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

2020-10-20储小丹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德育初中语文学生

储小丹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的最佳路径,针对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把握每一个阅读教学契机,将德育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让学生不止学习语文课文,还能从中汲取有益的养料。因此,本文从三个角度深入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德育;学生

尽管社会经济在不断增长,社会中的不良因素却也在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初中生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更容易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干预。因此,将语文教学与德育相融合,不仅可以从精神层面向学生释放积极的能量,还能发掘语文教学的深层次内涵,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树立理想信念,深化教育内涵

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理想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并不规律,而且容易感受现实与理想中间的落差。因此,当他们面对挫折时,很容易陷入迷茫、自我怀疑、甚至是崩溃的状态中。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原因在于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或者不曾对学生进行过理想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渗透理想教育,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例如,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时,教师通过朗读教学法,让学生在韵律美、音乐美中感受诗歌中蕴藏的情感价值。与此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否有过和诗人一样的经历?”在这个环节,很多学生都站起来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比如,有的学生曾经因为竞赛失利,陷入长久的自我质疑中;有的学生因为自身的长相受到他人的歧视,一度陷入抑郁的状态。有了现实经历,学生在阅读这首诗时更加“走心”,深刻感受到诗人普希金高尚的情操、乐观的精神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最后,教师可以用《致大海》这首诗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诗中蕴藏的对自由与光明执着追求的情感,让普希金的形象更加深入学生的心灵。

可见,初中阶段的德育工作,教师也应加强理想教育。只有让初中生怀揣着远大的理想,他们才能在遭遇挫折时不抛弃、不放弃,进而成为一个真正乐观的人。

二、投入个人情感,加强亲情观念

在人的一生中,不论其贫穷富贵,不论其地位阶层,亲情都是最为宝贵的。尽管国家早已开放二胎政策,但是在现有的家庭结构中,仍然以独生子女家庭类型居多。而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受到亲人的关爱、怜惜,逐步养成了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习气。不论亲人付出了多少情感,他们通通将其视作理所当然,毫无感恩之心。在这个情形下,“加强亲情教育,培养感恩意识”就成为了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例如,《背影》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和父亲之间相处的一个生活片段。这样的生活片段,不只是渲染了亲情的宝贵,同时也展现出深沉如山的父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情境,然后,在情境中引导朗读,让学生在声声朗读中体会文中蕴藏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在学生和课文融为一体时,教师对文章进行相应的总结,鼓励学生从生活出发,想一想自己和父母相处的生活画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面部反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此时,学生和文本之间有了一种内在的情感牵绊,很容易对文章内容产生共情反应。

亲情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尽管物质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亲人间的疏离却在不断加剧。由于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亲情观念相对淡薄,教师需要树立学生的亲情观,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

三、结合教学内容,培育爱国思想

爱國教育是初中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基础内容,更需要让学生穿透字里行间,感受其中蕴藏的爱国情感。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融入和文本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选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特殊的历史氛围,同时借助图片、视频帮助学生尽快融入相应的氛围中。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朗读《白杨礼赞》,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于1941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者茅盾先生为什么选择白杨树作为核心的描绘对象呢?既然已经选择了白杨树,为什么最后又写了楠树呢?这两种不同的树木具有怎样的内在关联?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体会文中的思想,并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积极阐述自己的想法。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国更是一个民族维系的根本。如果一个学生不爱国,当他长大成人后,同样不会对国家由衷热爱。只有始终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才能让学生逐步变成符合核心价值理念的良好青年。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将智育和德育相结合,才能打造出真正的情智教育体系,让学生既收获知识,也能成为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正确的青年。

【参考文献】

[1]麻燕.刍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文理导航(上旬),2020(04):9.

[2]李爱英.浅谈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0):152.

猜你喜欢

德育初中语文学生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赶不走的学生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学生写话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