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傣族舞蹈的起源及其发展

2020-10-20朱加雄

卷宗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发展方向

朱加雄

摘 要:傣族舞蹈是傣族文化的反映,古老而纷繁,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傣族尚保留着十分丰富的民间舞蹈资源。近年来通过有关部门全面广泛调查,搜集傣族民间舞蹈有20多个舞种。在傣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中,傣族舞蹈以独特的方式,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文化、民俗心理,是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承。

关键词:傣族舞蹈;分布情况;舞蹈特点;发展方向

舞蹈是古老的艺术,在初始时期,形式往往很古朴单一,舞蹈本身多对感性事物的模仿再现,宣泄自身情绪,表达某种情感。傣族舞蹈具有它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它来源于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如神话、图腾、习俗、祭祀、建筑、婚嫁、丧葬、节日、生产劳作、耕种,纺织,饮食等。傣族舞蹈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傣族舞蹈。多年来,傣族民间舞蹈因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和独特的对大自然的理解,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舞蹈的特点。

1 傣族舞蹈的分布情况概述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南部,多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还有的散居在云南省内三十余县、市。傣族多居住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傣族人民是男耕女織,分工非常明确。傣族,是在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决定统一称“傣族”,之前有称“傣泐”、“傣那”、“傣绷”、“傣雅”、“旱傣”、“水傣”。傣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诗歌,很多种傣族乐器和具有鲜明特点的民间舞蹈。

傣族在各地区还有许多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间舞蹈,如西双版纳的刀舞、马鹿舞、指甲舞、妇女舞、腊条舞,以及大型民间集体舞蹈。德宏州瑞丽等地的大鹏舞,还有多种集体舞蹈形式,其中最为古老的是跳柳神,巫师跳神,自娱性舞蹈、道具鸟兽舞,在德宏的芒市和遮放等地的跟鼓调和银海,耿马县的大象舞,金平县的捞鱼舞、扇子舞、笠帽舞等。

2 傣族舞蹈的起源及其特点

傣族舞蹈的种类很多,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舞蹈的动作和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动物的活动,加以人格化,象、鱼、狮、豹、蝴蝶、鹿、鹤、孔雀都有舞蹈,还有象脚鼓舞、刀舞和棍舞等。

孔雀舞是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瑞丽,畹町,潞西等傣族聚集区。傣族人民喜爱孔雀,把孔雀看成美丽、善良和吉祥的象征,他们也以跳孔雀舞来表现自己的民族性格,表达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孔雀舞的形成与孔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孔雀舞有很鲜明的地缘特征。人们常在原始森林中,沟渠或稻田边常常看到孔雀展翅开屏,翩翩起舞,人们见了这诱人的情景,情不自禁地模仿孔雀优美的动作,伸臂蹬腿地舞蹈起来,孔雀舞就这样产生了。孔雀舞是傣族地区常见的民间舞蹈之一,最受群众欢迎,表演形式主要为单人舞,也有两人表演的雌雄双人孔雀舞,或三人表演有情节的舞蹈。傣族的孔雀舞历史悠久,经过很多舞蹈前辈的加工修改、创新,从而形成今天各种不同的孔雀舞。

大鹏鸟舞,所穿道具类似孔雀舞。据说大鹏鸟舞是表现大鹏鸟与雨神对斗得情景,其舞蹈风格矫健粗犷,舞姿造型挺拔,脚步与手臂动作大而有力,多用掌形和爪式手形。小鸟舞的动作,舞步与孔雀舞相似,因其模仿小鸟,故舞蹈动作轻灵,幅度小。鱼舞,流行于瑞丽,其道具别具一格,长丈余,用竹篾编成骨架,外用纸糊,再用颜料彩绘,鱼背中央开一圆口,内系两条背带,舞者身着道具,背带交叉于双肩上,露出上身和双脚,类似于汉族舞蹈“跑旱船”。鱼舞由男子单人表演,舞步轻快,动作舒缓连贯,膝部屈伸幅度及手的动作较少,多种独特的鱼式手形,表现鱼在水中嬉戏的各种姿态。大象舞,马鹿舞是傣族大型道具兽舞,道具用竹篾,纸及棉花等材料制作成大象,马鹿的形状。由于道具庞大,舞者只在道具内负重行走,所以兽舞的动作不多,有舞者操作可活动的象鼻子,上下左右摆动,或卷或缩,摆动头部。

