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道路枢纽互通立交的设计研究

2020-10-20黄治炎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市政道路

黄治炎

摘 要:市政道路枢纽互通立交的设计将会对城市今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汽车拥有量日渐升高,无疑加大交通压力,造成交通拥堵现象。因此,做好互通立交的设计以缓解交通压力尤为必要。本文首先对道路枢纽互通立交设计要素及发展现状予以分析,其次对道路枢纽互通立交设计提出几点建议如改进设计观念、制定科学方案及合理管控规模等,望借此切实提升互通立交设计水平。

关键词:市政道路;道路枢纽;互通立交

目前,伴随城市交通流量日益增加,当交通流量较高的主干道交汇时,易产生道路堵塞等现象。因此,为对城市交通通暢性予以保障,构建方向转向流畅且功能完善的市政道路枢纽互通立交尤为重要。互通立交的整体布局方法及设计理念,将会对各车道的道路利用率、通行能力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借助紧密的布局及科学的设计方案,可将道路在城市中的占地规模降至较低,并有效缩短通行时间,也可对城市形象起到一定美化作用。

一、道路枢纽互通立交设计要素及发展现状

(一)道路枢纽互通立交发展现状

数十年发展历程中,通过市政道路交通枢纽互通立交的建设,我国交通压力得以缓解。但伴随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居民汽车拥有量的持续提升,互通立交建设发展情况也不同乐观。现阶段,道路枢纽地带交通拥堵现象尤为常见,导致此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为因汽车拥有量日益提高所产生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为互通立交建设缓慢且存在众多不足,使得新时代背景下,交通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据分析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设计理念落后;过度追求低成本;并未对互通立交的功能性需求予以足够重视;建设方案合理性不足;并未对互通立交建设规模予以合理控制。上述问题的产生,均会对中国互通立交的发展、建设形成严重阻碍作用,此也为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道路枢纽互通立交设计要素

市政道路枢纽互通立交主要由匝道连接部、匝道及自行车道及其他交通设施共同构成,而在设计过程中能否对互通类型、道路横截面及线形指标等予以科学选取,针对互通立交的实际使用功能将会产生较大影响。首先为线形指标选取。实际设计过程中,平纵指标的选取可直接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当纵坡过大或圆曲线半径较小时,交通通行能力将会下降,同时交通阻塞的风险也会随之加大。其次为道路横截面方面,互通立交同公路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情况下,市政道路除设置机动车道外,也会设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加之枢纽互通立交多建设于城市主干道上,无疑加大道路通行压力,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须注重行人、非机动车等分流设计,如可通过建设地下通道等方式,满足行人、非机动车的通行需求。最后为科学互通类型的选择。

二、道路枢纽互通立交设计建议

(一)改进设计观念

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市政道路规划通常易因暂时性资金短缺,通常将工程施工成本的考虑置于优先位置,却对建成后的工程的功能性并未予以足够重视。此种设计理念,以城市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市政道路在此种设计理念引导下,将会进入落后-重建-落后的一系列恶性循环中,并导致资金及建筑资源的浪费。因此,市政道路设计者在设计初期便应对市政道路枢纽区域的交通情况加以了解,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结合现阶段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水平对今后交通需求予以预测,并在互通立交设计方案中引入前瞻性设计理念。一般情况下,左侧出口具备较强识别性,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在左侧出口位置设置平纵面线形指标,适当加长左侧车道。此外,还应将互通立交占地规模降至较低。针对十字形交叉互通立交半直连式左转弯匝道而言,若将匝道出口设置于驾驶者右侧时,匝道须途经3个象限的位置,若将匝道出口设置于左侧,仅途经1个象限位置即可,以此也可将互通立交的占地规模降至较小。

以主动安全路面结构形式开展排水沥青混合料上面层铺筑为主要方案。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科技研发,在材料方面和施工经验上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在确保交通需求的基础上,对技术进行优化,合理选材,提高经济性和安全性,方便施工、利于排水路面发挥其功能性的方案。主要遵循原则如下:

1、设计方案经济可行原则。设计方案的制定要以解决客观问题为原则,不但要满足道路交通使用需求,还要保证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路面不同段落排水设施针对性原则。重点针对现有局部段落沥青路面设计易积水情况,有针对性提出适合本项目的铺筑方案。

3、施工易组织原则。

(二)制定科学方案

建设互通立交的主要目的即在于对交通压力予以缓解并为民众出行提供便利。结合现阶段互通立交设计现状而言,虽建设大量大型互通立交,但民众出行需求却并未得以充分满足。如以重庆所建立的黄桷湾立交为例,此互通立交被称作“史上最复杂立交”,通过此互通立交的建设,虽对城市市政压力起到一定缓解作用,但针对出行者而言,无疑加大路线选择难度,使得出行者难以在短时间内选取适宜出行路线,对民众日常出行造成影响。因此,道路枢纽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除需考虑缓解交通压力需求外,还应注重道路日常通行的便利性,使得互通立交除具备良好使用性能外,还可具备美观性。

高速公路雨天事故占比达33.2%,事故率高达晴天的6倍,且连环追尾、水漂等恶性事故高发。因此,要对其进行材料上和铺设方式上的合理改变,在雨天其表面也是 “干燥”的。

1、增加了雨天行车能见度:为了能够严重雨天环境下排水路面路况识别效果,我们将路面表现以及前车车尾的可视度作为标准,进行行车试验。试验记过验证了中雨环境中,排水沥青路面路况识别距离提高幅度超过常规路面2倍。

2、缩短了刹车距离:通过车辆行进刹车试验,排水路面能够在阴雨天气中,路面保持相对干燥,车辆在100km/h速度下刹车试验,制动距离小于普通路面12m以上,能够有效降低阴雨天气中交通事故发生几率。

3、低噪声路面:排水沥青路面因其大空隙特征,还具有噪声低、减轻眩光等突出优点。

(三)合理管控规模

由于大部分互通立交终点多建设于城市道路核心区域,因此,在设计初期时便受到人文环境、交通情况及原有建筑等因素影响,如互通立交设计时,并未对建设环境予以充分考虑,将会导致所建设工程同实际需求不符的现象,影响互通立交的实际使用功能。所以,设计者在初期设计时,便应针对实际建设环境、建设需求予以考虑,调研过程中应注重原有建设设施、实际交通环境等,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并基于调研所得信息,提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如互通立交建设过程中,应将对相应路段正常交通所造成的影响降至较低,并对原有基础设施予以充分利用,以此将对城市资源的消耗降至较低。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通立交为市政道路建设的一项重要构成部分,针对健全城市交通体系,提升城市交通承载力水平而言具备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尚存在部分问题,仅有对此部分问题予以足够关注,对城市交通需求、互通立交的功能性需求加以考虑,并结合建设地段实际环境,制定相应处理措施,方可有效提高互通立交设计水平,对市政道路的建设安全、建设质量形成保障,缓解交通压力,实现城市交通体系的进一步健全。

参考文献:

[1]李强.市政道路枢纽互通立交的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5):260-261.

[2]肖新波,李汉锋.市政道路枢纽互通立交的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0):27-28.

[3]周啸明.市政道路枢纽互通立交的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2):160.

猜你喜欢

市政道路
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要点分析
浅谈市政道路特殊路基处理的质量管理措施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技术简述及应用
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问题的探讨(1)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伸缩缝施工技术研究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浅谈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接缝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