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共同体建设研究

2020-10-15潘香岑刘凤侠

图书馆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专利知识产权图书馆

潘香岑,刘凤侠

(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866)

2019年,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国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2019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指出将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知识产权“放管服”。计划的提出,开启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新征程,掀起了高校信息服务研究的热潮。知识产权信息主要是指体现知识产权主体、客体、法律、经济及技术特征的信息,具体为对专利、商标、版权、著作等的代理、转让、评估、认证、咨询、检索等活动。其服务体系囊括咨询服务、信息分析服务、代理服务、法律服务等多种类型。纵观全球知识产权发展趋势,可以系统地梳理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沿革:远观欧美,多以政府为主导的服务模式最具代表性,且呈现行业服务机构多,服务范围广,服务纵深长,全方位立体化等特征[1—2];近瞻东亚诸国,均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宏观协调管理模式,政府的重视度和参与度很高[3]。目前,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完善阶段,在知识产权保护、利用、转化等方面与起步较早的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中国自身具备的基础和优势有望在短时期内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弯道跨越式超车,开启2.0加速时代。

1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服务功能的深化

知识产权服务作为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个模块,已经引起了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的同时,应当加强服务内容的探索、服务模式的构建、服务理念的更新、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等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能力,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服务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服务架构

1.1 内容维度——由传统服务向知识服务拓展

不断攀升的以信息服务为主体的市场需求驱动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服务方式更加灵活自主,服务内容具体多元,服务所依托的资源更加系统全面。高校图书馆立足于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新模式,其中不乏创新服务先驱者,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都建立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它们依托图书馆建设,实行科研队伍、硬件设施统筹管理,并适时对科研研究院、相关院系优势资源进行科学整合,面向全社会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征集、分析;专利查新、检索、分析及成果转化;学科辅助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知识产权信息支撑服务;品格素养孵化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和培训等服务工作。除了共性服务范畴,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还结合自身科研特点,开设定制化特色服务。例如,清华大学举办了“发明的精神——美国哈格利博物馆与图书馆藏美国19世纪专利模型展”,同时,以展出的发明为例,介绍了各种专利检索工具,如USPTO官网、Espacenet和Google Patent的查找等方法[4];复旦大学构建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与分析平台,参与知识产权情报分析、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开展了专利竞争力分析、可行性分析、市场情报分析等多项个性服务;同济大学采取学科服务的模式,深入科研团队,在学科服务的开展下渗入知识产权服务,此外,还积极为校外机构,如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科委、上海市高教学会等提供专利分析报告、前沿技术研究、专利运营分析等。这些高校在填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部分领域空白的同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深层次服务,逐步拓宽服务市场,强化自身科研能力建设,华丽完成服务模式和方向掉头转身。

1.2 目标维度——由单纯数量提升向质量优化转型

据WIPO发布的2018年全球知识产权统计报告,2018年中国专利申请数量达到创纪录的154万件,受理量超过美国,跃居首位,占全球总量的46.4%[5],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高校共获得授权专利约19万件,比2017年增长14.1%。随着建设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的需要,知识产权作为高校科研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的数量与质量、申请与实施应该彼此促进,形成以转化运用为导向的全过程知识产权扩展融合服务体系[6]。专利成果的转移转化对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迫切需要其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需求的信息服务支撑,高校在重视知识产权服务的同时,更要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机制的健全与运营能力的提升,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与产学研战略布局协同推进。例如,日本[7]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由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及数据库商四方以齿轮形式相互支持,分层对接,各司其职。武汉大学冉从敬等[8]从专利转化角度出发,构建专利生态链模型,给予专利供给链、需求链、驱动链、融合链四大链条搭建专利服务平台,为专利转化提供实现路径。

1.3 方法维度——由基础服务向多维融化服务发展

在高校知识产权服务过程中,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的融合非常重要,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构成了图书馆服务的两翼。如果说新兴渠道主要解决传播广泛,扩大用户面的问题,那么常规渠道就是增加用户黏度,注重服务的精度与深度。知识产权服务可以突破传统服务环境,探索新媒体与虚拟网络社区模式下的模式创新。服务方法更加多元与开放,综合应用企业微信会议、定制培训、系列讲座等形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打造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融合发展。同时,高校图书馆可将本校所取得的专利成果定期以数据汇总方式发布月报或季报,还可将国内外重要专利数据库平台链接及各国专利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案例等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特色平台。例如,同济大学慎金花等[9]基于专利数据共类网络的挖掘技术构建了一种技术融合识别预测模型,提出了“社群融合潜能”和“技术融合价值”两个指标,对专利的辨别与转化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科学研究参与主体的协调程度。由此可见,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参与者,应积极投身于知识产权工作。

