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2020-10-12张仙果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康复训练

张仙果

(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75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发生率较高,是妇科常见疾病类型,临床表现以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为主,主要由盆底肌肉受损所致,且多与妊娠或分娩诱发的盆底肌肉受损有关,虽然不存在致命风险,但会严重影响产妇日常生活及夫妻关系,需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1]。临床主张开展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以促使盆底功能恢复,改善产妇临床症状。大量研究显示,康复训练利于产妇盆底恢复,产妇接受度较高。康复训练通常在分娩后42d到3个月内开展,但起始时间尚存争议,部分学者提倡在产后42d开始,也有学者提倡产后2~3个月开展训练,尚未形成统一论断,仍需结合临床产妇实际情况做进一步探究[2]。本研究在不同时间段给予康复训练,观察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旨在为临床康复训练指导工作提供有效意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153例产妇,按照康复护理开展时间分为三组,各51例。A组年龄22~39岁,平均(30.33±3.21)岁,孕周36~40周,平均(38.12±1.92)周,其中初产妇19例,经产妇32例;B组年龄21~39岁,平均(29.87±3.44)岁,孕周37~40周,平均(38.87±1.54)周,其中初产妇18例,经产妇33例;C组年龄23~40岁,平均(30.89±3.53)岁,孕周37~41周,平均(38.87±1.33)周,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31例。三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单胎分娩;产前接受正规产检且资料完整;盆底手测肌力小于3级;神志清楚且无语言障碍[3];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妊娠并发症;泌尿系统存在感染;有生殖系统手术史;分娩后接受药物治疗产妇。

1.2 方法

全部产妇均接受盆底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a)生物电刺激。使用医院自制神经肌肉刺激训练仪,贴腹部极片,放置盆底肌肉治疗头,通电后进行电刺激,电流强度逐渐增加,达到产妇最大耐受值为止,2次/周,20 min/次。b)凯格尔运动。引导产妇平躺,屈膝,臀部收紧,随后进行提肛运动,保证阴道、尿道和肛门紧闭,盆底肌肉收缩,每次持续5s,放松10 s再次收缩,收缩-放松循环练习20 min,1次/d。同时患者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采取坐姿,吹气球。感受骨盆下部区域用力,且患者可仰卧在坐垫上,双膝弯曲,足部放平,背部平直,骨盆稍微向后倾,将尾骨、耻骨靠近,随后放松,反复练习,感受盆底中线收缩,每次练习3~5 min,每天练习3次;三组产妇起始时间不同,A组产后42 d开始,B组产后2个月开始,C组产后3个月开始,持续训练3个月。

1.3 观察指标

盆底压力等级评估比较:干预2个月后,采取压力张力器进行监测,根据压力表刻度进行评估,以等级评断压力程度,具体对应标准如下:Ⅰ级:差、Ⅱ级:一般、Ⅲ级:良好、Ⅳ级:非常好,本次研究比较三组产妇Ⅲ+Ⅳ级占比;尿失禁发生率评估:统计产妇产后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使用ICI-Q-SF量表进行评估,以评分评判尿失禁发生情况及程度,其中低于6分为轻度,7~12分为中度,大于13分为重度[4];盆底肌力评估:运用阴道指检测方法和低频神经肌肉盆底康复治疗仪(SOKO900Ⅲ型)检测,收集盆底肌收缩强度及耐力信息,并获取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图、疲劳指数数据。三组间进行统计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盆底压力比较(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盆底压力比较 n(%)

2.2 三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比较 例

2.3 三组患者盆底肌力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盆底肌力情况比较

3 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较为常见,主要由盆底肌力降低所致,而女性骨盆在膀胱、子宫稳定性支撑中占据重要地位,涉及阴道收缩、尿便排泄等生理功能,一旦肌力降低会诱发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等问题,虽无生命危险,但会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通常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妊娠、分娩关系密切,针对上述情况,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纠正患者不适情况,促进患者病情恢复[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产妇盆底压力、盆底肌力和尿失禁发生率均优于B、C两组,提示产后42 d开始进行康复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康复护理可对阴部传入神经纤维进行刺激,改善产妇盆底肌肉活力,同时电刺激可促使神经细胞被唤醒,促使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进而改善产妇盆底功能,而国外研究提倡在产后2个月或者3个月开始康复护理,我国则提倡产后42 d开始康复训练,本次研究也证实产后42 d开展康复训练更利于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究其原因可能与亚洲人与欧美人体质存在差异,故起始时间存在差异,同时尽早开展康复护理可保证康复训练的完整性,对于很多职场女性而言,可在产假期间完成康复训练,且早期训练可更好地对神经细胞和肌肉进行刺激,促使阴道敏感性恢复,进而达到更好地恢复效果。但是在临床工作开展中,还应重视产妇个体差异,根据产妇自身情况制定康复护理方案,以此确保产妇盆底功能尽快恢复产前水平,抑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

综上,产后盆底功能训练可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提高盆底肌力,但不同时期康复护理效果不尽相同,早期(产后42d)康复护理更利于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康复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