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演奏探析

2020-10-15张理想

大观 2020年8期
关键词:演奏分析民族特色李斯特

张理想

摘 要:《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是李斯特狂想曲中最具有民族精神的作品。文章通过对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的创作背景、民族情感及演奏技巧方面的探索,着重探讨了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的节奏、调式调性、曲体、音乐风格在作品演奏中的表现及影响。

关键词: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民族特色;演奏分析

李斯特(1811-1886年),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他一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作品,如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超级技巧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等都是他十分经典的作品。

19世纪是钢琴音乐发展历史上最辉煌灿烂、最群星闪耀的年代。李斯特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钢琴炫技演奏的突出代表,对世界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他不但创造了“交响诗”的结构,而且推动了奏鸣曲式之后音乐的发展,并且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匈牙利民族气质的作品,将马扎尔文化推上世界音乐舞台。

19世纪音乐,常被称作浪漫主义音乐。这一世纪是情感宣泄的世纪,是多愁善感的世纪,是和声极度发展的世纪,是结构大胆创新的世纪,是音乐大师层出不穷如群星璀璨的世纪,也是钢琴音乐发展到巅峰的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继承了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探索,同时作曲家又受文学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更加关注个性细节、情感、想象、音响效果。

在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匈牙利狂想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十九首作品是他在匈牙利吉普赛民歌、民间舞蹈以及当时城市流行歌曲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并融入了他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使整部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匈牙利民族风格和特色。

《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是李斯特献给贵族阿波尼伯爵的作品。其将民族民间的舞蹈与歌曲结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变奏,使其内容更加丰富。

一、演奏分析

《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完成于1845-1850年前后,全曲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庄严的进行曲

第一乐段为二部曲式,是建立在降D大调上的二拍子的进行曲风格。

全曲从一个具有进行曲性质的音乐开始,并持续了四个小节的弱位强拍,由左手刚劲有力的低音作为引子,拉开了整首乐曲的序幕。

从第5小节开始,右手完全加入,两手整齐地和弦弹奏,使得整个旋律更加坚定有力。而双手连续的大和弦,是浪漫主义作品常用的特殊手段,在演奏和弦时首先要保证和弦的整齐,其次为了使每个和弦都有好的音质,手指要撑住,有弹性地抓住每一个音,并且准确掌握每一个和弦的位置,使和弦之间跨度较远时每个音都有准备。第10至第12小节,双手的和弦有着明显的音色变化,由弱到强地递进,再回到一个“p”,结束第一乐句。因此在演奏这一部分时把握好每个和弦需要的力量大小,保持各个和弦音之间力量良好而均匀的音响关系,同时感受音程之间的不同色彩,由此获得立体化、多层次的和声。

主题的出现仿佛一支庞大的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行进着,庄严而又稳重,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从第一个乐句的“f”到第二个乐句的“ff”,将主题升高了八度,需要有力的指尖和手腕、手臂的带动。而在主题的反复变化中,固然缺少不了延音踏瓣带来的音响效果,但不要让踏瓣掩盖了音符应有的时值。第36小节至39小节右手短小的装饰音为后面的华彩部分做了充分的准備,用指尖轻巧、清晰地弹奏这些短小的倚音和颤音,最后由完全黑键组成的华彩结束这一乐段。

(二)热情的急板

第二乐段为建立在升C大调上的一段短小方整的二拍子音乐,演奏速度为急板,共32个小节,分为四个乐句(每个乐句8小节)。

从第一乐句(41小节至48 小节)左右手快速的主题进行,再到第二乐句(49小节至56小节)在原主题的基础上高八度的和弦进行,突出了音乐的强烈和激进,而音乐中均匀出现的切分节奏充满了吉普赛“弗里什卡”的舞蹈特点。

