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钱币铸造工艺及曾经使用的母钱

2020-10-20宋建

丝路视野 2020年6期

宋建

摘 要:宋代钱币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其成为我国钱币史当中币种最复杂的朝代,宋朝所实行的钱币制度以铜钱为主体,但是铁钱及白银的使用和流通也占有一席之地。宋代钱币的使用和铸造所带来的钱币文化也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宋代的钱币文化也在很大程度和历史时间内影响着后世。本文通过相关的研究成果和钱币的出土情况分析研究了宋代钱币的铸造工艺以及曾使用母钱的种类和特征,为后续研究者的研究与分析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宋代钱币;铸造工艺;母钱

一、前言

宋代是我国历史文化在发展进程中达到的艺术高峰期,在很多领域都有非常高的成绩和价值体现,例如书法、绘画、雕塑以及印刷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成就。宋代钱币在这种环境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与艺术欣赏的不断提高,使得宋钱形成了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法。可以这样说,宋代钱币是我国古代钱币发展史当中最繁荣兴盛的阶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设计, 宋代钱币的设计及其精细美观,在我国历代的古钱币中属精品之作。第二个方面是在铸造钱币的工艺水平上也是相当之高,现在使用的材料比例成分也非常精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宋代的钱币文化在很长一定历史时间内对于后世在钱币使用及流通等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宋代钱币铸造工艺

(一)以广元地区的宋钱发现分析铸钱工艺;

对于广元的嘉陵江地区宋代钱币的出土情况进行分析,首次发现的宋代钱币是北宋时期济众监的遗留物品,二次发现的宋代钱币是南宋时期绍兴监的遗留物品,两次宋代钱币的发现均是木质雕刻的母钱和铁质钱币共同出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在宋代,利州路钱监对于宋钱的铸造方式为采用木质雕刻母钱充当模板来对钱币进行翻铸。运用雕刻出的母钱直接对子钱进行翻铸,就可以得到市面上正式流通的钱币,但是在铸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首先,在对雕刻母钱进行制作时,就必须要用到专业且经验技艺均丰富的能工巧匠,要想获得一定数量的雕母,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造成成本的增加,并且雕刻者的技术和手法并不都是统一且高超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雕刻母钱的铸造,所以实行较为困难;其次,要实现雕刻母钱的大量生产,在版本样式上面很难达到完全统一,会对钱币的质量造成影响。所以通常情况下钱监在对钱币进行铸造时不会采用雕母翻铸子钱的方式,而是首先使用雕刻母钱把铸造母钱翻铸出来,然后再通过铸造母钱进行子钱的大规模翻铸。这样制作可以节省用工和用时,并且在版式上达到统一,同时也保障了钱币的质量。所以在宋代钱币的研究领域, 也把“雕母”称作“祖钱”,即钱币铸造的祖模。

(二)从利州路铸钱角度出发分析宋代铸钱工艺

在陕西临潼地区的相桥所出土的宋代钱币中,发现过元祐通宝的木质雕刻母钱。对于这种现象,可以对宋代铸造钱币的过程进行确定:过程依次为钱样审核确定、部颁样钱版式、雕刻制作祖钱、翻铸雕刻母钱、铸造流通子钱,从而获得最终可以被运用到市场中的货币。对于钱币铸造过程中的前两个步骤的完成是由宋代朝廷以及其所管制的相关机构承担,对于剩下的后续三个步骤由各个地区进行铸钱的钱监执行。查阅以往的关于钱币铸造的文献记录,宋应星在其所著中提到了与翻砂铸钱有关的论述,通过对其论述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对宋代的钱币铸造工艺有这樣的理解:宋代的钱币铸造工艺为了实现大批量生产子钱的目的,其所使用的大致流程为先采用数量不多的母钱雕刻工具翻铸出质量上乘做工精致的铸造母钱,然后再以所制得的铸造母钱为模具进行子钱的大量生产。

三、铸母的特征详解

对于母钱的定义,指的即是在进行翻砂铸钱工艺时所使用的钱币模具,钱币模具的尺寸对砂盘中型腔的大小和尺寸进行了确定,使用铁液或者铜液对型腔进行浇铸完成成型的过程中,因为固体的热胀冷缩特性,刚铸造完成的钱币会比原始铸造模具的尺寸略小,导致了在市面上流通的钱币会在尺寸上比铸造使用的母钱要稍微小一点。这种在钱币尺寸上的不同是非常小的,相比于钱币自身的尺寸和大小来说,这种尺寸上的不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宋母钱主要按照档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样钱、原母、一次、二次、三次等。宋代的铸母数量可观,因此也比较普通,而且钱币在铸造过程中使用的非常细腻的面砂,因此与清代的母钱相比较,铸造效果也比较好。根据《天工开物》的记载,宋代母钱与子钱相比较在尺寸、形制上更加规整,但是其铸造的模具、工艺都比较复杂,而且铸造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母钱的性质特征也会体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是所有的母钱外观都需进行修整,因此比较精美,母钱整体上不会出现漏铜或者是毛刺、结疤等显现。对于目前的拔模斜度来说,其外轮截面呈现出下底大而面小,整体为梯形状。外轮上有肉眼清晰可见的带状痕迹。对历年出土的宋代母钱进行研究,发现其在选材上非常优良,选取的木料质地坚硬,纹理平滑,虽然其已在地下埋藏了很久远的时间,但是其保存也相当完美。在文字的鉴赏方面,母钱所体现出的文字雕刻精美,书法功底深厚,体现着非常浓厚的文化背景。从制作工艺上来看,其雕刻十分细致入微,雕刻出的文字非常清晰完整。宋代母钱没有鱼脊背以及犀利的字口,宋代母钱的字口无粘连,穿口干净整齐,穿郭规则无渣,且正背正面部分大钱字口及穿口有拔模坡度包括缘内,母钱比子钱厚重且尺寸较大一点。

宋代母钱拥有自身的一套铸造规范,而且在母钱铸造过程中大量使用了翻砂铸造法,对于宋代的铸母来说其最大的特征就是钱径与雕母相比较较小,而且要比一般的流通钱大。宋钱的铜铸母钱铜质非常精良,轮廓穿口呈现出深峻

状,母钱的文笔体现出纤细挺拔感,钱体不会出现刀痕,但是可能会出现很少的沙眼,在针对宋铸母进行鉴别的时候拔模斜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但是也不能将拔模斜度作为唯一的鉴别条件。

四、结论

宋代钱币不管是在数量还是种类上在我国历史上都占据着首屈一指的地位,宋代的钱币文化也在很大程度和历史时间内影响着后世。本文以从广元出土宋代钱币与从利州路铸钱角度分析论述了宋代的钱币铸造工艺,同时对宋代曾使用的母钱的种类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作勇,王纪洁,张晓梅.北宋和南宋青铜钱币对比分析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21(1):50—58.

[2]陈长峰.古代钱币翻砂铸造的例证举隅[J].收藏界,

2012,6(06):70.

[3]张燕.试论宋代货币与钱币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6.

[4]赵作勇,王纪洁,张晓梅.北宋和南宋青铜钱币对比分析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