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底蕴丰厚的清明文化(二)

2020-10-20袁文良

烹调知识 2020年10期
关键词:馓子青团薄饼

袁文良

楹联文化:显现了清明节的情趣

清明节作为中国八大民俗传统节日之一,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中,文人雅士不仅为后人留下无数佳词绝句,而且留下诸多嵌有“清明”或记叙“清明”习俗的楹联,读起来也会感受到别具的文化情趣。

据传,明代一秀才投宿浙江天台山间的一茅棚屋,翌日起床时,发现屋上一片白霜,便触景生情,心有所感,开口吟出一则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棚如小雪”,但苦思不得下联。房东便将上联记下,让过路人应对。历经数年,过往文人应对无数,但大多有些牵强。某年清明节,另有一秀才也过宿于此茅棚屋,从房东口中得知数年前秀才的上联仍无人续对,稍思片刻,即吟出下联:“早春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上下联语出自然,读来明白如话,令房东赞叹不已。到了近代,不少文人也纷纷应对,佳作颇多。特别是浙江人赵恭沛所作的“今日清明,春分田野为芒种”一联,更加贴切自然,与上联可谓是巧合天成。

另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清明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那姓陈的才子吟出一则上联:“日临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联巧嵌三个民俗节日,下联则嵌入三个节气,且上联写丽日,下联描风雪,景观不同,对比鲜明,不加任何雕饰,充满自然气息,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据记载,清明节古时又称“踏青节”,是郊游赏春的最好时期,因而有人撰得一联:“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此联源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联语中只是将首句中的“新”字改为了“春”字,既有感时之情,又有应景之对,引人吟咏,颇具韵味,使清明节的时令景象跃然纸上。

而今,随着清明节纪念活动的丰富和娱乐活动的多样,自然也会有文学爱好者留下描绘这些风俗的佳联名句。如“鸟语花香赏美景;莺歌燕语放风筝”、“蓝天广阔风筝舞;碧海苍茫快艇驰”之类,把人们清明时节踏青赏春、放飞风筝的所见所闻和愉快心情淋漓尽致地进行了描绘;“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痛心伤永逝;挥泪忆深情”“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等,记述了后人追思先人、祭祖扫墓活动,读起来感情真挚,深沉哀婉。“每思祖国金汤固;常忆英雄铁甲寒”“继往开来追壮志;光前裕后慰英灵”等,充分表达了对先烈的怀念之情。

饮食文化:丰富了清明节的舌尖

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每一个民俗节日都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如端午节要吃粽子喝雄黄酒、中秋节要吃月饼、元宵节要吃汤圆,而清明节虽然不像其他传统节日有统一的饮食品种,但各地自有独特的饮食习慣,从而使清明节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

在我国北方地区,清明时节的饮食主要是糕饼、冷粥,很多人还要吃鸡蛋,寓意圆圆满满。老北京人大多吃食馓子麻花、驴打滚和面茶。“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尽管寒食节禁烟火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山西地区则为了纪念介子推,每家每户都要蒸“子推馍”“子推燕”等,馍面中夹有核桃、红枣、花生,称为“子福”,寓意祖宗保佑家族香火延传,这些馍既可以自己食用,也能用来馈赠亲友。在山东青岛,每户人家则在清明之日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而旧时的青岛,清明之时,不少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

在我国江南一带,则有吃“青团”、吃藕的风俗习惯。青团,用艾草汁或者是浆麦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安徽、江西等省份大多在清明节吃“清明果”。“清明果”和“青团”相似,但略有不同。其一,“清明果”多为饺子型。其二,“清明果”里面的馅多为五香干、笋干等,是咸的;“青团”则是以豆沙甜口馅为主。其三,“清明果”通常用鼠曲草,而青团喜欢用艾草。两湖、四川盆地等地区的部分居民则有吃粽子的习俗,既可以用于上坟祭祖,也可以在出游踏青时自己食用。

而对于客家人来说,有一句“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的教诲。这里的“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和青团的原料一样,也用糯米,艾草汁,只是形状上略有不同,多会压成扁圆状。在福建泰宁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做“暖菇包”这一特色小吃,其方法是将食米和揉碎的干暖菇粉做成糍团,再加入鼠曲草汁而成。在厦门,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吃薄饼。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而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此时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全文完)

猜你喜欢

馓子青团薄饼
奶奶教我做青团
一“糯”值千金
Pancakes
苏州青团
青团
常吃常香常想的“馓子”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