多的人群关注和传播陕北民俗文化。

二是注重开发多样化的文化产品。陕北地域面积十分宽广,其民俗文化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历史给这片热土留下了无数的文化艺术瑰宝,形成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宝库。其中,陕北民歌早已家喻户晓,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类目,其对外传播的优势略高于其他民俗文化类型,陕北民歌靠其自身的艺术特色和专业的内容翻译获得了众多外国友人的喜爱。当然,民歌只是陕北民俗文化的一种,还有很多具有开发潜力的民俗文化内容和形式急需文化输出。当地有关部门在着力开发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时,可以结合各种民俗文化的共性将其进行融合,例如,可将剪纸、布堆画等以婚俗为主题文化形式进行传播,同时还要配上与其文化概念相符合的多语种翻译,以此来提高民俗文化产品的传播质量,体现其自身拥有的文化价值。

同时,要注重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借鉴故宫淘宝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借助于“一带一路”倡议,将这些文化产品有效传播出去,真正提升陕北民俗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此外,还可以实现跨产业合作,将陕北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体育产业、影视行业、制造业紧密结合起来。比如积极推进传统陕西民俗文化节与旅游产业结合,为国际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使之不仅可以收获良好的旅游体验,同时还能够从中享受到陕北民俗文化的艺术与生活之美。借鉴著名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拍摄电视剧火了神木高家堡的成功案例,聘请业内大咖拍摄以陕北民俗文化为题材的短视频或者电影电视剧,运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发布,使之得到较大范围的传播。

三是构建完善的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体系。“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政府想要确保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结合民俗文化的内涵来构建健全的对外传播体系。地方政府可以出台鼓励政策倡导、支持陕北民俗文化的传承人加入民俗文化对外传播队伍,同时也可充分借助民间艺术团体来扩大陕北民俗文化的影响范围。现阶段,在很多地区已建立了文化馆和博物馆等机构,但由于尚未形成健全的对外传播体系,加上其力量微薄,因而导致陕北民俗文化在对外传播效果不佳。因此,当地政府需采取有力举措构建完善的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体系,例如可建立规章制度来约束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行为,避免发生有悖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传播行为。对现有的文化传播机制进行改革创新,以此来保证民俗文化对外传播工作的有序展开。另外,政府职能部门需把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正式列为工作内容,以转化为政府职能的管理形式来促使其更加规范化,增强其对外传播能力。最后,应注重开辟数字化传播渠道。通过国际传媒机构、文化公司对陕北民俗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与推广,这样可以最大化地提升其海外传播的价值,真正让陕北民俗文化搭乘“一带一路”的快车,走向全世界。比如可以充分运用脸书、Youtube、Tiktok等媒体工具和平台,对陕北民俗文化进行推广,为世界各国展现陕北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以此来有效提升陕北民俗文化的国际感召力。

四是加快建立民俗文化的双语言语境。除了当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造成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传播受到阻碍的另一大因素就是对外宣传语种的匮乏,例如在网络平台上缺少双语语境的专业民俗文化内容,也缺少与陕北民俗文化内容同步的配套翻译。针对陕北民俗艺术所进行的翻译和介绍,可以促进陕北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发展。因此,建立陕北民俗文化的双语语境也是创新对外传播路径之一。例如,当地政府可引入精通民俗文化的翻译人才来开展陕北民俗文化的译介工作,还可打造双语语境的民俗文化网络宣传平台,促使陕北的民俗文化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能够“走”出去。此外,政府、高校和文化企业等要紧密合作,培育精通民俗文化的双语言专业人才,以此来推动陕北民俗文化的有效传播,这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深人实施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陕北民俗文化走向全世界的必然选择。此外,还应积极鼓励陕北民俗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国进行学术研讨、文化交流,组织有关陕北民俗文化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让国内外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喜爱陕北民俗文化。

参考文献:

[1]王黎娜.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陕北民间文化艺术对外传播的路径选择[J].榆林学院学报,2013(3).

[2]袁彩荣,毕晴.跨文化视角下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交流路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3).

[3]袁彩荣.陕北民俗跨文化交流的现实路径选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8).

[4]崔晓霞.跨文化视角下的陕西地域性民俗文化外宣策略[J].新西部,2020(1).

[5]张羽洁.“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地域文化的对外传播[J].今传媒,2018(12).

[6]李江河,陈小辉,董雯.陕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新西部(理论版),2014(15).

[7]二后生陕北优农.陕北文化的特点,你知道吗[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8684711963661000&wfr=spider&for=pc.

作者简介:曹艳艳(1982-),女,汉族,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一带一路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