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先股经营影响研究-基于中国24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

2020-10-20张宇琪郭慧芳

商情 2020年41期
关键词:经营业绩优先股资本结构

张宇琪 郭慧芳

【摘要】巴塞尔协议Ⅲ实施后,银监会要求中国银行业2013年实施新巴塞尔协议要求,逐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随后我国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和《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金融企业纷纷出台了优先股发行预案。我国有将近30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银行通过非公开方式在境内外市场发行优先股进行融资,本文选用13-18年2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对资本结构和银行业绩的影响。

【关键词】优先股  资本结构  经营业绩

截止2018年上半年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净额为189833亿元,通过资本市场IPO、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等方式共融资1.68万亿元;截至2018年8月底,交易所市场共公告7987亿元的优先股融资,其中商业银行的融资规模达到7410.5亿元,占比为93%。可见优先股在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银行业中的欢迎程度,所以研究优先股融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优先股概念与特点

优先股是相对于普通股而言的,主要指在利润分配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优先股主要有几个特征:优先于普通股分配公司利润,在支付优先股股利前,不得向分配普通股股利;在公司解散,破产清算时,清偿后的剩余财产应该优先派发优先股股息;非特殊情况,优先股股东不出席股东大会,所持股份没有表决权;发行人可以行使优先股转换和赎回权。

二、商业银行资本结构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第三节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8.5%和10.5%,国内系统性重要性银行还应当计提附加资本,附加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1%,由核心一级资本满足。2018年是银行业资本考核的大限。18年3月中国银监会、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鼓励商业银行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探索资本工具创新,提升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除了内源性资本外,仅有优先股、普通股、二级资本债及可转债等几种资本补充工具,在这些外源性融资中,优先股所占的融资份额最大。发行优先股一个很大的动机就是改善资本结构,满足国家监管要求,巴塞尔协议III中也明确指出优先股和永续债可以作为银行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

三、经营业绩分析

一个组织的业绩状况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上。

ROE(净资产收益率)代表投资者向商业组织每投入一块钱的资本可以产生的经济利润,销售净利率是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用来衡量一定时期的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这一比率越大,盈利能力越强。发展能力,通俗来说就是一种未来增长的潜力,净利润体现了商业组织经营业绩的综合成果,组织成长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净利润的增长。偿债能力是指企业能够承受和保证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资产是一个商业组织清偿债务的最终物质保障,负债表明企业的债务负担,资产负债率代表了一个组织的长期偿债能力。

本文选取已发行优先股的6家国有8家股份制10家城市商業银行2013-2018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净利润增长率及资产负债率数据,取其算术平均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自2013年以来商业业银行的ROE都处于下降趋势,这主要源于2013年发生的两件事,一是我国取消银行贷款利率下限,商业银行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存贷款利率之差,这一举措使商业银行利息收付率提高,存贷款利息差减少;二是《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资本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遏制了监管套利行为,促使商业银行采用更为稳健的资本经营方式。所以在今后一段时间这一指标可能继续处于下降阶段。

净利润增长率这一指标从13年以来处于下行阶段,近两三年下降幅度较少,逐渐趋于稳定。新资本管理办法颁布初期,商业银行一时可能无法很好的适应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和更高的风险管理水平,导致利润增长的下滑,近两三年,商业银行逐步调整运营方式以适应新的管理办法,加上国家大力鼓励支持资本工具和金融工具创新,商业银行积极进行自身收入结构调整,加快中间业务发展,非利息收入稳步提升,发展能力逐渐回暖。

13-18年我国商业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这表明商业银行的偿债能力在不断提升,经营方式更趋于稳健,风险抵御能力逐步加强,风险偏好程度降低,更倾向于稳健型发展。可能是因为,近些年来,相对于负债融资,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发行优先股进行融资,采用优先股融资既没有还本压力,融资额也不计入负债,因此不用担心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过高,可见优先股融资相比传统债券融资能够优化资本机构,降低财务风险。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1.被解释变量

ROE代表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EPS代表股东财富的增长, DAR代表银行的偿债能力。这三项指标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与成果。

2.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包括优先股的发行金额PS、发行优先股每年需分配的股息PSD、一级资本充足率ART1和二级资本占一级资本的比重RT2T1。

3.控制变量

考虑到资本规模对银行经营决策和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选择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净额NCap的自然对数lnNCap作为控制变量来度量银行规模对业绩的影响,将优先股股息率Rate作为第二个控制变量。

模型(1):ROE=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δ

模型(2):EPS=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δ

模型(3):DAR=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δ

其中X1-ART1;X2-RT2T1;X3-PS;X4-PSD;X5-lnNCap;X6-Rate

(三)回归结果

本文选用6家国有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0家城市商业银行13-18年六年的面板数据进,首先通过Hausman检验,确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1)(2)(3)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盈利能力方面,β2为0.0516,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二级资本占一级资本的比重与ROE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一般来说,负债的比例越高,杠杆效应越大,净资产收益率越高。β4、β5分别为-0.0005和-0.064,因为向优先股股东分配股利会减少归属股东利润,使ROE降低,同时,资本规模也会限制银行的获利能力,资本经营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难提高。

就目前24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发行优先股融资对股东财富的增加没有明显的影响,一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融资的时间尚短,效果可能还未得到充分体现;二是优先股融资占银行资本金的比例过小;再有发行优先股的银行样本数量还不够多,目前仅有近三十家商业银行进行优先股融资,个体太少,数据不够充分,所以结果不显著。

对偿债能力来说(3)式中ART1的回归系数为-0.56,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一级资本充足率越高,资产负债率越低,这说明可以通过发行优先股提高一级资本充足率来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提高银行的偿债能力,增强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结果可以看出优先股融资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银行资本结构的改善上,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使其符合资本监管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基本是出于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融资压力的动机,没有产生显著的股东财富增长效应,对经营业绩的整体影响不大,主要加强了商业银行防范和吸收损失的能力,符合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过渡期的宗旨,也有部分原因是近几年我国实体经济的不景气,金融服务于实体,所以银行的业绩状况没有显著提升。现在我国大力支持鼓励资本工具创新,可以逐步提高优先股在资本金中的份额,发行优先股的银行数量在稳步增加,涵盖范围更加广泛,短期内优先股对经营的影响暂不明显,随着范围和时间的扩大与延长,影响力可能逐渐得到体现。我国商业银行现有優先股融资无一例外都是采用非公开发行方式,包含强制转股条款,随着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的完善以及资本工具发行环境的改善,商业银行可以采用更加多样化的发行方式、设计更加灵活的发行条款,更好的适应市场与募集对象的需求。随着实体经济的复苏,金融要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商业银行也要紧跟形势,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快经营业务转型升级,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内部控制,树立稳健的经营理念,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探索优先股的创新发展,发挥优先股在资本运用中的优势,更好应对外部冲击,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朝芳.优先股发行对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基于11家上市商业银行优先股发行预案的研究[J].浙江金融,2015(03):46-51.

[2]林思静.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7.

[3]刘菡.商业银行优先股融资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4]马涛.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5]吴漳平.中国优先股的发行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13.

[6]张志坡.论优先股的发行[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02):141—151.

[7]刘小刚.我国优先股的发行实践与思考[J].新经济,2016,(12):44-45.

[8]马广奇,杨靖.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优先股制度[J].武汉金融,2014(09):42-44.

作者简介:张宇琪(1996-),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财政理论与实践,海南大学;郭慧芳(1971-),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博士,财政理论与实践,海南大学。

猜你喜欢

经营业绩优先股资本结构
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浅议
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分红、经营业绩的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研究
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浅析国资管理体制下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变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