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中采取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治疗的影响

2020-10-20赵宗敏

中外医疗 2020年21期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

赵宗敏

[摘要] 目的 探讨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中采取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采取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膝评分和膝功能评分,对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7 d伤口甲级愈合比例。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膝评分和膝功能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的评分均以试验组更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伤口甲级愈合率试验组的74.00%高于对照组的54.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0,P<0.05)。结论 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中采取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缩短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 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0)07(c)-007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systemic rehabilitation in improving early knee function recovery after total knee replacement. Methods 100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9 in the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ion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test group of 50 patient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The pain score, knee score, and knee function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proportion of wound healing at 7 days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in score, knee score and knee functio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surgery (P>0.05). The scores at each time point after surgery were bett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and 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the test group (P>0.05). The wound healing rate of 7 d after surgery was 74.00% in the test group and 54.00% in the test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340, P<0.05). Conclusion The improvement of early knee function recovery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by adopting perioperative systemic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can better improve the patient's knee function, shorten the incision healing time, and has a high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Total knee replacement; Early knee function recovery; Perioperative period; Systemic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发生病变后将导致人体的正常运动受到限制,尤其是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等病变,对膝关节功能的损害较大[1]。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用于损害膝关节功能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常见手术,其通过对病变关节的置换,能有效改善关节病变对患者正常活动的限制,并且能有效防止患者再次发生相应的病变[2]。根据临床实践,全膝关节置换术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手术后的恢复速度较慢,术后通常会给予患者康复治疗以促使其恢复速度提升[3]。但臨床实践表明常规康复治疗对患者术后恢复速度的提升效果较差,且患者在康复训练时容易因疼痛而出现依从性下降的情况。因此,该研究以2015年1月—2019年1月的100例患者为例,探讨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中采取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治疗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该院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男19例,女31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45岁,平均(65.24±7.33)岁;其中退行性骨关节炎2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6例,创伤性关节炎10例。试验组男18例,女32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46岁,平均(65.93±7.25)岁;其中退行性骨关节炎2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且均为单侧;所有患者年龄均在45~90岁范围内;所有患者入院前1个月内均有频繁出现的膝痛症状。

排除标准:排除患者有骨髓炎和关节感染等病史的情况;排除患者中因其他疾病导致行走受限的情况;排除患者中合并严重精神疾病的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术后给予患侧关节制动处理,使用镇痛泵进行止痛,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患者抗凝药物治疗,将患者的患侧抬高并保持伸直状态,术后开展负压引流处理,并常规实施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开展康复训练。

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系统康复治疗,分为术前和术后2个环节。①术前康复训练。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宣教,针对围术期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提前让患者熟悉术后康复训练的相关内容及具体方法。之后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康复训练,主要是让患者进行大腿外展肌群训练,让患者通过直腿抬高和等长收缩训练对股四头肌进行训练,开展股二头肌训练、臀大肌训练和小腿三头肌训练,并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被动的屈伸练习。另外,让患者通过收腹和挺腹完成腹肌训练,并让其通过腹式呼吸训练和抗阻呼吸训练提升呼吸功能。②术后康复训练。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术后1~2 d为急性期,指导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以促使局部血液回流改善,起到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实际训练中可在患者术后开展被动踝关节和跖屈关节训练,对患者的腓肠肌和股四头肌进行牵拉练习。术后第1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持续性被动活动训练,以30~40°为起始屈曲度,之后逐渐增加到120°。让患者在舒适体位下保持放松,给予其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7~10 d。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冰袋对患者的病变关节周围进行冰敷压迫,持续7~10 d。术后1~2 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开展伸膝和踝泵活动,但应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完成;术后3~7 d为康复中期,指导患者通过训练提升膝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并对患者的平衡和肢体感觉进行训练。术后2 d在无明显肿胀情况下实施蜡疗,持续治疗直至出院。术后第3天开始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持续治疗10 d左右。术后3~7 d指导患者开展肌力训练,包括伸膝训练、屈膝训练和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的训练。之后是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其中主动活动在术后第3天开始,训练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控制阻力和速度。之后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和足踝本体感觉训练板、动静态平衡训练仪等设备,让患者开展平衡训练。术后第3天开始让患者进行站立训练,让患者膝关节的承重功能逐渐提升;术后第10~21天为康复后期,主要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能力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让其从下床站立开始进行训练,之后在他人搀扶下进行缓慢行走,逐渐过渡到无人搀扶的行走训练和上下楼梯训练。患者能够正常行走后对其进行步态训练,对患者的步行动作进行规范,避免患者的步态不规范而导致膝关节磨损加重。患者出院前给予其出院指导,让其保持合理膳食、恢复期内适量运动、密切观察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让其定期入院复诊。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的疼痛、膝关节和膝功能进行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7 d伤口甲级愈合比例。疼痛评分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完成,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重。膝评分用KSS评分,分为膝评分和功能评分2个部分,膝评分包括疼痛、活动度和稳定性,功能评分则以行走能力和上下楼梯能力为主,分数越高膝关节整体状况越好。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主。对患者术后7 d伤口甲级愈合人数进行统计,并计算其比例。