从第三乐句开始,音乐的情绪在去掉切分音后稍稍有些变化,更加欢快明朗、生动活泼。到第四句,在前一乐句的基础上反高八度,更加生动地体现了吉普赛人民舞蹈的场景。

在弹奏这一部分时,以四小节为一个乐节,以手腕为轴心,运用指尖的发力、手的惯性,干净地快速地弹奏这一部分。

(三)自由的行板

第三乐段为带有吉普赛风格的行板乐段,建立在降b小调上,带有宣叙调的风格,这是一个极富表现力的乐段,偏有即兴的旋律自由却又不松散。

本乐段速度为自由的行板,其中有许多风格性的拖长,这些都是需要运用吟诵式弹性节拍的地方,而弹性节拍的位置包括催紧、放宽、延长、加附点等等,李斯特通过标明“rall”“smorzando”“rit”等符号及延音记号表达出来。以73小节为例,左右手交替标注的延音记号使音乐的表达更加自由。第73小节至第80小节为本乐段的第一个主题乐句,仿佛一个人在低沉地诉说着什么,从80小节到86小节用八度代替了前一乐句,将内心更为沉重的情感表达出来。在这三个乐句中都少不了踏瓣的运用,左手的低音需要持续而和声变换,持续音踏瓣(选择踏瓣)刚好弥补了中间余留的空白。乐段的结尾在急速、热烈、多变的华彩中渐慢渐弱地结束。这一部分的快速跑动可以单手弹奏,也可以两手交替弹奏,但笔者认为两只手弹奏更能突出音色的变化,在弹奏时需要指尖的快速触键和快速离键,把每一个音做到清晰干净,再将音乐的情绪带入其中,从而增强其辉煌的音响效果。

(四)欢快的快板

第四乐段为建立在降B大调上的单二部曲式,快板的速度。

从93小节的“pp”,右手以切分节奏的单音开始的“poco rit.”,到第96小节的“a tempo”,乐曲进入了连续十六分音符的断奏和切分节奏的交替进行的欢快气氛中。

从104小节开始,旋律主题由单音变为连续的八度,使音乐的舞蹈气氛越来越强。到127小节,主题又一次变奏,尽管没有了明显的切分节奏,所有的音符都变为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但节奏的强拍仍在切分位置,无不表现了匈牙利民族音乐特有的切分节奏特点。在第180小节开始,音乐的主题从右手转移到了左手,再运用和声肢体,使音乐的音响更加立体。在第192小节至第194小节,左右手大幅度的音程跳跃并不断加速使其进入主题的又一次变奏。第203小节开始主题由单手八度变为强有力的双手八度,由“ff”不断加强至“fff”,使其情绪越来越激昂,舞蹈气氛越来越高涨,这也更符合欢腾、奔放、热烈快速的“弗里什卡”舞蹈特性。

本乐段中有大量的八度进行和同音重复:第一,在弹奏八度时首先依靠手有足够大的尺寸,其次要有宽厚的手掌,最后需要拇指和小指无比坚挺地支撑。而对于手小的人更需要练习五指的支撑及伸张。在练习过程中,快速的八度进行需要以手腕为轴心,手臂的带动,手指撑住并向内勾,这样奏出的八度可以轻、尖、快。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先从五度或六度的音程练起,速度由慢到快,感受发力的位置及弹奏过程中产生的惯性。第二,同音重复是很早就出现的技术,但到浪漫主义时代才被大量运用。到19世纪,钢琴性能得到很大改进,加上炫技的要求,使同音重复的速度大大加快。

二、创作意义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的特殊意义就在于他取材于匈牙利音乐,这不仅与他早期对吉普赛人音乐的研究有关,还与李斯特对匈牙利民族的注重推行匈牙利民族语言,并视之为自己不可推行的责任,发展确立本民族文化有极大的关系。

真正把匈牙利民间音乐经过提炼、集中、升华并介绍给世界的是李斯特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其音乐的民间色彩主要表现在节奏、调式和弹性节拍上,而这些特点在《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匈牙利狂想曲》是李斯特在钢琴音乐上重现吉普赛乐师们的表演的伟大成果。李斯特曾说:“从摇篮到坟墓,从灵魂到肉体,我是彻底的马扎尔人,因此我以最严肃的态度积极支持和发展匈牙利的音乐文化。”

综上所述,浪漫主义音乐以“情”为根本,并成为音乐内容与表现的中心。李斯特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巨大热情灌注在钢琴作品中,因此在演奏浪漫主义音乐时,要谨慎地处理情感与理性的关系,注意尺度和控制,避免过分夸张。笔者通过这篇文章,更深入地了解了这首作品,同时也弥补了自己在和弦、八度中手指触键,手腕、手臂以及踏瓣运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李佳.民族元素在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创作过程中的反映[J].艺术科技,2012(2):20-24.

[2]刘佳璇.《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作品与演奏分析[J].音乐教育与创作,2008(3):58-61.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演奏分析民族特色李斯特
斯克里亚宾b小调练习曲Op.8,No.3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
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穿着校服去上学
保持肃静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