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经贸合作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10-20郭赢

商情 2020年41期
关键词:东道国园区人才

郭赢

【摘要】经贸合作区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巩固 和深化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友好关系。但目前合作区尚存在众多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首先是规划布局不合理,产业特色不突出;第二是资金匮乏融资难;第三是投资与收益不相适应;最后是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针对这些缺陷與不足提出的建议主要是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科学合理布局、打造复合型国际化高级人才队伍。

【关键词】经贸合作区  经济贸易

过去十年中,经贸合作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在深化与有关国家经贸合作的同时,也成为东道国工业化进程的助推器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成为重要载体和中国企业国际化布局的重要平台。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规划布局不合理,产业特色不突出

(1)产业本身相对单一。主要是国内具备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较低端且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强,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合作区投资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业、能源资源、 轻纺服装、建材家具、机械电子、汽摩配件、生物医 药、轻工冶炼等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加工制造行业。

(2)定位不明确。虽然多数合作区在规划初期都确定了主导产业和功能定位,但在建设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集加工制造、商贸、物流、服务、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园区”,缺乏产业特色和功能定位,也容易忽视东道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由于在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上有一定的补贴政策,这很容易就会导致企业在第一次投入时过量,可能东道国并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但是由于有利的政策和企业本身的激情,企业在判断东道国局势的时候过于乐观,制定了一个不适合的建设定位,最终导致亏损。

二、资金匮乏融资困难

合作区建设资金一般以企业自筹为主,资金压力成制约合作区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是对通过审核授权的合作区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和中长期贷款,但合作区的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政府补贴和贷款远远不足;二是为对外投资提供融资的政策措施不多,境外银行分支机构发展不足,融资渠道、融资工具有限,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三是银行全球授信体系不完善,企业境外子公司不能利用国内母公司的信誉和授信额度,国内母公司不能为其境外子公司在我国银行境外机构贷款提供担保,企业境外投资形成的资产也不能作为抵押担保。

三、投资与收益不相适应

不成正比的投资收益是困扰着境外经贸合作区建立与发展的重点问题。盈利能力的低下直接限制了境外经贸的发展,现在境外经贸合作区虽然受到了政府的政策福利,但是归根结底看它发展潜力如何,是否值得持续下去还是要看他的盈利能力,政府的补贴只能是在初期时的辅助性外援。只有合作区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才能够使境外经贸合作区这种运行模式走的长远,发展的更好。

四、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

合作区也面临着国际化人才匮乏的困境。一方面,缺乏具有跨国经营管理经验、通晓国际经济金融规则、熟知东道国法律、政策、语言及风俗民情的复合型人才,这对于我国人才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另一方面,由于合作区多位于欠发达地区,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较弱。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一直努力与各国协作,寻求解决方案,具体有以下3个方面。

(一)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研究设立合作区发展专项基金,用于企业开展投资环境和项目可行性调查、对外投资技术人员培训及重点项目前期费用补助、贷款贴息和保险补贴等。鼓励国内银行、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在合作区开设分支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本地化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合作区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合作区发展。完善双边金融合作机制。拓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加强与合作区所在国银行的同业合作,由中国金融机构、企业及合作银行签订三方合作协议,中国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合作区资产向境外合作银行抵(质)押,合作银行向中国金融机构出具保函,项目补充信用机构为合作区实施主体投保中国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保险,或以其国内资产向中国金融机构提供担保,提高合作区融资能力。

(二)科学合理布局

合作区应重点选择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尤其是港口等交通相对发达地区;深耕非洲,拓展中东欧地区,逐渐向发达国家延伸,有重点、有层次地推进合作区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自相竞争。明确产业定位。合理评估合作区的交通、资源、供应链、产业特色、市场覆盖率等因素,结合企业技术、管理、人才优势和国际经营经验以及潜在招商资源,明确合作区产业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布局加工制造型、资源利用型、农业产业型、商贸物流型及技术创新型等类型的产业园区,确定重点项目和项目配套,引导园区特色发展。合作区建设初期应注重专业化特色,时机成熟再推进综合型园区建设。

(三)打造复合型国际化高级人才队伍

加强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着重培养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技能,了解东道国国情,具备跨国经营素质的人才;加强当地人才培养,通过与当地院校合作,培养适应合作区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吸引各国跨国经营人才参与合作区建设。加大园区科技创新力度。在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合作区的基础上,吸引创新型企业入园,尤其是注重吸引跨国投资和技术转移,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投融资、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合作区经济向价值链上端提升;完善合作区运行管理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园区品牌,积极促进已建或在建合作区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李丹,陈友庚.对外援助与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J].开放导报,2015(1):51-53.

[2]张广荣.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政策探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3(2):40-42.

[3]高潮.中国境外合作区建设六年回眸[J].中国对外贸易,2013(2):30-33.

猜你喜欢

东道国园区人才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东道国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竞争力变化对跨国公司总部策略的影响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公司本土化研究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国家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