1.4  统计方法

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评分指标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膝评分和膝功能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的评分均以试验组更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表3。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常见的关节置换手术,其可用于多种膝关节病变的治疗,并且能迅速消除患者的病变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实际情况,围手术期通常会给予患者康复治疗,以此缩短其术后康复时间,并降低术后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让患者恢复期期间的安全性得到保障[4-5]。常规的康复治疗通常以术后为主,其通过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和预防深静脉血栓治疗等,并结合术后康复训练指导促使患者恢复速度及恢复效果提升[6-7]。但根据临床实践,常规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对患者手术后恢复速度的提升效果较差,患者需要长时间忍受疼痛,并且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费用,很容易引起各种不良情绪而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最终对其康复效果造成不良影响[8]。近年来临床上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治疗时,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多,其强调在患者手术前即开始康复治疗,并结合患者手术后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化的康复治疗方案,以此提升患者手術后的恢复速度及康复效果。根据临床实践,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整体疗效的影响因素通常包含手术前患者的生理机能、病变严重程度、手术条件、围手术期的康复治疗等,因此在对其进行康复治疗时不仅要注重术后的针对性治疗和训练,还要注重术前的生理机能训练[10]。

该研究探讨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中采取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治疗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膝评分和膝功能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的评分均以试验组更优(P<0.05)。其中术后14 d疼痛评分为(1.71±0.64)分,术后4周膝功能评分分别为(86.32±5.34)分,与孙春红[11]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84±0.56)分及(87.6±1.88)分比较大致相同。但孙春红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所用时间更短,可能是因为该研究试验组患者年龄相对较大导致恢复速度减缓。试验组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伤口甲级愈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组术后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为0.00%,与许丹等人[12]研究中试验组的0.00%相同。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治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促使其膝功能恢复速度和伤口愈合速度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邱垂明,柯松,王敏,等.超早期精细化康复锻炼方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 28(10):825-828.

[2]  韩文意,琚新梅,李飞,等.持续被动运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19):3380-3383.

[3]  刘芝静.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16):177-178.

[4]  李慧.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及其疗效评定[J].中外医疗,2019,38(8):7-9.

[5]  马燕.康复治疗师早期介入配合疼痛管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8(10):193-194.

[6]  谭敏雅.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2018,25(10下旬刊):54-56.

[7]  曹海燕,廖曼霞,廖麟荣,等.超激光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7, 32(6):472-475.

[8]  钱玉蓉.术前功能训练指导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2):199-200.

[9]  黄小玲,唐金树,李岩,等.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对全膝關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8):868-873,898.

[10]  郭敏楠,李效静.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5(1):168-169.

[11] 孙春红.康复治疗师早期介入配合疼痛管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5):76-77.

[12]  许丹,贺占坤,郭新明,等.早期康复介入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6):17-18.

(收稿日期:2020-04-16)

猜你喜欢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下肢体位对患肢康复的影响
研究保留或切除髌下脂肪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髌骨高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