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研究

2020-10-20刘在英张丽晓陈邦新

丝路视野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课程体系

刘在英 张丽晓 陈邦新

摘 要: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提出为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课程体系的建设则是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重点。文章基于此,探讨了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问题,从课程的模块性、连贯性、层次性、整合性四个维度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中本贯通;课程体系;课程衔接

中职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在我国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所下降,已经难以满足岗位工作的需要。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催生了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是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指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的贯通,在促进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依据模块设置

课程衔接指课程体系内部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课程设置则是课程衔接的基础性工作。可以说,什么样的课程设置模式决定了什么样的课程衔接方式。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采用模块设置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的需求,将课程体系分为若干个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模块,如公共基础文化课模块、通识教育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等。模块课程贯穿于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两个阶段。基于此,中本贯通课程衔接以各模块内部课程衔接为主,以公共基础文化课为例,中职阶段的公共基础文化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等,应用本科阶段的课程有大学语文、大学数学、大学英语等,课程衔接要遵循同模块衔接的基本原则,以模块内的课程设置为依据,对接中职阶段与应用本科阶段的同类课程,从而实现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凸显层次顺序

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取得了两大突破,一是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路径;二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无论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亦或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各自的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均有一定的差异性。中本贯通课程衔接要注重不同阶段、不同模块课程内容的层次性,根据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来设置课程。中职阶段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致力于学生实践技能与专业能力的培养,应用本科阶段课程更具综合性。以会计学专业为例,中职阶段的企业会计专业方向课主要有企业成本核算、企业纳税实务等,均是岗位工作的技能型课程,应用本科阶段的专业方向课则有國际会计准则、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等,不仅内容更为丰富、全面,学习要求也大为提升。不同阶段的层次性衔接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保障。

三、重视横向关联

课程衔接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课程的纵向衔接,即不同阶段同类课程的衔接,如中职语文与大学语文的衔接;二是课程的横向衔接,即同阶段不同课程的衔接。当前,中本贯通课程衔接存在重纵向衔接、轻横向衔接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同一阶段课程教学的协同作用,因此,重视横向关联,强化不同课程间的衔接,就成为提升优化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重要工作。以会计学专业为例,中职阶段的通识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出纳实务、初级会计实务等,各门课程的主体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基础会计是出纳实务、初级会计实务的敲门砖,在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通识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也紧密关联。会计学专业中职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操作技能等,课程衔接同样要做好同时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横向衔接工作。

四、注重课程整合

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并非简单地将中职阶段的课程与应用本科阶段的课程相加,而是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推动不同阶段课程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高效育人的目标。因此,课程整合就成为课程衔接的归宿。首先,模糊课程界限,服务学生能力发展。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整体育人的特点,各阶段、各模块课程均是整体育人的一环。课程衔接要着力淡化课程间的界限,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次,转变教育理念,致力核心素养的培养。专业核心素养指学生专业学习中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当前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课程衔接要以育人目标的衔接为主,将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中职阶段与应用本科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使课程衔接从基础性的教学内容衔接发展为深层性的教学宗旨衔接,提高课程衔接的效果。

五、结语

对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而言,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而课程衔接则是强化课程协同育人效果的关键。对此,必须从依据模块设置、凸显层次顺序、重视横向关联、注重课程整合四个角度采取好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婷.职业教育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管理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李宁.以“核心课程”为主的中本贯通一体化课程体系与课程衔接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5):56—60.

作者简介:刘在英(1977.9—),男,山东寿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