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艺术中的诗和远方

2020-10-12王宁

幼儿美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米莉帽子想象力

王宁

《米莉的帽子变变变》是日本著名童书作家、插画家喜多村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叫米莉的小女孩通过想象拥有了可以变化的帽子的故事。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绘本《米莉的帽子变变变》,孩子们被米莉帽子不可思议的变化吸引了。他们时而眉头紧锁,思索着帽子的奇妙变化;时而哈哈大笑,感受着帽子变化的神奇有趣。我和孩子们一样,也被绘本中的两句话深深感动,那就是售卖帽子的店员对身无分文的米莉说:“它可以变成你想象的各种尺寸、形状或颜色,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运用你的想象力。”以及米莉对父母说的:“你有啊,只要你想象,它就在你的头上。”

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模样和绘本插画中夸张有趣的画面,我想这就是绘本艺术中的诗和远方吧。那么,如何把绘本作为材料放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呢?我想分三大步骤谈这个问题。

一、读

《米莉的帽子变变变》是一本有趣又有价值的绘本。它的有趣来源于那些突破禁忌的想象,它的价值来源于对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予的鼓励和勇气。孩子们在阅读绘本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议论纷纷,彼此交流着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咿咿呀呀的议论声中,其实孩子们的美术启蒙就这样悄悄地发生了。这本绘本的美术教育价值具体怎么呈现?它又是怎样帮助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呢?我想从“读绘本”“读幼儿”“读自己”三个层面来分享我的感受。

(一)读绘本

1.绘本中想象的四个层次

绘本中看似一气呵成的故事和画面其实蕴含了想象力创造的四个层次,这是米莉想象过程的四个层次,也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再现。即米莉看到什么就变出什么帽子。如她在街上看到了樓房,就变出了楼房帽子。此时,米莉的想象处于最初的阶段,也是想象力发展的萌芽阶段。

第二个层次:再造。此时的米莉可以通过观察自己所在的场景,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加工,形成新的想象。如当米莉走到公园时,她并没有看到喷泉实物,而是通过公园中的场面联想到了喷泉,因此拥有了一顶喷泉帽子。此时的想象力已经开始具有了一定的创造性。

第三个层次:转化。经过了前面的想象,米莉的想象开始由己及人,想象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想象力开始从具象到抽象进行转化。

第四个层次:创造。米莉的想象不再局限于具体的实物,而是从中跳跃出来,开始包含万物,甚至会唱歌。此时的想象开始变得独特、新颖,是在原有经验感知基础上的创新。

所以,米莉四个阶段的想象在不断地“长大”,一层比一层深入,一层比一层了不起。这是米莉想象力发展的过程,也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过程。对于想象创意绘画活动来说,这四个层次也是我们活动的四个层次。

2.绘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一本好的绘本也是一本生动的哲学书,它传递的爱、美、智慧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需品。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绘本传达的重要精神或被老师三言两语一带而过,或被完全忽略,但我想,绘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哲学道理不也正是艺术教育中孩子情绪情感体验的核心吗?《米莉的帽子变变变》这本绘本更为我所感动的恰是它的精神。它不仅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还鼓励孩子们摆脱束缚、拒绝平庸。当店员送给身无分文的米莉那顶帽子时说:“它可以变成你想象的各种尺寸、形状或颜色,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运用你的想象力。”于是,米莉开始了一段有趣的奇思妙想之旅,她还对自己的父母说:“只要你想象,它就在你的头上。”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抓住绘本中的画面,还更强调图书中的精神,鼓励孩子做自己。

3.绘本中画面的艺术性

翻开绘本浏览时,我就被其中的画面所吸引。除了色彩、构图的精妙,插画家夸张的绘画手法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夸张有趣的世界,让人们在这过程中深深地被画面所感染,被插画的艺术性所感动。

(二)读幼儿

不知何时开始,越来越功利的家长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现实,禁锢了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对孩子的教育看似越来越开放,实则禁锢多、禁忌多。比如在过度强调“真实”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小班就开始“质疑”老师拟人化的教学,会说:“那都是假的。”在他们眼中,苹果就是红的,太阳就是圆的。就这样,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但是想象的能力却在慢慢减弱。

(三)读自己

1.来自于教师教与不教的纠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规定了美术活动不能出示范画,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现了老师不知如何教、不知从何教起的纠结现象:教得多了禁锢孩子的想象,他们发挥的空间就小了;教得少了孩子就空有想象,却不知如何用画笔表现出来。此外,多数教师在绘画活动中,也只是实现了“观察与欣赏”环节的皮毛,孩子看得热闹、说得开心,拿起画笔却依然不知从何下笔。到底是《指南》出错了?还是我们出错了?我们又错在何处?我们该如何找到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过”与“不及”之间的平衡点,让孩子既有感受,也能表现,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关于幼儿能力发展与否的思考

随着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开始注意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孩子的想法也越来越多。但我发现,由于孩子经验的不同,他们有不一样的想法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只是简单要求孩子“想得和别人不一样”,并不能说明孩子的想象力就得到了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孩子的想象力发展阶段帮助与鼓励他们在美术活动中进行深度学习与思考,让孩子的想象力得以真正发展呢?