2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践案例

2.1 知呱呱平台

知呱呱是利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和运营的电商平台,包括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专利评价、专利孵化等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知呱呱通过对知识产权服务的深入研究,建立了系统的服务流程和标准,制订了严谨的质量标准控制体系,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了案件的智能化管理和进度信息的实时推送[10]。“实时共享”是知呱呱服务的核心,使知识产权服务的“高深莫测”转变为信息透明的分享平台。分享经济时代下,知识产权服务不再是传统服务般信息封闭、环节冗余,而是具有服务响应快、申请快、效率高、标准高、授权高等特点,增强用户参与感,整个过程是实时、共享的。

2.2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给知识产权服务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将大数据技术引入知识产权服务,利用其大容量数据挖掘及处理、分析计算过程高效、结果展示可视化等特点,由独立式、流程式升级为订单式、智能式的服务模式[11]。例如,南京工业大学鲍志彦等[12]从数据层、技术层及服务层构建了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以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课题组为实践对象,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团队为课题组建立了OLED全球专利信息导航库,通过元数据的采集、处理、导航、分类和标引等,实现法律状态统计、专利预警等功能,帮助课题组实时、动态观测该技术领域的技术现状。

2.3 嵌入式精准服务

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是在高校图书馆界提出的重要理念,从嵌入实体空间到嵌入虚拟社区,嵌入式的服务为图书馆带来了新的融合与聚变。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13]选取对服务特征与模式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2个课题组为试点,梳理出人员结构、内容深度、时间阶段、保障措施四大需求,提出结构维度、内容维度、时间维度、机制维度四项要素属性,涉及课题组中不同层次的科研对象需求侧重和信息服务深度,分为基础服务、知识服务、增值服务三个层次,设计了一整套针对科研团队小范围用户群开展精准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框架。

3 知识产权服务共同体构建的优化

纵观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普遍存在个体孤立、单兵独战的服务模式,往往忽略对服务需求与对象的管理与融合,使诸多服务分散在各自独立的体系下不能形成规模,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在知识产权服务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以政策需求为核心导向,人才资源为关键部分,多部门联动,打造联盟化服务融合,从而推动信息服务的升级。

3.1 政策需求导向化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要遵循国家政策的战略发展,关注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文件,结合所在高校发展需求,立足实际,构建“政策面对面,需求点对点”的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要强化与政府部门、学校职能管理部门、科研群体、企业服务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多方采集产业政策、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创新政策等可靠信息,提炼可供参考的决策信息,力求找到与知识产权服务方向一致的契合点。在区域经济生态链基础上,深入探索所在地区及高校实际需求,以权威的政策把脉和专业的信息服务,为地方高校提供精准的智力支持。

3.2 人才资源集成化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可分为专业型服务和研究型服务。专业型服务较研究型服务的等级高、难度大,对图书馆员的专业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技能均有较高的要求,涉及金融、法律、信息情报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应用。在强大的需求发展态势下,高校图书馆要实现馆员的转型升级,通过构建专业馆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内生更多的人员成为知识产权服务的参与者和指引者,通过数据资源与人才馆员的智慧化融合,以需求价值融入用户环境,打造量足质精的知识产权服务人才队伍,初步构建起拥有自身优势、多方联动、优势互补的多维集成服务体系。

3.3 服务模式联盟化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产权服务并不是独立的模块,它不应受地区、学校、学科等禁锢,而要努力创造校地、校校、校所、校企的深度融合,从个体信息服务层级上升至群体服务层级,还要立足前沿创新精准服务理念,努力将高校图书馆塑造成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整合者、信息决策支持的教育者,使之成为研究发展信息服务中心。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产权服务可以建立联盟模式,组建联盟模式下的知识产权服务团队,依靠来自全国各高校的特色学科开展资源服务共建共享合作,共同策划服务流程,加强成员间的交流合作,整合各高校地域区域产业发展特色、学科特色、地方特色等因素,对服务进行科学有序地剖析,实现分层级、精准化对接高校联盟,树立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服务的品牌意识。

3.4 多元信息权威化

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知识产权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新生态。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路径,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应作为知识产权服务依托的载体,从科研立项前的可行性审查,到立项阶段的学术界动态及前沿信息搜集,再到项目验收后的影响力追踪、战略情报分析等,贯穿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图书馆涉及知识产权数据库一般包括:免费专利数据库资源、商业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等。基于此数据源,通过采用培训讲座、定期推送、学科嵌入等模式挖掘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及潜在用户数量,及时提供准确信息,不断丰富和完善数据资源建设体系,以期提供系统权威的数据支持,最大限度地保障知识产权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4 结 语

知识产权服务是高校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也是科研团队科技应用的“标配”,高校图书馆致力于知识产权服务共同体建设,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服务运营中心”。知识产权服务的提出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理念的创新,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是信息服务的深化,其拓展的不仅仅是内容这一有型渠道,更是高校图书馆参与科研全链条的隐形渠道,这必将开辟出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者等多方受益的新局面,为高校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服务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专利知识产权图书馆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图书馆
去图书馆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