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域下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探讨

2020-10-09李振华

理财·经论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内部审计大数据

李振华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审计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社会现状,数字化、信息化成了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运用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内部审计能更好地进行管理。基于此,本文以内部审计的数字化优势为切入点,对大数据视域下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策略展开了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

内部审计的数字化转型是指将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运用到公司的内部审计中,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并利用大数据对审计内容进行分析和运算。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明确审计工作重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快速高效地达到审计目的。

一、大数据视域下内部审计数字化优势

内部审计的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适应时代发展,内部审计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探索新的审计模式、审计方法,以此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内部审计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对内部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在企业内部海量数据中分析出其中的可疑数据和问题数据,提高企业的审计效率和运营安全性。

数字化审计相比传统审计有更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进行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企业整合各部门、各单位的数据信息,扩大审计工作的覆盖范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第二,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只是对所有资料进行抽查整理分析,而数字化内部审计则是对企业内部的所有数据进行全面筛选,这样极大程度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第三,审计有利于转变审计位置。传统审计一般出现在问题发生之后,数字化审计则能将审计位置放在事前、事中,既提高了审计工作的灵活性,又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化,能够在企业风险发生之前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全面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水平与审计风险防范能力。

二、大数据视域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审计向数字化审计转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审计作用的正常发挥。

(一)审计工作机械化倾向严重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审计内容以企业资金流动去向、资金信息真实性、工作内容是否与法律法规一致以及企业内部资产的安全性为主,内部审计的工作位置一般在生产经营活动之后,审计方法以事后审计、静态审计、现场审计等方式为主。由此可见传统审计方式将工作重心放在财务收支、企业利润方面,未真正发挥出审计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另外,传统审计工作大多依靠人工,因此很难进行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这也就意味着其无法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风险问题进行预测,严重抑制了内部审计生产力的发展。

(二)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较低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差异化明显,首先表现在服务层面,审计工作的服务质量、服務内容存在较大的失衡现象。其次,使用传统审计模式的企业内部往往会存在数据要素驱动不足的问题。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无法实时体现,企业内部经营数据分析不全面,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明显,这些都是推动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素。最后是企业内部审计数据共享度低,审计人员和企业其他员工的配合不足,审计工作的作用和价值未能真正发挥出来。

(三)审计成本增加

企业审计工作的基本作用为核查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对经营活动作出一个全面、详细的评价。随着社会发展,使用传统审计方式的投资成本与审计价值正在逐渐接近,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造成成本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传统审计方式主要依靠人工,人力资源成本在传统审计方式中投入比例过大,由于高额人工成本所带来的审计效益有限,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企业产生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多,人工审计效率越来越低,所以成本与收益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二,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数据越来越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持续增长,但人员每日的工作量有限,因此需投入大量资源,长此以往,内部审计的价值与服务性越来越弱。

(四)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方式,而且拓宽和加深了审计工作的广度与深度,这也意味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上升。海量的工作内容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的运行环境、运行条件,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内容中的风险因素识别能力在持续下降,若企业仍旧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不仅会降低生产经营活动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还有可能集中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因子,增加出现审计风险的概率。近年来,各大企业都在不断拓展经营范围和经营内容,因此商业活动、生产经营活动量都在持续上升,其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量飞速增长,对审计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三、大数据视域下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策略

(一)建立内部审计数字化平台,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是信息共享程度高、传播速度快、数据处理能力强等。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存在数据孤岛、业务封闭、模式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一体化、传播速度高效化逐渐成为内部审计的代名词。若想实现内部审计的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数据平台,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数据审计平台的建立能破除内部审计的孤岛形式,加强审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效提高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同时利用大数据处理信息还能有效提高信息的处理质量、透明度。

(二)不断完善审计应用系统

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应当是分析数据、研究问题、发现疑点、准确核实、解决问题。以此目的为基础建立的审计应用系统能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审计应用系统中应包括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审计业务管控系统、智能持续化审计系统等,只有将这些系统组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全面的内部审计系统。大数据时代下,各种技术和设备都在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应用系统也应跟随时代发展进行技术创新,因为审计系统的创新和发展是始终保持审计价值、作用最大化的基础与前提。在数字化审计系统运用过程中同样会出现各种问题,工作人员需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大程度提高审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效率。

(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数字化审计人才

内部审计的数字化转型对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审计工作人员须具备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审计专业知识才能胜任内部审计工作。由此可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数字化审计人才是内部审计转型的基石。首先,企业需引进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提高审计部门中计算机人才所占的比例。其次,原有的审计工作人员需不断更新审计知识系统和提升计算机处理能力,完善工作中的数据思维。

(四)建立完善的审计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的审计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企业要采取一些措施积极建立完善的审计风险管理体系。首先,企业要规范审计数据收集方式,降低审计风险。在开展采集工作前,审计人员要明确审计目的以及本次审计数据采集的范围;在审计数据采集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审计规章制度开展;采集结束后,审计部门有关人员要做好数据存储,防止丢失、遗漏等问题出现。其次,企业要合理利用审计信息平台,并保障审计信息平台的安全性,审计人员可以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展开审计风险管理。最后,企业要提高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实现审计数据整理过程的复现,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四、结语

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数据时代下的必然趋势。企业审计部门需不断创新审计方式,优化审计内容,为企业全面、健康、长久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青松,张小有.大数据与企业内部审计融合发展探析[J].企业经济,2019(12):61-67.

[2]刘芳.探索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创新发展之路[J].卷宗,2020,10(6):198-199.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内部审计大数据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