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用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对大棚内温度和后茬黄瓜生长的影响

2020-10-20杨业凤陆利民周艳孔

上海蔬菜 2020年5期
关键词:闷棚时数霜霉病

杨业凤 陆利民 周艳孔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浦东新区 201201)

近年来,随着高效设施农业的兴起,上海市浦东新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设施大棚环境密闭,加上长年连作,部分地块的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中病菌数量不断增加,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利用太阳照射产生的高温和药物熏蒸进行棚内消毒,即高温闷棚,可杀死棚内各种病原菌和虫卵,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防治土传病害。氰氨化钙,俗称石灰氮,作为一种药肥对土传病害也有一定的效果。为验证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措施的增温、杀菌消毒效果,2019年我们开展了相关试验,了解闷棚期间棚内外土温和气温的变化情况,并研究高温闷棚对后茬黄瓜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有氰氨化钙(宁夏大荣化工冶金有限公司提供)、L93-3型多路温度记录仪(杭州路格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供试作物为黄瓜。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农业园区八型管棚内,试验大棚以种植茄果类和叶菜类蔬菜为主。高温闷棚对温度的影响试验,以闷棚后的温度与棚外温度作对比。高温闷棚对后茬黄瓜生长的影响试验设2个处理,即1个大棚施用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1个大棚不作任何处理。前茬采收清棚后,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处理大棚撒施氰氨化钙40 kg/667 m2,用拖拉机深翻,清水喷淋至土壤湿润,覆盖地膜,盖棚膜,7月14日封棚,8月7日揭膜放棚。后茬黄瓜均于8月15日移栽,9月26日开始采收,10月30日采收结束。

1.3 调查统计方法

1.3.1 温度测试

7月14日~8月11日测量棚内和棚外的气温和10 cm深土壤温度,间隔30 min记录1次。

1.3.2 黄瓜性状调查

9月9日调查黄瓜株高、叶片数、叶片长、叶片宽等植株生长指标,9月26日调查黄瓜瓜条长、瓜条宽、单果重等经济性状,整个生育期观察、统计黄瓜霜霉病和潜叶蝇的发生情况。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方法,每点选5株。

霜霉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一级代表值)]×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温闷棚期间棚内外温度和地温变化

2.1.1 高温闷棚期间棚内外气温和地温变化趋势

高温闷棚期间棚内外气温和地温的变化趋势见图1。

图1 高温闷棚期间棚内外气温和地温变化趋势

2019年夏季上海地区气温偏低,虽然闷棚期间只有7 d为晴天,但闷棚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由图1可知,闷棚后3 d内棚内地温和气温快速上升,3 d后棚外气温达30℃左右,棚内地温和气温还是持续升高;从7月20日(闷棚后第6 d)开始,棚内外气温差明显增大,棚内日平均气温由刚闷棚时的25.6℃升至41.2℃,最高地温由28.2℃升至37.9℃,之后棚内气温、地温随外界气温变化而波动;8月7日放棚后,棚内地温和气温迅速下降,2 d后地温趋于平稳。高温闷棚期间,棚内外气温差变幅为2.4~11.3℃,棚内气温较棚外平均高7.7℃;棚内外地温差变幅为3.7~13.7℃,棚内地温较棚外平均高10.6℃。

2.1.2 高温闷棚期间大棚内外日平均温度变化

高温闷棚期间大棚内外日平均温度变化见表1。

表1 高温闷棚期间大棚内外日平均温度

由表1可知,高温闷棚期间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大棚内气温均明显高于大棚外。大棚外平均气温日变化为23.2~31.1℃、日均气温为29.2℃,大棚内平均气温日变化为25.6~42.4℃、日均气温为36.9℃,棚内日均气温较棚外高7.7℃;大棚内1 d中,日均气温高于35℃的时数为9.7 h,高于45℃的时数为7.3 h,高于55℃的时数为2.3 h;晴天大棚内日均气温高于35℃的时数为11.7 h,高于45℃的时数为9.0 h,高于55℃的时数为3.2 h;阴天大棚内日均气温高于35℃的时数为8.9 h,高于45℃的时数为6.3 h,高于55℃的时数为1.3 h。

