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毒蘑菇新记录种:窄孢陀胶盘菌和赭红拟口蘑

2020-10-16董淑英白艳玲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口蘑标本山西省

刘 虹 ,董淑英 ,杨 杰 ,白艳玲

(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31;2.忻州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山西忻州034000)

中条山脉位于山西省南部,横跨临汾、运城、晋城三市,居太行山及华山之间,山势狭长。山体大体为东西偏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60 km,宽10~15 km。中条山海拔1 200~2 300 m,相对高度800~1 500 m,北坡陡峭,南坡缓倾。中条山素有“山西天然植物园”之美称,温度适宜,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是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区域,在华北植物区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中条山是山西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树木种类最多的地区,其中,森林面积为2.47万hm2,覆盖率约40%。分布有栎类为主的落叶阔叶杂木林以及油松林等暖温性植被,主要树种有多种栎树、桦树、杨树、油松、华山松等,并有珍贵的杜仲、黑椋子、猕猴桃和漆树。已经发现面积约800 hm2左右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这也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仅存的一块原始森林。

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笔者在考察山西南部中条山地区大型有毒蘑菇资源时,分别在栎树Quercussp.落枝上和松树Pinussp.树桩上采到1份大型胶质盘菌样本和1份大型红色菌盖的伞菌样本。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分子鉴定研究,这2个物种均为有毒蘑菇物种,且此前在山西没有记录[1]。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采集

本研究依据的子实体样本分别于2017年10月和2019年8月采自我国山西省南部中条山脉中段夏县祁家河一带的栎树Quercussp.地面落枝上和中条山脉东段沁水县松树沟一带的松树Pinussp.木桩上。本研究所用的照片均为现场拍照。新鲜的子实体标本经45℃烘干后保存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标本馆(HSA)和首都师范大学标本馆(BJTC)。

1.2 形态学观察

子实体的宏观特征观察在手持放大镜和体视显微镜下进行,主要包括子实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表面特征。子实体的显微结构特征观察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下进行,采用手术刀进行徒手切片,以蒸馏水、3%KOH作为浮载剂制作水封片,用Melzer试剂来检验盘菌的子囊壁有无淀粉质反应。

1.3 DNA-ITS分子鉴定

DNA-ITS分子研究在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子实体标本参照FAN等[2-3]的方法进行DNA提取、PCR以及序列测定。子实体干标本DNA采用CTAB法[4]提取后,扩增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片段,PCR扩增引物为ITS1f/ITS4[5],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30 s,53℃退火45 s,72℃延伸1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PCR产物经纯化和测序获得的序列经手工校对后,采用BLAST工具在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观察结果

2.1.1 窄孢陀胶盘菌Trichaleurina tenuisporaM.Carbone,Yei Z.Wang&ChengL.Huang(图 1)子囊果陀螺状或鼓状,顶部盘面直径5~10cm,高4~8cm,子实层面幼时灰黄色,后渐渐呈褐色或深褐色,成熟时黑褐色,平展或有龟裂;囊盘背面(子囊果侧面)褐色或烟褐色,表面有褐色短绒毛;内部菌肉强烈胶质化,灰色或灰白色;子囊圆柱状,(410~520)μm×(15~18)μm,内含8个单行排列的子囊孢子;侧丝线状,无色,薄壁,分隔,与子囊等长,顶部棒状;子囊孢子无色,(25~25)μm×(9~12)μm,长椭圆形,两端稍锐,表面有小的疣状突起。

标本研究:山西省夏县祁家河,栎树林Quercusspp.枯枝上,单生或群生,2017年10月26日,黄凯兵 HKB159(FANM0387,BJTC)。

2.1.2 赭红拟口蘑Tricholomopsis rutilans(Schaeff.)Singer(图 2)菌盖初期扁半球形,后渐渐平展,边缘稍内卷,直径4~12 cm,底色黄褐色到褐色,表面或多或少有红色的纤维状鳞片。菌肉浅黄色至黄色,厚3~5 mm。菌褶黄白色、浅黄色或黄色,不等长,密度中等。菌柄圆柱状,长5~10cm,粗1~2cm,浅黄色至黄色,表面被红色或粉红色鳞片。缘生囊状体棒状或瓶状,(50~120)μm×(10~252)μm。担孢子椭圆形,(6.0~7.5)μm×(4.0~5.5)μm,光滑,无色。

标本研究:山西省沁水县,松树Pinussp.木桩上,2019年 8月 23日,刘虹 LH688(HSA688)。

2.2 DNA-ITS比对结果

表1 盘菌样本FANM0387的ITS片段在NCBI上BLAST结果

形态学观察显示,FANM0387标本在宏观和微观特征方面均与该物种发表时的文献[6]描述完全吻合,结合ITS片段的BLAST结果(表1),支持该样本为Trichaleurina tenuispora。将HSA688标本的形态学特征与相关专业文献[7-10]比较,结合DNA分析结果(表2),该样本高度符合Tricholomopsis rutilans,为同一物种。

表2 伞菌样本HSA688的ITS片段在NCBI上BLAST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形态学方法和ITS分子鉴定方法比对均支持本研究样本FANM0387为窄孢陀胶盘菌Trichaleurina tenuisporaM.Carbone,Yei Z.Wang&Cheng L.Huang,HSA688为赭红拟口蘑Tricholomopsis rutilans(Schaeff.)Singer。对山西省和国内其他相关菌物研究文献分析,没有发现这2个物种在山西分布的记载[1,7-8],在山西属于新记录种。

依据文献记载[6],窄孢陀胶盘菌与爪哇陀胶盘菌Trichaleurina javanica相似,两者形态非常相似,但DNA分子比对分析证实,它们是不同的物种。地理分布上,爪哇陀胶盘菌只分布于热带地区[6,9],而本物种在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6]。山西地处北温带地区,窄孢陀胶盘菌在山西的发现意味着山西南部地区真菌区系中有热带亚热带物种成分。赭红拟口蘑是北温带常见的物种,其特点是子实体中大型、具有红色鳞片的菌盖以及黄色的菌褶。山西的样本菌褶颜色较淡,多为黄白色,同时菌盖的鳞片也较少,但DNA结果支持为同一个物种。中条山地区一些伞菌颜色较其他地区同一物种的蘑菇颜色较淡的现象还有其他物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宽孢红牛肝菌Rubroboletus latisporusKuan Zhao&Z.L.Yang,在其原产地云南省,它的菌盖几乎完全是红色,菌柄基部也有大面积红色,但是中条山沁水县的样本菌盖仅有少量红色,菌柄基部红色也很少,但是DNA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均支持(BP=99%)它们是同一个物种。文献记载生于木桩上的拟口蘑属物种此前在山西有华美拟口蘑Ticholomopsis decora(Fr.)Singer[1],分布于吕梁山北部的管涔山一带云杉朽木上,该物种颜色鲜黄色,菌盖表面有褐色鳞片,易与赭红拟口蘑区别。

据文献记载,窄孢陀胶盘菌和赭红拟口蘑都是有毒蘑菇[10],误食会导致胃肠炎型中毒反应,中毒程度依食用量和个人体质不同会有不同表现。由于这2种蘑菇个体均为大型,质地感觉为肉胶质和肉质,而且与民间认知的毒蘑菇有所不同,因此,有被误采、误食的可能性,人们在采食野生蘑菇时应该注意鉴别。

猜你喜欢

口蘑标本山西省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我最喜爱的蔬菜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你洗掉的可能是口蘑的营养
吃口蘑降血压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