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求通向“罗马”的最佳路径
——以《学写对话》为例

2020-10-17浙江省杭州市文渊小学曹伟强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军例文小丽

◇浙江省杭州市文渊小学 曹伟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我们作文教学的任务在于:依据语文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把人类积累的写作基本理论知识、写作技能和写作经验转化为学生的写作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写作的主体。

但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相信很多的同行和我有同样的经历:每次布置作文,学生愁眉苦脸,老师也陷入“二难”。师生都仿佛喝中药,苦得很。据某项调查显示:对于作文,小学生中,50﹪没有兴趣,35﹪左右处于“对付”状态,剩下只有15﹪左右能让老师舒目开颜。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愉悦,老师也没有把“快乐”传递给学生。一上作文课,师生都头疼。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一件难忘的事》《我最敬重的人》……

直面中小学作文教学喜忧参半的现实情况,我们感慨万千。近二十年来,专家教授、有识之士及一线教师,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绞尽脑汁,设计了若干方案,如“分步训练法”“素描训练法”“分格训练法”等。有人从观察入手,有人由想象入门,有人热衷兴趣培养,有人注重情感传递,有人强调思维训练,有人提倡知识迁移……应该说,现阶段中小学写作教学,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名流辈出,课题甚多。这些方法,经反复论证、实践,对于激发中小学生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水平,确实行之有效。

日前,笔者在无锡育红小学听了一堂习作指导课《学写对话》,执教者鹿老师的课堂教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作教学到底怎样教,鹿老师的课堂也许会给我们些许体会。

首先,创新教材的使用。

我们知道,教材中的“例文”之所以为“例”,就是因为它的可参照性、可模仿性。从建构主义的理论来看,“例文”是一种先行的认知“图式”,学生以此建构起言语形式、文体结构的模型。可以说,例文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支架”,学生借助它,可以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搭设起属于自己的言语大厦。

但是,例文是“支架”而非“模板”,例文只能帮助学生建立习作的结构模型,而绝不能成为细致入微的言语模板,我们的习作教学不能过度依赖例文,而是应该既能立足例文教作文,又能跳出例文教作文,把握好例文使用的“度”,不需用时不要用,需要用时充分用。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才能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已有认知,学生都已经知道什么是对话。无论是平时的生活,还是一二年级时的写话训练,学生都已经接触过对话,并且知道对话。至于本课的另一个教学目标,正确使用“引号”,在以前的习作教学中,教师也早已渗透,从学情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能正确使用“引号”。因此,个人认为,鹿老师能突破常规,教学设计时能摒弃教材,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写的指导上,不失为一个好的设计。

其次,整合多种资源,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资源。

我们知道,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已逐步走入课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一个挑战。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由被动变为主动,为作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还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唤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诱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本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将提示语写生动,写具体。怎样写具体呢,鹿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怎样写,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多媒体,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方法简洁且非常有效。

第一个环节,鹿老师设计了放录音,写对话的环节。让孩子们仔细听录音,录音中谁说了什么,并让孩子们试着把对话写下来。为表达方便,女孩子称小丽,男孩称小军。接着,孩子们根据刚才听到的写好了对话。

小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军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军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紧接着,老师问孩子们:“你知道小丽和小军刚才是怎样说话的吗?他们的动作怎样?脸上的表情呢?”学生们都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的提问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时,老师说:“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视频,同学们,你们可要认真观察小军和小丽说话时候的动作和神态哦。”

视频一出现,学生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视频中,小丽和小军说话时的动作、神态都清晰地表现了出来。所以视频一播完,孩子们都纷纷举起了手。

有的说:小丽说话时眉头皱紧了……

有的说:小丽说话时紧抱双臂……

还有的说:小丽说话时颤抖着身子……

……

那小军呢?学生们立刻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观察到的说了出来。

有的说:小军跑到小丽身边,着急地说……

有的说:小军跑到小丽身边,摸摸她的额头,惊讶地说……

还有一位同学说:小丽皱着眉头,颤抖着身子说……小军急忙拿起杯子,边跑边说……

笔者认为,鹿老师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资源。通过播放音频和视频,非常巧妙地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学习。