于是,带着关于第一大步骤里出现的问题和思考,我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以《米莉的帽子变变变》为载体的创意美术活动。

二、画

基于在第一大步骤中对绘本、儿童以及自己的分析,在第二大步骤中,我以绘本为依托,设计了本次创意绘画活动《米莉的帽子变变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绘画材料的三次调整、三个解决难点的策略,以及三次师幼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幼儿、教师都和米莉一起沉浸在一场美妙的想象之旅中。

(一)绘画材料的三次调整

1.第一次材料:简单纸笔问题多

在第一次备课试讲中,我给幼儿投放的材料很简单,就是一张简单的纸、一盒水彩笔,我的初心是将绘画还原于最朴素的阶段,让幼儿去表现。但在孩子们的实际绘画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要画出帽子的前提是他们还需花费大量精力去画一个“自己”,人物的刻画对中班的幼儿来说是个难点,既占用了孩子的创作精力,又给孩子的作画带来了负担。

2.第二次材料:照片贴纸巧运用

基于以上问题,在第二次备课试讲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照片贴纸”。这个材料的投放为孩子降低了难度,节约了作画时间,让孩子可以将精力聚焦在创造自己的帽子上,同时孩子看到自己照片的贴纸非常兴奋,也增加了他们的作画兴趣,一举两得。但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我发现多数孩子的绘画不够大胆,创意简单。

3.第三次材料:更大画纸助发挥

为了使幼儿绘画能更大胆,我为孩子们投放了尺寸更大的画纸,意在鼓励孩子们在画纸上肆意展现自己的想象力。

(二)解决难点的三个策略

聚焦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通过两次的备课试讲以及对孩子作品的分析、与孩子的互动交流,我发现很多孩子的想象还是停留在“我喜欢汽车,我画的是汽车帽子”“我有一顶小鸭帽子,所以我画一个小鸭帽子”的层面,显然他们的想象力还只处于“泛泛一想”的最初阶段,缺乏“再造、转化、创造”的过程。通过什么方式激发儿童在想象力、创造力上的深度学习呢?我用了三个策略。

1.策略一:趣味引入激发学习热情

在活动的感知体验部分,我请配班教师进行装扮,头戴夸张造型的帽子出场,激发孩子对奇特造型、夸张帽子的兴趣,同时唤起幼儿对这本绘本内容的回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策略二:问题引入打开想象空间

针对孩子在想象过程中想法单一的现象,我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为孩子引入一个“关键问题”,使得孩子不得不想得深入、想得不同。比如设置下雨的场景,请幼儿想象此时需要什么帽子,孩子的思维似乎一下就被打开了,想到了“雨伞帽子”“阳光帽子”“雨仙子帽子”。

3.策略三:動画视频引发深度学习

幼儿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后,我请他们观看了我制作的动画视频,通过动画视频中演绎的不同场景、想象过程、思维方法,引导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掌握主动权,使他们的想象不断深入和完善,引发孩子的深度学习。

(三)突破瓶颈的三次交流

1.第一次交流:想象趋于写实时

多数孩子在初次想象时,都是容易联想到自己见过的、喜欢的物品,只做到了“想”,缺乏“想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最初基本上都是“我要一顶大象帽子”“我要一顶坦克帽子”……但我没有急于否定他们,而是与他们进一步交流,比如“这个大象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它如果遇到坏人想要逃跑怎么能更快呢”等,通过类似的引导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于是有了“耳朵是螺旋桨的大象”“有秘密武器的坦克”。并且他们越画越有趣,越画越停不下来。

2.第二次交流:想象趋于雷同时

中班孩子在想象方面存在着求同的心理,总是愿意和同伴说雷同的想法,一个说兔子帽子,全班都会受到影响出现动物类型的帽子,缺乏创造性。对此,我不断用绘本中店员鼓励米莉的话鼓励孩子,同时通过情景激发帮助孩子“另辟蹊径”,通过提示遇到危险时帽子有什么本领、帽子可不可以有与众不同的功能等,激发他们拓宽想象,同时深入想象,不断通过想象、加工、创造、再想象来解决自己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借此实现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深度学习。

3.第三次交流:想象趋于天马行空时

对于已经能够进行天马行空想象的幼儿来说,需要来自老师更多的倾听、鼓励和赞美,使他们不断丰富画面情节,创编绘画情境。

三、做

完成了前面两大步骤之后,我们还可以进入第三大步骤,即动手将自己绘画的帽子做出来。

(一)制作帽子

艺术活动非常强调儿童成就感的获得。因此,我们在绘画活动后还开展了“我的帽子变变变”的手工活动,请孩子们将自己设计的帽子真正地做出来。他们寻找材料、尝试制作、不断改进,这个过程对孩子们来说就是游戏。当一顶顶稚拙、有趣的帽子经过不断调整、改进,最后被创造出来时,他们因为成就感而感受到的快乐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二)区域游戏融合

此外,我带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延伸开展了很多与帽子相关的游戏活动,比如用自己制作的帽子参加走秀、一起创建帽子商店等,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就这样,我围绕一本绘本,经过三大步骤,把绘本运用到美术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挖掘与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或许有一天,他们忘了这本绘本的名字,但是他们一定会记得这段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感与获得感,我想这就是绘本艺术中的诗和远方,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期待带给孩子的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米莉帽子想象力
我不想和你玩
古怪的米莉
想象力
总爱四脚朝天的“米莉”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