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剧艺术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究

2020-10-20李夕雯林菁

艺术大观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

李夕雯 林菁

摘 要:川剧是传承百年的民间戏曲文化,融合了中国戏曲五大体系的声腔艺术,堪称中国戏曲的缩影。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表示要“振兴川剧”,要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加大对“振兴川剧”工作的支持力度,促进我省川剧艺术的繁荣发展。近几年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如火如荼,具有文化属性和文化情感的文创产品深受大众的喜爱。川剧艺术文化创意产品以“宣传传统民族戏曲,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传统戏曲的数字化推广,旨在以传统戏曲艺术结合数字技术进行视觉设计,运用“互联网+”思维及当下流行的网络传播方式,将川剧艺术文创产品传播推广,适应当代青年人的审美及喜好,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遗产。[1]

关键词:川剧艺术;文创产品;数字推广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8-00-02

一、川剧艺术价值及发展现状

(一)川剧艺术传承百年的艺术价值

川剧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今天的川渝云贵以及湖北、西藏部分地区,是融汇中国戏曲五大体系“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川剧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曲,也是除昆曲外,我国唯一两次作为备选项目,推荐参加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审的地方曲种。[2]川剧俗称“川戏”,在清乾隆年间,川戏融汇了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并加入“变脸”“喷火”“水袖”等独树一帜的绝技,成为中国地方戏曲的一朵奇葩。川剧是中国戏曲文化与巴蜀本土文化融合浸润的产物,中国戏曲史上五大声腔在川剧中皆有不同程度的传承与发展,堪称中国戏曲的缩影,2006年被纳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剧脸谱为“活谱”,因脸谱均为演员自绘,体现川剧脸谱的个性化、多样性与灵活性。川剧脸谱包括其丰富的颜色、动物图案、霸儿脸、文字脸谱和象征图案,脸谱与服饰能够反映对人物的歌颂赞扬或揭露讽刺。

(二)川剧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危机

经调查发现,川剧艺术面临三大发展难题:1.川剧艺术的最大危机是老龄化严重。无论是川剧演员或川剧观众都面临老龄化的问题,川剧演员大多是利用工作业余时间支持川剧传统剧团的发展,川剧观众也是依靠从小听川剧长大的老一辈人在支撑,他们甚至鼓励川剧演员们要坚持坚守剧团;2.川剧剧目难以推陈出新,甚至五个行当难以凑齐。川剧演员大多是利用工作业余时间支持川剧传统剧团的发展,没有足够的精力和经济支持川剧的新发展;3.民众对川剧的认识仅限于川剧绝活。有一些地方剧场会定期定时推出川剧绝活的表演,但对川剧艺术的推广并不全面,这类节目的演出是将川剧绝活与杂技表演融合成为一个演出,使大多数的民众对川剧产生误解,认为川剧就是变脸、吐火、滚灯。[3]

二、视觉传播的直观性和艺术性

人有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人们通过这五种感官获取信息,其中视觉是获取信息量最多的一项感官,也是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主要方式。“视觉传达”是将信息视觉化处理,利用视觉符号传达信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视觉符号已经广泛应用在大众生活之中,具有显著风格和文化属性的商品是能够被大众所记住的。川剧艺术属于传统戏曲文化,是将看、听、唱为一体的戏曲文化,将戏曲文化转换为可视图像进行传播,是一项有效的传播形式,能够通过此种方式将戏曲文化的元素可视化,应用到各个终端,将川剧的文化创意产品推广到大众目光中。[4]

川剧艺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趣川剧”是以川剧的服饰、头饰、道具及脸谱等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将戏曲元素与当代年轻人审核和生活方式相结合,设计符合年轻群体所喜爱的“视觉符号”,能够有效带入年轻群体。通过川剧艺术五个行当特点进行提炼进行卡通角色的设计,设定的角色可用于玩具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等,形成一套有风格、高识别、有艺术性的川剧文创系列产品。[5]