自娱性舞蹈,众人集合而舞,队形简单,动作单一,有较大随意性的民间舞蹈。现存的傣族民间舞蹈“嘎光”就是傣族最古老的传统舞蹈之一。舞蹈保留着常见的古朴而简单的队形,即众人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进行,舞者人数不受限制,男女老少均有,少则几十人,多到几百人,不分时间和地点,随时随地可跳。“嘎光”又叫“嘎光伍杰”,舞时有镲,象脚鼓,铓带头,众舞者成一路纵队跟进。此外,近似这类舞蹈的还有“嘎洞”、“嘎养”。“嘎洞”汉语称“花环舞”,是傣族青年男女的集体舞,因舞者手持一条2米左右的花环作道具而得其名。“嘎洞”的特色在于花环的舞动和造型,舞者双手掀起竹篾做成的花环的两端,成环状,配合舞步在身体前后,两侧翻转变化,摆出不同舞姿造型。“嘎养”也是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的集体民间舞蹈,该舞历史悠久,相传此舞源于古代曾在德宏生活过的“养族”,傣族先民向他们学习了这种舞蹈,故称“嘎养”。“嘎养”节奏较慢,有独特的舞步,膝部屈伸律动快慢有别,对比明显,舞姿舒展,造型优美,是很有特殊风格的傣族民间集体舞之一。

3 傣族舞蹈的发展

傣族舞蹈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结晶,是我们整个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耀眼的一部分,是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民族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地理环境等一个侧面的反应,也是当地民族的心理素质,民族性格,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等方面的一种体现。

从傣族舞蹈产生后,就以多种不同的方式保存着、发展着。傣族舞蹈的种类可以分为:自娱性舞蹈、鸟兽舞蹈和祭祀性舞蹈。在对傣族传统民间舞蹈进行加工、整理或舞台创作中,必须高度重视传统民间舞蹈的挖掘、保护、传承与提高,高度重视能够充分体现傣族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本要素,决不能赶时髦、追风、追逐个人名利和部门功利,不顾民族大义,不顾艺术质量而败坏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美誉。

搬上舞台的民间艺术确实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艺术了。现在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轻盈柔美的孔雀舞,曾经是男子的舞蹈,是傣族人民在盛大的节日时表演的道具舞蹈。现在大胆地去掉了沉重的面具和道具,使孔雀舞产生了新的飞跃,后来也有女子表演。傣族孔雀舞由最初的男子表演发展为女子表演,经过传播,傣族民间舞蹈在人们的印象中已颇具女性特色。怎样发掘创造一些舞蹈作品使人们更多的了解傣族民间舞蹈之美,这也是傣族舞蹈在发展中需考虑的问题。

民间舞蹈不能凭空地编造,作为专业文化工作者、艺术家,必须在深刻认识、理解民间舞蹈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对民族舞蹈进行研究、整理、发展和再创造,使之获得该民族群众和民间艺人的认同。民间舞蹈的世界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纵向的时间方向的融合,而民主性与世界性则是横向的空间方向的融合。一种艺术越是保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就越能为世界上其他民族所接受。傣族舞蹈经过适度的夸张、变异和丰富,可使其更具时代性,但是,这些创新必须是建立在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即万变不离其“宗”。

4 结语

舞蹈在傣族人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勤劳、聪明的傣族人民通过肢体语言表现了生产劳动、鸟兽、活动、爱情等,并得予很好的传承下来,傣族人民与动物融洽相处,善于模仿动物。傣族舞蹈为一种阴柔之美的风格特征,其基调为婀娜多姿,舞之韵律轻盈灵秀。凭着智慧和灵活的肢体语言,创造出了具有傣族民族特色的舞蹈,并得予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公瑾.傣族文化[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

[2]刘金吾.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发展方向
我国公路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论我国股东表决排除制度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