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柏散加味外敷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

2020-10-15

中医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双柏红肿痛风性

蔡 伟

(信阳市中医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西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是机体尿酸代谢障碍所导致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201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男性的痛风发病率已高达8.6%[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患者就诊的最常见原因,临床表现为关节局部的游走性锐性疼痛,甚至出现刀割样疼痛,夜间疼痛更甚,造成患者痛苦不堪。快速缓解疼痛症状是临床治疗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西医的解决办法是运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秋水仙碱,甚至糖皮质激素药物等,这些药物疗效不可谓不确切,但是存在消化道、肝肾功能,造血系统的损害等,特别是有些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极大限制了用药选择。2013年6月—2019年9月,笔者采用双柏散加味外敷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信阳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住院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9~70岁;病程1~2 d。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9~66岁;病程1~3 d。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不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2]相关诊断标准。得分>8分。有急性关节炎发作症状: ①皮肤发红;②触痛或压痛;③活动障碍。典型的急性发作具有如下特点:①疼痛高峰<24 h;②症状缓解≤14 d;③发作间期完全缓解。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关于湿热痹阻证的辨证标准。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明显,关节活动不利,重着,口渴,饮水不多,烦闷,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②知情同意,能贯彻治疗措施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治疗前已经使用其他药物治疗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不能服药者;③合并患病关节严重其他类型关节炎者;④对双柏散所含药物过敏者;⑤患病部位皮肤黏膜不完整者;⑥合并其他疾病需口服利尿剂者。

4 治疗方法

两组均住院跟踪观察,嘱患者注意休息,戒酒,低嘌呤饮食,适量多饮水,每天2 000 mL以上。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由奥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03190801,7.5 mg×10片),1次7.5 mg,1 d 1次,口服;碳酸氢钠片(由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906221,0.5 g×100片),1次1.0 g,1 d 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柏散加味,药物组成:侧柏叶60 g,大黄60 g,黄柏30 g,泽兰30 g,薄荷30 g,黄芩30 g,萆薢20 g,姜黄20 g。研成粉末外敷。操作方法:根据局部红肿热痛部位面积取适量双柏散粉末加白醋和蜂蜜适量,白醋和蜂蜜用量相等,调成黏软的糊状,平摊在纱布上,厚度2 mm左右,再将樟脑少许研粉洒在上面。贴于患处,用胶带或绷带固定,每天更换2次。

两组均治疗10 d后判定疗效。

5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关节疼痛评分采用疼痛视觉评分法(VAS):使用1条长约10 cm的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②血清尿酸(uric acid,U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 ation rate,ESR)水平:由我院检验科静脉采血检测。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痊愈:①痛风性关节炎不再发作,关节功能及形态均保持正常,关节X线片正常;②血尿酸浓度至少低于400 μmol/L,最好低于360μmol/L,尿常规无异常,肾功能保持正常;③无皮下痛风结节(即痛风石)及泌尿系统结石形成;④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得到控制,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显效: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红肿及发热情况明显减轻,患者可以耐受,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有效:关节疼痛症轻度好转,局部红肿热痛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无显著性改善。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一半所用天数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 VAS评分降低一半所用天数对比

8.3 两组治疗前后UA、CRP、ESR水平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UA、CRP、ESR水平对比

8.4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消化道及肝肾功能损害。

9 讨 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触发机体免疫机制,激活白细胞,引发局部急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患者往往关节疼痛剧烈,严重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尽早缓解疼痛症状往往是患者就诊后的重要诉求。目前西医学的治疗办法是在低嘌呤饮食,大量饮水,碱化尿液,避免导致血尿酸升高药物等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物,甚至给予糖皮质激素药物等,虽然疗效显著,但消化道溃疡,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在临床上经常出现,特别是既往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治疗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从中医学角度探索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途径是很有意义的。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中医学属于“痹证”“痛风”等范畴。朱丹溪《格致余论》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寒浊凝滞,所以作痛。行于阳也。”很多中医文献亦报道本病与饮食不节和嗜酒引起的湿浊内生密切相关[5-7]。张景岳《景岳全书》云:“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有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其病机在于湿浊,因素体阳盛,热积于里,脾失运化,过失肥腻或海鲜阴寒之品,以成浊毒,湿热浊毒互结,留滞于经脉关节,以致出现红肿热痛表现。

中药外敷治疗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疗效迅速,患者依从性好等特点,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优势,在历代中医学典籍中都有大量记载。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最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踝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明显,不能触碰,对此中药外敷治疗可以将药效通过透皮作用直达皮肤腠理,流布于经络,形成局部药物浓度的比较优势,来达到精准治疗目的。

双柏散方中侧柏叶清热凉血,祛风利湿,消肿解毒;大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兼有利湿;黄芩、黄柏清热燥湿,解毒;泽兰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薄荷辛散之性较强,有利于将药性布达于病位。积杰等[8]的研究表明:双柏散外敷治疗可使急性痛风性关节患者血清ESR、CRP、BUA水平显著下降。成文广[9]的研究发现: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双柏散外敷可明显降低病人血清IL-1和IL-8水平,IL-1和IL-8是重要的白细胞趋化因子,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和疼痛发生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10]。蒋文勇等[11]研究表明:双柏散外敷治疗还可显著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人血清CRP水平,缓解局部疼痛。本研究所用双柏散中黄芩辅助黄柏清热解毒之功;萆薢渗湿化浊,祛风除痹;姜黄味辛苦,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祛风通痹;樟脑辛香,有助于涤秽除湿,同时通络止痛。现代研究也表明:大黄、黄芩、黄柏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并且能改善局部微循环。樟脑能激活局部冷觉感受器,一定程度上阻滞痛觉的传导。

总之,本研究证实双柏散加味外敷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行之有效,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而且起效迅速,相对于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更快地缓解疼痛,明显减少了非甾体药物的应用时间。尤其是对于一些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该疗法依从性更好,更具优势。

猜你喜欢

双柏红肿痛风性
双柏散临床应用情况的研究进展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四黄散外敷联合平衡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双柏散外敷治疗下肢骨折后肿胀的效果分析
茶籽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术后肌注黄体酮局部红肿及硬结的预防效果观察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苏友仁的诗
躲避蚊子有方法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