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形式创新

2020-10-15郭致海

大观 2020年8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互联网+互联网

郭致海

摘 要:群众文化工作是以群众为主体、以文化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工作模式都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所以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也不例外,也需要顺应当前“互联网+”时代的潮流。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契机,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形式创新,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群众文化工作;形式创新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生产等领域都密不可分,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工作是否顺利开展以及群众文化需求是否被满足也与其紧密相连。因此,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应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进行创新,以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契机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通过互联网所搭建的文化服务平台可以很轻易地实现文化服务范围拓展以及文化服务创新,可以实现传统公共文化模式的创新以及突破。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给群众文化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一)“互联网+”时代能够实现文化服务创新和文化服务范围拓展

与遵循阵地式文化服务形式的传统公共文化馆不同,遵循“互联网+”模式所搭建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更加主动,可以为公共文化馆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可以使得公共文化馆实现相关文化创新以及文化服务范围的相关拓展。该变化的具体表现:传统较为被动的公共文化馆所提供的文化服务模式,覆盖率较低,惠及的公众人数相对有限。相当一部分公众可能因为自身的相关因素,比如健康以及年龄等,纵然有参加公共文化馆文化服务的念头,但是由于自身的原因不能亲自前往,这样会使得文化服务的开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如今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借助互联网平台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可以切实改善这一状况,使得公众不用亲身前往便可以感受到相关文化。如AR以及VR等技术不断成熟,公共文化馆在增强现实以及虚拟现实方面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不仅如此,各种手机应用软件的盛行,也使得文化馆线上交流更加方便。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给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可以让社会公众得到更加优质以及贴心的文化服务。

(二)“互联网+”时代能够实现传统公共文化模式上的创新与突破

以互联网为载体对公共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以及文化形式进行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全新模式将公共文化馆的服务效能提升了多个档次。一方面,文化馆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社会公众对平台所提供服务的相关意见建议。全新的模式可以使得文化馆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更加及时有效,还可以利用网络数据的分享以及关联对相关服务进行改进,进而提高相关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文化平台的搭建,时间以及空间再也不是限制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理由,通过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可以随时随地对相关文化内容进行浏览以及互动。

二、“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形式创新

“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其衍生出来的相关智能技术,促使群众文化工作适应当前新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而使得群众文化工作更好地开展。

(一)群众文化工作的搜索服务更便捷

在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毫无疑问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信息搜索载体。为了迎合人们千奇百怪的需求,各式各样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人们对当今通过互联网搜索自己喜欢的文化内容的形式愈加喜爱。换句话说,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转型创新,使得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加便捷的搜索服务,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互联网+群众文化”的创新形式应运而生。以文化馆为例,当今越来越多的文化馆可以通过“互联网+群众文化”的网络文化平台将其所获得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相关信息发布在网络上。通过网络文化平台,人们可以快捷地进行搜索,对各种群众文化工作的咨询了如指掌,真正实现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二)群众文化工作的推送服务更精准

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就是给人们提供一种可以满足其需求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得“供给”与“需求”二者达到均衡状态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群众文化的覆盖率,尽量达到全覆盖。要想实现全覆盖这一目标,就需要充分了解人们对于文化活动的需求,以及人们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偏好。“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文化工作的目的就是在文化平台以及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使得各类具有针对性的文化视频以及文化音频等资讯可以及时推送,保证资源的实时更新。还可以利用后台相关数据的分析对人们的最新动态以及喜好进行了解,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服务。

(三)群众文化工作的体验服务更全面

在当今的“互聯网+”时代,网络媒体在群众文化体验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使人们更加全面地体验群众文化服务。例如,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时诞生了一个网络版的《黄河大合唱》,围观人数高达万余人,造就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网络大合唱。此外,通过创建网络文化馆,一种综合性的文化服务“互联网+文化平台”应运而生。该文化服务的好处有三:其一,“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在传递文化信息的同时也有相关文化配送平台;其二,拥有在线文艺辅导的同时,也有相关文艺作品的展示以及演出活动的展示;其三,不仅有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推广以及传播,也有群众对文化馆各项业务的建议以及反馈。一言以蔽之,通过“互联网+”这一技术所搭建的文化工作平台给当今人们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以及多样。

三、“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信任基础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是信任。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技术的两面性给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便捷的同时,对人们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冲击,譬如功利主义、低俗腐朽以及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想逐渐衍生出来。因此,构建一种以信任为基础的“网络空间”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相当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强化群众文化工作来培育诚信观念,还可以设置失信人员黑名单,从而构建一种以信任为基础的网络文化空间。

(二)消除“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认识偏见

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许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群众文化工作平台,有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对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存在着顾虑和偏见。要想使得群众文化工作顺利开展,就要增强人们对“互联网+群众文化”的正确认识。当前应提高人们对网络这个新兴事物的认识,使人们了解互联网所能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使部分群众对“互联网+群众文化”平台有所了解,从而对其进行灵活运用。

(三)保障“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技术安全

“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已经不受时空以及地域的限制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影响力提升了数个等级,群众文化工作逐渐顺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潮流。“互联网+”的核心便是科学技术,技术决定了“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以及走向。换句话说,“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能否做到可持续,最关键的就在于技术是否安全可靠。因此,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要想开展得有条不紊,技术的保障以及创新是首要的。

综上所述,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群众文化工作的搜索服务更便捷、推送服务更加精准以及体验服务更加全面,无一不昭示着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越来越有条不紊。我们要时刻保证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与互联网的发展协调一致,不断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策略进行探索,进而实现切实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秦小云.论“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文化工作创新[J].大众文艺,2019(17):7-8.

[2]蔡玮炜.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文化工作创新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9(14):7-8.

[3]刘仁.谈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文化活动[J].大众文艺,2019(10):11,49.

作者单位:

武威市凉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工作互联网+互联网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浅谈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戏剧创作和表演辅导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分析
浅议新时期基层群文工作创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