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的几种方法

2020-10-14

高中数理化 2020年16期
关键词:性质导图建构

◇ 徐 青

高中化学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去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如分类转化、组成性质、绘制导图等,帮助学生在提炼主线、良性迁移、提炼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从而真正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推动学生思维体系和认知结构的建构和发展.

1 分类转化,提炼主线

分类转化是指在建构化学知识体系时,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基于这样的逻辑,学生能将相关知识有效地串联在一起,系统整合,形成结构.

例如,“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以及“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分别代表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个思路出发,让学生把自己能想到的符合这种转化规律的物质列举出来.按照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回忆和巩固体现这一分类转化规律的许多化学方程式,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教学效果较好.

在分类转化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化学知识点,思考物质之间可以如何进行分类和转化,按照这样的思路将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模块学习到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并在这条主线的基础上向外扩充,向深挖掘,让知识更加系统化.

2 组成性质,形成迁移

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非常考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组成性质法来梳理化学知识,是让学生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两个角度去建构知识结构,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用.

例如,在分类转化里我们讲述了要按照物质的分类去提炼主线,建构起知识体系.但这还不够,在物质分类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让学生继续向物质性质的方向去调动知识,让知识体系的建构更加全面、更加完善.如以分散系这部分知识内容来讲,按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三类.这时候知识框架已经有了,分散系的性质还可以从是否透明、均一、稳定等方面来进一步分析.那么,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这三种物质的分散质粒子结构、特点、稳定性、能否透过滤纸、能否透过半透膜、鉴别方法等性质方面继续去完善知识体系.

知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促使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过渡到能力的提升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重点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3 绘制导图,发现规律

构建思维导图,就是逻辑思考的过程.思维导图的模式有很多,每一种模式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出发,发现规律,通过绘制适合的、有效的导图建立起条理清晰的知识脉络.例如,以化学计算为主题来绘制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图1

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的关键是学生要善于发现和寻找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从这些连接点出发,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到体,这样一步步地把离散的、断裂的、孤立的知识点梳理、归纳和整合起来,建构起清晰的、系统的结构和体系.这种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厘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也是学生加深和巩固知识,深刻认识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均有一定的效用.

猜你喜欢

性质导图建构
烃思维导图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厉害了,我的性质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