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中后期管理措施

2020-10-20马卫红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锈病白粉病赤霉病

马卫红

一、因地制宜,浇足开花水或灌浆水

小麦开花期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1/4,需要通过浇水满足供应。干旱不仅会影响小麦的粒质量、抽穗、开花,还会影响穗粒数。因此,小麦扬花后10天左右应浇开花水或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同时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抵御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质量。此期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不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小麦成熟前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系活力,降低粒质量。因此,小麦成熟前10 d要停止浇水。

二、做好“一喷三防”

“一喷三防”的适期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至灌浆期。这一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害虫主要有蚜虫、吸浆虫等。小麦抽穗期一般与小麦吸浆虫成虫出土期吻合,整个抽穗期都是小麦吸浆虫危害的高峰期,是吸浆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在抽穗期拨开麦田一眼看见2~3头成虫时,便需要立刻进行穗期喷药防治。在小麦抽穗70%~80%时进行穗部喷药效果最好。

三、小麦生长后期干热风的预防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干热风出现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植株蒸腾作用加剧,根系吸水能力下降,光合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提前结束,灌浆时期缩短,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高温还可使籽粒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增加,积累减少,造成粒质量进一步降低。我国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灌浆期间受干热风危害的频率较高,其他麦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出现。预防小麦干热风主要是喷施抗干热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速效叶面肥。在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向植株各喷1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能提高小麦植株体内的磷钾浓度,增大原生质体,增强植株保水力,提高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

四、防治病虫害

小麦中后期是病虫害集中盛期,必须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做好预测预报,指导农民选择适宜农药品种、用药时机和施用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小麥中后期常发生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病虫害。

(一)白粉病、锈病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小麦病害,在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分布,我国山东沿海、四川、贵州、云南发生普遍,危害重。近年,该病在东北、华北、西北麦区,亦有日趋严重之势。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因此,在白粉病菌越夏区或秋苗发病重的地区可适当晚播,以减少秋苗发病率,避免播种量过高,造成田间群体密度过大,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特别是磷肥用量。小麦播种期,可以通过拌种控制麦田病原基数。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小麦白粉病开始零星发生,每667 m2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50~1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60 g、12.5%稀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 g,兑水30 kg均匀喷施,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并兼治小麦锈病等主要病害。

(二)赤霉病

赤霉病可在小麦抽穗达到70%、小穗护颖未张开前,进行首次喷药预防,在小麦扬花期再次喷药。每667 m2用80%多菌灵超微粉50 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 g兑水喷雾,也可每667 m2用25%氰烯菌酯悬乳剂100 mL兑水喷雾。喷药时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三)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可在小麦抽穗期至扬花初期成虫发生盛期,每667 m2用5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 mL兑水喷雾,兼治一代棉铃虫、防治白粉病、锈病;也可每667 m2用20%粉锈宁乳油50~75 mL喷雾防治。

(四)麦蜘蛛、穗蚜

麦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防治。穗蚜每667 m2可用50%噻虫嗪8~10 g或10%吡虫啉药剂10~15 g喷雾防治,还可兼治灰飞虱。

五、适时收获

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粒质量达到最高,此时麦穗变黄,叶片枯黄,茎秆微绿,籽粒内部呈蜡质状,能被指甲切断,是最佳收获时期。要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晾晒,防止遇雨和潮湿霉烂,做到颗粒归仓。

猜你喜欢

锈病白粉病赤霉病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甜瓜白粉病抗性基因遗传及候选基因定位
2017年保山市蚕豆新育成品种锈病评价试验分析
变叶木新病害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