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与当代雕塑教学及创作的融合

2020-10-20李储会

成长 2020年10期

李储会

摘 要: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根基为传统的雕塑语言艺术,为了让雕塑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那就需要依托于特定的雕塑语言艺术,而限制着当代雕塑艺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为:当代所进行的雕塑教学和创造基本上都忽略了古代时就已经存在的雕塑语言艺术,而要使得我国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更多的活力和民族文化内涵注入,那就需要当代的雕塑艺术家去对古代的雕塑语言艺术特质进行深入的挖掘,将其中的精华部分融入到当代的雕塑艺术教学与创造当中,让古典雕塑语言与当代雕塑的教学与创作进行适当的融合。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语言 当代雕塑教学 雕塑创作

雕塑语言是剖析和理解雕塑艺术的一种特定形式。雕塑语言同样也是雕塑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当下的我国一些艺术类高校并没有对中国传统雕塑语言艺术这门课程加以重视,并没有使得其中的文化价值得得以挖掘出来,这也间接的影响到了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因此,为了让我国的雕塑艺术能够得以发扬光大,这就需要当代的雕塑艺术工作者对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造型语言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进行雕塑教学和创作的时候将古代雕塑艺术的造型语言艺术融入其中。

1 缺失古代雕塑语言根基

现代我国的雕塑教学从大体上来看基本上都是以西方雕塑的话语为主,而忽视了我国古代的雕塑语言,其中的原因是:在进行新文化运动的时期,当时的一些学者为了让我国的落后面貌能够有所改变,于是一些学者纷纷的去国外留学,去寻找解决我国当时所面临的困境的方法,与此同时,外国的一些文化和新的艺术形式被引进了我国,为我国的艺术教学研究注入了新鲜和活力,部分国人的艺术思维方式就因此而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随着外域思想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雕塑艺术和书法艺术的影响力渐渐地变弱了,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艺术高校的艺术教学的方式还是以西方的教学方式为主。在最近的几年,我国的学者不断的呼吁“要还原经典的艺术,我们需要属于自己的艺术文化语境和艺术文化形态”,尽管如此,还是有一部分的艺术类高校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古典雕塑语言于中国雕塑艺术发展而言的重要性,因此我国的雕塑教学及创作难以得到质的改变。

为了让我国的的雕塑艺术能够散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并长久的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这就需要我国的雕塑艺术者去将我国的古典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理清楚,对我国的古典雕塑语言艺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将其融入到当代的雕塑教学和创作当中。

2 我国古代雕塑造型语言艺术的特性

我国古代的雕塑艺术经过了长久的发展,并于隋唐时期达到了巅峰,在这个时期的雕塑艺术的取材方面虽然还是以佛教方面的内容为主,但是在创作的作品中渐渐的开始渗透现实与世俗化的生活艺术内涵了。例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续建的卢舍那大佛的开凿,在开凿时期当中,年仅20余岁的武则天捐出了两万余贯钱,据了解,大佛的头像是按照武则天的个人形象和容貌去进行雕凿的,武则天那母仪天下的气势和气场是通过让整座佛像通过高浮雕的方式去体现的,该佛像的一般数据为:通体17.14米,头的高度为4米,耳朵的长度为1.9米,佛像的面部看上去比较丰满和圆润,头顶的波状形发纹是采用了浅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方式去创作的,那双秀目隐藏在那犹如新月的双眉下面,鼻梁显得比较高和直,嘴巴也是闭合的,從大体上去看,佛像的眼睛像是在凝视着下方。整个石窟对大唐时期雕塑艺术的一些特点的体现可以说是非常的成功的,在造型上既强调了其完整和统一,对雕塑本身强调的建筑感也是有着比较的体现,该建筑对整个躯干部分衣纹的处理采用的都是浅浮雕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整个雕塑的形象变得更加的张弛有度 ,突出人物的特点所在,而这也是对中华文化精华部分的一种表达方式,为我国后世雕塑艺术的持续发展打好了比较牢靠的基础。

3 在当代的雕塑教学与创造中融入古代雕塑语言的精华部分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期,雕塑艺术家在促进其发展的时候应坚守的原则一种原则:“开放吸纳外界优良部分并与坚守自我相结合”,在进行雕塑教学的时候,应该将我国古典雕塑艺术的精华融入到教学当中,让我国雕塑艺术的一些文化特质和其独特的魅力在其中得到展示。在刚开始将古代雕塑语言的精华部分融入到当代的雕塑教学与创造的时候可以先从临摹中国古典雕塑作品开始,去研究传统的雕塑技法,将东方传统的雕塑中特有的矜持与内敛与西方的一些学院派的雕塑教学的技术方向结合,才能使得当代雕塑艺术和雕塑作品能在东方文化的环境中创造的更加具有时代感。

4 结语

雕塑艺术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传统文化的表达,还应该运用雕塑艺术的语言去展示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社会上人们的诉求,在人们的精神世界方面去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将我国的雕塑艺术发扬光大的唯一方法为:在进行雕塑教学和雕塑创作的时候积极的借鉴我国古典雕塑的形式和语言符号,并将二者进行适当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李倍雷.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反思[M]南 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176.

[2] 郑勤砚.中国传统哲学与美术教育的理论建设[J].艺术教育,2008,(2).

[3] 安德鲁.考西,芷子;当代雕塑(5)[J];世界美术;2004年01期.

[4] 安德鲁.考西,芷子;当代雕塑(6)[J];世界美术;200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