三、文创产品的推广趋势及价值

在“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并不局限于文化内部的跨界融合,“文化+科技、文化+设计”等模式的跨行业融合形势明显,这将成为文创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购买过文创产品,79.1%的受访者愿意选择文创产品作为礼物。受访者对能表达情感且具有文化属性的文创产品颇有兴趣。从数据中显示,文创产品兼具传统文化和文化情感的输出是大众喜爱的重点,而现在文创产品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一款经典的文创产品从设计思路的建立、文化资源的提取、产品的定位都要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规划,更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才可以让文创产品真正融入消费者之中。[6]川剧艺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趣川剧”是以川剧艺术为创作资源,结合多年田野调查所获取的珍贵的文献资源为辅,在川剧从业者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川剧艺术的文化元素提炼,所设计的一套“设计精美、功能齐全、品质优良”的文化创意产品,再整合新媒体传播手段和视觉艺术效果,实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数字化传播和创新性转换。[7]

四、新媒体与传统戏曲文化的交融

(一)川剧数字文创的趋势与蜕变

数字文创是数字技术与文化结合的产物,其核心还是在于作品本身。数字文创具有高度融合性,将数字经济与文创产品结合孕育而出。川剧数字文创产品既要提炼川剧艺术的独特性,又反映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的精神追求,同時满足现代人的内在审美追求,符合这三种特性的文创产品才可以经久不衰。我们要将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戏曲文化相融合,文化与设计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能够推广传统文化的同时做出更有深度的文创设计作品。川剧之所以传承百年,其艺术魅力在于川剧的服饰之美、头饰之美、身段之美、妆容之美、程式之美,绝技之美,“趣川剧”正是汇聚了川剧的六种美之精髓,通过视觉符号进行传播,让川剧艺术视觉数字化产品永久性保存,成为四川非遗文创产品的重要标杆。[8]

(二)新媒体传播形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振兴川剧”工作的相关政策。《意见》表示要全面贯彻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坚持振兴川剧,更好地发挥以川剧为代表的四川戏曲艺术在四川文化建设和精神家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9]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将计划打造成为世界型的旅游度假区,全国旅游重点城市。旅游作为四川省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发展川剧艺术,推出具有川剧文化属性的文创产品,将川剧作为成都及四川的一项有效名片进行推广,也是吸引国内外各大城市及游客的重要内容。[10]

川剧艺术是极具四川文化属性的一项传统文化,代表着四川的地域特色、历史底蕴、生活风俗等,运用新媒体形式作为推广方式,能够聚焦川剧产业化发展与四川省旅游业的融合,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大力发展川剧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川剧、喜爱川剧、走进川剧、走进四川。[11]

参考文献:

[1]张鸶鸶,刘昶忆,况锐.川剧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戏剧,2019(05):12-13.

[2]陈兴梵.数字文创的趋势与蜕变[J].产城.2020(06):5-6.

[3]田芳.新媒体视域下传统川剧的现代转化[J].戏剧之家,2018(12):20-23.

[4]李芹燕,羅俊.川剧艺术新媒体传播现状及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18(10):18-20.

[5]陈菊芳.新时代川剧的困境及其传承发展[J].四川戏剧,2018(05):34-35.

[6]陈春孺.“互联网+”环境下川剧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J].四川戏剧,2017(06):16-18.

[7]白小琼.由川剧微信公众号浅析戏曲新媒体传播[J].四川省艺术研究院,2018(08):15-17.

[8]杨波.川剧变脸艺术的传承与现状[J].戏剧之家,2017(07):15-17.

[9]李承音,雷丰恺,王岚.论川剧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以川南地区的川剧为例[J].戏剧之家.2019(20):3-5.

[10]杜建华.川剧在改革开放40年中的位置与当下反思[J].四川戏剧,2018(11):4-6.

[11]王登羿..地方戏曲新媒体传播与配套政策研  究[J].传媒观察,2017(06):1-3.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
博物馆文创开发浅谈
武陵山片区民间手工艺在文创产品上的应用研究
江苏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思考
人类学视野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
高校文创产品策划课程未来发展趋势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