2.1.3 高温闷棚期间棚内外气温和地温日变化

高温闷棚期间棚内外气温和地温日变化见图2、图3。

图2 高温闷棚期间棚内外气温和地温日变化曲线

图3 晴天、阴天棚内外地温日变化

由图2可知,高温闷棚期间大棚内气温和地温明显高于大棚外。棚内气温从6时开始上升,最早7时即达到40℃,13时左右达到最高,18时气温降至40℃,之后逐渐降低;棚内地温从8时开始逐步升高(较气温晚2 h),到13时可升至39.3℃并继续上升,16~17时可保持在41℃,18时后地温缓慢下降,次日6~7时降至最低。棚内地温日均变化为34.8~41.1℃、日均地温为38.0℃,从7月20日起(闷棚第6 d)地温开始达到40℃以上,平均每日地温≥40℃的时数为7.4 h,但均低于47.5℃;棚外地温日均变化为26.6~28.3℃、日均地温为27.4℃。棚内外地温日平均相差10.6℃。

由图3可知,高温闷棚期间阴天和晴天的棚内外地温日变化趋势相同。大棚内晴天较阴天日均地温高3.8℃,大棚外晴天较阴天日均地温仅高0.8℃。可见,晴好天气情况下,闷棚增温效果更好。

2.2 高温闷棚对后茬黄瓜生长的影响

2.2.1 高温闷棚对黄瓜生长势和产量的影响

高温闷棚对黄瓜生长势和产量的影响见表2。

表2 各处理黄瓜的生长势和产量

由表2可知,高温闷棚处理黄瓜的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叶片数、瓜条长、瓜条宽、单果重及产量均高于不闷棚处理,其中黄瓜单果重、产量分别比不闷棚处理增加34.0%和44.4%。其主要原因是高温闷棚结合氰氨化钙处理不仅有效杀灭了致病微生物及部分地下害虫,同时氰氨化钙在高温下分解和释放出较多养分,满足了黄瓜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2.2.2 高温闷棚对黄瓜病虫害的影响

高温闷棚对黄瓜霜霉病和潜叶蝇的预防效果见表3。

表3 各处理黄瓜霜霉病和潜叶蝇的发生情况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霜霉菌为专性寄生菌,主要通过气流、浇水、农事操作及昆虫传播。由表3可知,高温闷棚对黄瓜霜霉病和潜叶蝇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虽然高温闷棚处理黄瓜霜霉病的病叶率为20.70%,但病情等级较低,病情指数仅为2.69,高温闷棚杀死了大部分霜霉病菌源,因此植株发病较轻;不闷棚处理霜霉病的病叶率为43.68%,病情等级较高,病情指数为39.12。不闷棚处理黄瓜潜叶蝇的有虫叶率为40.53%,虫道数为4.36头/叶,较高温闷棚处理虫叶率11.45%和虫道数0.53头/叶分别提高29.08%和3.83头/叶。高温闷棚除可杀虫杀菌外,也利于植株的生长,增强其抗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

3 结论与讨论

高温期间施用氰氨化钙结合闷棚措施能提高气温和地温,对土壤有很好的消毒杀菌作用,黄瓜霜霉病和潜叶蝇的预防效果较好,后茬黄瓜的植株长势和产量提升明显。需注意的是,氰氨化钙有一定的毒性,只能作基肥,最好提前半个月施入土壤,否则会对植物产生毒性。

猜你喜欢

闷棚时数霜霉病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自然冷却节能潜力的修正度时数评价方法
“闷棚”里面门道多
蔬菜大棚石灰氮高温闷棚技术
济南地区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流行关键气象因子分析及预测
木霉菌T2562及4种化学药剂 防治川西高原莴笋霜霉病试验
治驼背的3种运动方式
葡萄霜霉病抗性与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预防病虫好时机 高温闷棚有讲究
盯电子屏幕时间排名出炉中国居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