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0-10-14倪亮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2期
关键词:尿流率汽化电切术

倪亮亮

(邳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苏 邳州 221300)

现今,前列腺增生作为一种男性常见疾病,属于前列腺良性病变,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群体,主要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及血尿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甚至给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困扰。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危害主要在于可引起下尿路梗阻,继而产生病理生理改变[1-2]。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病情康复及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常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两种手术治疗效果各有优势[3]。本研究旨在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电切术组和电汽化术组,每组48例。电切术组年龄53~78岁,平均(65.54±3.71)岁;病程1~9年,平均(3.34±1.02)年。电汽化术组年龄54~76岁,平均(65.31±3.82)岁;病程1~9年,平均(3.32±1.06)年。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前列腺增生诊断标准[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器官功能性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或生殖系统疾病;精神疾病。

1.2 方法 术前两组均进行尿培养、肾盂造影。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利用F24电切镜观察膀胱、前列腺、尿道,并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电切术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确定6点位置,依次切割5~1、7~11点,在12点位置结束。术前行尿道膀胱镜检查,全面了解尿道、膀胱、前列腺等部位,切出前沟槽,切割侧沟槽,电切侧叶实体及中叶,电切结束后排空腺组织小条片,测试尿流,止血,留置气囊导尿管。电汽化术组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标记精阜近段平面位置,将初始切割点确定在5~7点,汽化切割至精阜处,沿标志沟分别汽化切割左、右两侧,及时予以止血处理。汽化切割结束后,冲洗手术区域,确认出血停止,留置导尿管。两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1周左右拔除导尿管。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②分别于手术前后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nte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评估两组症状,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5];③统计两组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IPSS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的比较 电汽化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电切术组,住院时间短于电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最大尿流率与平均尿流率均较术前改善,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PSS评分的比较 两组术后IP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术后IP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PSS评分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PSS评分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电汽化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电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人群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以前列腺增生最为常见[6-7]。前列腺增生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表现为尿急、尿频、尿失禁、排尿困难等,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8]。临床治疗该疾病常用的方法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主要通过高频电流发生器功率和改变切割电极的形态提升切除率,定位精准,不易发生闭孔神经反射[9]。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通过发挥高频电作用,在短时间内经汽化、凝固、封闭血管等方式进行止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其也存在缺陷,如有时可发生组织焦化问题,对膀胱颈产生影响,使之发生痉挛,或创面切割不平整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电汽化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电切术组,住院时间短于电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最大尿流率与平均尿流率均较术前改善,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P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术后IP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汽化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电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实际中应考虑多种因素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尿流率汽化电切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知识巩固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随堂练
充气式加温系统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效果分析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随堂练
奉节县女性居民尿流率普查
解毒通瘀法对慢性前列腺炎尿流率的影响
温室药液汽化装置效果研究
四子甲芪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