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沃土树参天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内蒙古平煤集团六家煤矿高级技师赵辉

2020-10-20张富

工会信息 2020年13期
关键词:赵辉老师傅绞车

□张富

他的学历不高,技校生;年纪不大,44岁;成果不少,创新项目22项;成绩显著,创造效益超千万元;职称挺高,高级技师、大师、首席师;屡获殊荣,全国优秀青年矿工、感动中国十大杰出矿工等;他,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六家煤矿信息中心副主任赵辉。

宝剑锋从磨砺出

1997年,赵辉技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六家煤矿机电区。自那时起,他扎根这片沃土,经过自身的努力和企业的培养,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参加工作之初,赵辉在机电区加工班工作。那一年,他基本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他打趣地称之为工作三部曲:“打水、扫地、扛氧气。”每天,眼看着老师傅们开车床、焊工件,自己根本没有上手的机会。其实,也不是老师傅不教新工人,主要是条件不具备,因为老师傅加工的都是井下急需工件,新工人没有一点基础,做不好工件不说,弄不好设备都得给损坏了。

1998年11月,赵辉被调到了主井绞车房,当了一名绞车司机。看着每天挎着各种工具检查绞车的维护工,赵辉羡慕极了,觉得他们特了不起。他不由地想,要是自己也是一名绞车维护工那该多好!于是,不甘现状的赵辉数次申请要到钳工或者电气班组去锻炼,去学点真本领。2000年1月,他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电工。赵辉虽然从小就出生在矿区,在矿区生活了20年,耳染目濡了矿山很多事,技校实习的时候也下过井,但是真正和老工人一起干起活来却是另一番滋味。首先就是累,听起来电工是一个技术工种,但是到了井下却不是那么回事:抬开关、拖电缆、回电机,这可不是一般的累;其次是茫然,本以为到机电能学到技术,但是经过了很长时间,没看到有什么技术含量;最要命的就是想学点东西吧却有人讽刺挖苦,风凉话不断:“下井的全是傻大黑粗的家伙,用得着哪门子什么技术呦,赵辉这小子是不是想升官发财啊?”

面对枯燥的井下工作,耳听工友的风言冷语,赵辉的学习积极性一度被消磨、淡化。但是一件事却深深触动了他,重新唤醒了他学技术的渴望。一天,赵辉和师傅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坐上罐笼升井。突然,罐笼停了,赵辉凭经验知道这是绞车又出故障了!时间一点点地流逝,十分钟,三十分钟……被困的工友沉不住气了,有的发牢骚,有的忍不住谩骂起来,还有的叹息连连。两个多小时后,绞车终于修好了。绞车故障频发,不只影响生产,还影响职工的情绪,尤其是看到绞车维护人员满头大汗修理的样子,他深深地感到,掌握机电技术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于是,勤学好钻的赵辉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别人干完了活儿去歇着,他跑去给老师傅打下手,人勤嘴甜,心灵手巧。渐渐地,赵辉深得老师傅的喜欢。升井了,工友们都凑到一起唠嗑扯闲篇儿,他却去研究刚才遇到的问题;回到家里,还认真琢磨老师傅给的学习资料。就这样,他把和别人一样的时光运用得充实而合理。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经过几年的锤炼,赵辉从电工中脱颖而出,成为机电区的技术骨干,还光荣地当选为绞车维护班的班长。赵辉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把十几年积聚的能量、积累的经验又一点点地反馈到实际中去,归纳出了绞车维护勤问—勤看—勤听—勤用—勤记—勤动—勤想“七勤”工艺流程法。在机电设备更新升级的过程中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

业精于勤荒于嬉

近年来,六家煤矿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投入,广泛应用。采煤机、掘进机、输送机、各种控制开关等设备全部“大换血”。随着设备的更新升级及生产能力突飞猛进,主井提升系统亟待改造的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提高主井提升能力,使所有生产环节匹配,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不仅技术问题颇多,而且成本巨大,况且更换过程漫长……