目前的作文教学,虽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并有意识地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解决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的问题,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不能摆脱“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一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虽然老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尽相同,但绝大部分老师还是摆脱不了“告诉孩子什么是提示语——怎样才能写好提示语——学生试着写——教师讲评——学生修改”这一课堂结构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协调交互作用依然无法实现,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鹿老师的课堂中,老师并没有告诉孩子们怎样去写提示语,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的特点,对需要训练的对话时的动作、神态有效地、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对于需要重点观察的画面,老师进行任意定格、重播再现等,为学生提供可控观察。这样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使小丽和小军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清晰明了,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也是观之有法,察之有序,最后再把所观察到的事物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再次,下水文的使用恰到好处。

我们都知道,下水文能给学生的作文引路,起着一定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就以此为法宝,上作文指导课,也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都是题目一讲,就急着出示自己的下水文,把下水文一读,然后要求学生模仿着写。似乎老师的指导就到此为止,剩下的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了。

其实不然,下水文的出现,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所谓恰当的时机,就是要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有学习技巧的需要的时候,说得简单些,就是要做到“以学定教”。所以,下水文的出示是为学生的写作服务的。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先教后学、先学后教、边教边学、边学边教”等策略都是可以的,它所起到的是顺应和引导深化的作用。

鹿老师的课堂中,老师的下水文出示在学生把提示语写具体之后。老师出示了自己的习作,并问孩子们:老师的对话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们仔细阅读后,马上发现了老师写的对话和自己写的对话不一样的地方。

有的说:“老师的提示语写得比我们好,描写动作、神态的词比我们的形象、生动多了……”

有的说:“我发现,我们的提示语,都是放在说的句子的前面,而老师的提示语有的在前面,有的放到了后面……”

还有的说:“我发现,我们的对话,一律都用了‘说’这个词,但在老师的对话中,我发现,老师不仅用了‘说’,还用了和说相近的词,比如‘喊’‘道’‘吼’等。”

三个知识点,老师并没有教给孩子们写作的方法,而是适时地出示自己的下水文,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了写好提示语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去发现,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也要深刻得多,学生也就能很快地将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纵观整堂课,个人感觉,鹿老师的课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我们知道,教学改革最大的难点在于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契合点非常难找。教师要想成功地教学,首先必须研究“学生怎样学”,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去研究“教师怎样教”。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生的“学”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正因为如此,鹿老师的课堂中非常重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很好地找到了“教”与“学”的契合点。

如何写好对话,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有好些,比如:写对话要有提示语;提示语应该写得具体生动;根据语境,提示语可以放在语言的前面,可以放在语言的后面,也可以放在语言的中间;写对话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等等。所有的这些写作技巧,鹿老师都没有用自己的“一言堂”教给孩子,而是通过视频、下水文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自主发现,促进学生有选择性地把写作技巧内化成自身的知识经验。

同时,整堂课的教学中,师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只是适时的点拨与示范,整个课堂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从录音到视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明白了要写好对话,提示语是关键。从视频到下水文,学生明白了,写好提示语,还有好多的写作技巧。所有的这些,都是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发现并掌握的。而这期间,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适时的点拨与示范,顺势而导,引导学生观察、体会,从而真正掌握习作技巧。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笔者认为,作文教学要获得最佳的效果,必须处理好“学生学写作文”和“教师指导作文”的先后顺序,教师的主导要经过学生主体的内化才能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必须在教学中实现“主体”和“主导”的相互运作,协调统一,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初学写小说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哲理,有时甚至很“玄”。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的脑壳打架!”他的意思是说着不像真人说的话。

——汪曾祺

猜你喜欢

小军例文小丽
小军迷解谜
小军迷解谜
小军迷解谜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小军迷解谜
小财迷
要笑一整天
武大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