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背景下民办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的探索

2020-10-11王鑫高文举张恒民陈若男黑龙江东方学院学务处

营销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育人

王鑫 高文举 张恒民 陈若男(黑龙江东方学院学务处)

高校资助工作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对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资助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目的的保障型资助体系的建设,实现了没有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基本目标,进入到如何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好学的新阶段。在新阶段,我国高校资助工作正面临着从以资助规模扩张、加大经费投入为主要手段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资助质量提升、强调资助育人效果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变。1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自2019年4月,国家五部委联合颁布《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省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资助管理中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文件,明确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校园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入伍学费补偿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政策,这充分表明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别、全方位的保障型资助体系,这也使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额度和资助覆盖面均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基本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或生活费的问题。在落实好政策的同时,作为民办高校一线资助工作者,基于对三表学生、教育资源不发达地区生源学生的了解,我们发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问题也已经由给予型资助、生存型问题转变为了内涵式资助、发展型问题。同时,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形成“扶贫一时、扶志一世”的工作体系。

■构建资助育人体系的意义

资助育人体系的核心和着眼点在于“育人”,即在经济和物质保障的基础上彰显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系的构建要为高校资助工作者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契机与支持。从事实上看,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积累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不可能获得充裕雄厚的物质基础与支撑条件,也只有现实的发展才有资助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学生的受益,才能为我们在学生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育提供鲜活的范例,才能给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更加扎实和充裕的物质基础,更是为我们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提供契机。

此外,高校资助工作渗透和融入育人全过程,是一种自觉和必然的价值性与功能性选择。人是教育的目的,同样也是高校资助育人的目的。育人的过程是成就人、成功人和发展人的过程。因此,高校资助育人的最高境界和价值旨归是发展人,即教育具有属人性,高校资助育人同样具有属人性。人是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核心要素,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追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科学发展为现实过程彰显了教育的本真意义,也彰显了高校资助育人的本真意义。

■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标准不统一

以往工作中对学生家庭情况的认定主要依据各地民政部门、乡镇政府部门出具的各类“困难证明”,实际存在的问题就是各地区对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条件不同导致产生较大差异。自2019年期,各地民政部门不再出具此类证明,一律改为学生自行承诺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并提供相应支撑材料,这就增加了高校对于入学新生的排查和鉴定难度。另外,由于困难学生人数众多,材料审核情况复杂,资助工作教师编制紧张,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全面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负担,大大增加了资助管理工作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的工作量。

(二)给予式资助项目较多

在工作中不难发现,目前最主要的资助项目之一是国家助学金。在“应助尽助”的工作原则下,基本上有25%的在校生将获得有效资助。就是这种大量的给予式的资助,往往只在经济层面上体现出了资助的数量,宏观上看到了成效,而忽视了对受助学生个体精神上的激励和心理上的帮扶。所以也经常会在统计调研中发现某些学生心理落差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现象。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足

资助工作的初衷不仅仅是国家和高校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育人理念的传承。其重要意义之一是要让学生知道国家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好学业的基础上,使他们懂得感恩,要去努力学习,志愿回馈国家和社会,努力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愿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经济困难不可怕,重要的是树立一种拼搏进取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民办院校中农村家庭的学生比例较高,一线学生工作干部一定要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让学生们了解资助工作的实际意义,促进资助工作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结合。

■有效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精准认定评价指标体系

借鉴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操作模式,增加学生家庭经济各个方面的情况或和家庭经济相关的因素所对应的每一项指标,给不同的指标基于精准认定的资助体系研究赋予不同的分值,结合学生个人承诺书和生源地给出的相应材料,学校、院系、班级成立三级评审工作组进行量化评议,评议的结果根据量化分值进行排序,减少人为主观模糊认定,使得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状况评价标准成为一整套系统的、完善的认定指标体系,进而增加认定工作的可操作性,推动认定程序的规范性,提高认定结果的公信力,提升学生对认定结果的满意度,进而促进资助体系构建的健康开展。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结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大数据优势,量化并呈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轨迹,挖掘分析数据,做好隐性资助,进一步完善精准认定评价指标体系。

(二)探索并构建发展式资助育人体系

发展式资助是以新时期教育发展为背景,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以资助育人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资助质量为核心,以资助项目管理为手段,通过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来推动实施的资助育人新体系和模式。发展式资助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在保障式资助的前提下,创新性地由学生自己拟定助学项目计划,学校对项目实施过程给予支持和帮助,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管理。发展式资助应有别于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安排,使容易被过度关注的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在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获得平等的待遇。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所有人对政策的认同感,更增强了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发展式资助模式中,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自由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校、老师及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态度,对国家政策和教育方针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对自身定位和未来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式资助的探索是在力求给予学生资金帮扶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认知上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给予学生保障性帮扶的同时,还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情感上的共情,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乐观地度过大学生活,以及支持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经济资助与心理帮扶相结合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在力求将国家助学政策严谨落实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认知上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给予学生经济和物质类的保障性帮扶的同时,还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情感上的共情,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乐观地度过大学生活。此外,发展式资助育人还要探索在支持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成长的同时,通过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所以说,每个人都有发展的需求,都有从低层次需求向高层次需求转变的动力,这是客观规律。资助育人就是要把握、遵照这样的规律,不仅仅在物质上,在精神上也要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对获得资助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人生观教育、消费观教育等等。相比当前的保障性资助,发展式资助理念注重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生追求、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主动性,更注重资助育人与思政教育和各类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帮助受助学生广泛参加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活动,使资助育人工作深入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即基于本科三表民办高校(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下,针对学生所需、所想、所求、所要,在精准资助的前提下,构建包含保障性资助、内涵发展型资助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发展式”资助育人新体系。

总之,资助工作的着眼点要围绕着“政策落实”“学生发展”和“发展学生”展开,这是研究和探索资助育人体系的基本理念和工作思路。资助工作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紧密耦合,并与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职业、学业生涯规划有机贯通,从而使资助工作真正渗透于学生生命发展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构建符合时代特色、学生主动参与、服务成长所需的新时代资助育人体系,使资助成为育人的有效方式,育人是实现资助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困难中遇见团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辽宁大连:10年资助4207名农民工上大学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选择困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