2012年,主提升系统改造难题交付给了机电区绞车维护班。

经过调研论证,大家认为可选途径有两条:一是缩短绞车周期运行时间,这样每个班次的提升次数就会增加;二是减少绞车故障,这样每个班次的提升效率就会提高。做到这两点,自然就能满足采煤、运输环节的需求,和其他生产环节相匹配。

怎么才能缩短提升周期呢?这个问题很多工友虽然已经讨论过很多次,却没有实质性动作。赵辉暗下决心:“现在到了关键时刻,非改成功不可!”于是,他请教老同志,咨询绞车厂家,自己反复思考论证怎么能够“上移减速点”。他和厂家技术人员一道,经过几千次的精密计算和上百次的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将减速点上移10米,延长匀速段距离,缩短每个提升周期时间。成功了!所有的生产环节匹配了,每年多提升原煤近20万吨,创利能力提高2000余万元。

工作中,赵辉坚持干中学、学中练,通过不断努力,成功破解了制约矿井发展的提升系统等多项高、精、尖机电设备难题,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5年,赵辉对主井装载系统进行了改造。通过备斗底部的称重变送器的模拟量信号转化成数字量信号传给PLC输入接口,用卸货量多少控制信号的发出,当备斗内的煤卸到小于0.8吨时装载系统就发开车信号,每提升一次可节约时间3.5秒,每年能多提升原煤6万吨。

过去,主、副井绞车每年中断影响时间达140多个小时,生产中断影响时间太长了。赵辉每天认真检查接触器开距、行程、同步性和继电器的吸合情况,并且掌握了电气元件的使用周期,对有问题的元件及时进行处理,加上以上两项技术改造,大大减少了中断影响时间,实现了无人为检查不到原因造成的中断影响。

其实,无论是谁,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脚踏实地地认真地去做,只要带着激情努力去做,就可能会成功,那种成功后的喜悦心情和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赵辉被命名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这好消息一夜之间传遍百里矿区,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谈资。

赵辉大师工作室落户六家煤矿。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中煤协会共同为六家煤矿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以赵辉本人姓名命名的大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包括电教室、研发室、实训室、展示区,而且各种学习资料齐全,采、掘、机、运、通各专业的书籍应有尽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这个多功能的大师工作室,不但给赵辉提供了创新研发的空间,也成了其他职工学习提高的技术基地。

这不仅让赵辉名声大振,更使赵辉和更多的职工如鱼得水,潜心研究,借助大师工作室这一阵地,完成了更多的技术创新项目。几年来,赵辉自主研发了“主提升机空气接触器防拉弧改进技术”等22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主提升机空气接触器防拉弧改进技术”“主提升机温度故障预警监测装置”“风机停风自动报警装置”三项研发项目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受理并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更让大家刮目相看。

全心付出换来可喜回报,赵辉先后被评为“全国煤矿十佳班组长”“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煤优秀青年矿工”、感动中国的“十大杰出矿工”、原中国国电集团“首席机电技师”、“百名优秀员工”、内蒙古自治区“北疆工匠”、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赤峰楷模”、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青年五四奖章”“国电一级奖章”等殊荣。2017年,赵辉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代表。

在赵辉的影响下,众多职工也参与到技术创新活动之中。截至2019年年底,大师工作室共评选出技术创新项目320项,其中有43项在全公司推广。这些创新项目,解决了太多的生产安全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近年来全公司有2736人晋升为高级工,766人晋升为技师,180人晋升为高级技师。

赵辉是大家学习成才的领头雁。然而,赵辉却说:“还是应该感谢企业,是企业给大家搭建的舞台,才有施展各自才华的机会。”他的目标是,带领矿工们继续努力拼搏,期望大家都能赶超“赵辉”……

猜你喜欢

赵辉老师傅绞车
JC-70DBZ型直驱绞车研制
《软件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卖早餐的 小贩
卖早餐的小贩
“企业可以少赚钱,但苗不可以掉价!”虾苗界20多年的老师傅告诉你一条好虾苗是如何炼成的
盲人推拿
矿用调度绞车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
浅析矿用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选型计算
爱情路上,好马也吃回头草
爱情路上,好马也吃回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