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兰褐蛋鸡在乳源山区多变气候条件下的生产性能研究

2020-10-20王德化

养殖与饲料 2020年10期
关键词:海兰产蛋量周龄

王德化 林 海 林 鹤

1.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畜牧兽医水产事务中心,广东乳源512600;2.乳源瑶族自治县兴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乳源512600

海兰褐蛋鸡因具有适应性强、抗病性强、成活率高、抗寒耐热等优良特性,一直被当作养殖蛋鸡的首选。但因广东粤北山区气候环境多变(尤其是广东乳源县),推广应用效果不佳,养殖场(户)普遍担心本地多变气候会严重影响蛋鸡的生产效益,为消除此顾虑,本研究选择乳源县大桥镇山区海拔高度为680 m 的一大型海兰褐蛋鸡养殖场进行试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研究选择3 栋鸡舍,编号为Ⅰ、Ⅱ、Ⅲ,分别饲养同一批相同日龄的商品蛋鸡,其中Ⅰ栋存栏蛋鸡13 650 羽,Ⅱ栋存栏蛋鸡14 000 羽,Ⅲ栋存栏蛋鸡13 400 羽,每栋内有4 条生产线,分别作为4 个平行样。通过相同的饲养管理模式,记录每栋蛋鸡每天产蛋量、发病鸡数量、每月死亡数量和淘汰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每栋鸡舍内平均每只鸡到80 周龄的产蛋量及养殖期间的发病率、死亡率、淘汰率指标。试验分析的3 栋鸡舍,投喂的饲料均购自正大预混料(天津)有限公司,其主要组成详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性能

18~19 周龄:Ⅰ栋和Ⅱ栋开始出现产蛋,平均产蛋量为0.86 枚/羽、Ⅲ栋无产蛋;20~40 周龄:3 栋平均产蛋量为93 枚/羽;41~60 周龄:3 栋平均产蛋量为121.89 枚/羽;61~80 周龄:3 栋平均产蛋量为131.61 枚/羽。

表1 引进新美系品种猪不同阶段饲料主要组成 %

2.2 抗病性能

4~7月龄:3 栋平均发病率为1.34%,平均死亡率为0.27%;8~11月龄:3 栋平均发病率为0.63%,平均死亡率为0.21%;12~15月龄:3 平均发病率为0.30%,平均死亡率为0.08%;16~18月龄:3 栋平均发病率为0.21%,平均死亡率为0.21%。

2.3 淘汰性能

4~7月龄:3 栋平均淘汰率为0.04%;8~11月龄:3 栋平均淘汰率为0.12%;12~15月龄:3 栋平均淘汰率为0.19%;16~18月龄:3 栋平均淘汰率为1.01%。经上述数据统计分析,海兰褐蛋鸡的生产性能不会受山区多变气候环境条件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表2 18~80 周龄段平均每只鸡产蛋量统计 枚

表3 4~18月龄发病率和死亡率统计 %

表4 4~18月龄淘汰率统计 %

3 讨 论

广东省粤北地区乳源瑶族自治县是一个多变气候的环境,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界于岭南、岭北之间,冬季常受北方冷空气影响,但因县西北部有石坑崆等大山为屏障,削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强度,夏季常受南海暖湿气流影响,雨水充沛。因县境内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地形西高东低,形成明显的区间小气候,尤其是山上山下气候悬殊,往往是上寒下暖,山下轻霜、山上冰冻,素有“山下已插田,山上才播种”之称。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地区海拔高度在600 m 以上,并多1 000 m 以上的大山,气候潮湿、寒冷,冬半年霜雪重,夏半年凉爽,上半年阴雨多,下半年雨水少;中部丘陵山区气候变化复杂,温度、雨量分布不均,中部偏北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霜雪重;东部平原地区夏季炎热,冬季霜雪较少,光照较强,雨量、雨季较集中;试验所选的养殖场正处于气候复杂多变的中部丘陵山区、海拔680 m 处。

研究选择海兰褐蛋鸡作为试验统计分析和推广对象,主要在于海兰褐蛋鸡比罗曼褐等其他褐壳蛋鸡生产性能更强[1],在本地区更具有推广饲养价值。目前,在国内海兰褐蛋鸡已被普遍饲养且是养殖最多的蛋鸡品种,具有生产性能好、产蛋量高、适应性强、成活率高、饲料报酬率高等优势[2]。

本研究所统计的蛋鸡从126日龄开始就出现初产蛋,这期间的蛋较小,品质还未达到正常的蛋。经统计分析海兰褐蛋鸡平均产蛋量为347.37 枚/羽,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49%、0.76%,平均淘汰率为1.36%,充分表明海兰褐蛋鸡在本地山区多变气候环境条件下,抗逆性较强且生产性能稳定,并未受到复杂气候的影响,仍保持开产时间早、产蛋率高、成活率高等优良特性,到80 周龄时也能产蛋347枚,这与之前的相关研究相符[3]。综上所述,海兰褐蛋鸡可在本地气候环境条件下推广养殖,生产性能和抗病性能不会因气候多变而下降。

猜你喜欢

海兰产蛋量周龄
鸡不“歇伏”提升产蛋量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海兰江畔
南瓜喂蛋鸡可使产蛋量增加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提高土鸡产蛋率的几种方法
海兰的一生
皖江麻鸡父本MA品系的培育
沈阳华美完成2016年首批海兰褐祖代种鸡引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