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经费支出与绩效审计研究

2020-10-09胡晓清王富兰

理财·经论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绩效审计高校教育

胡晓清 王富兰

摘要:隨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与时俱进,不断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创新理念,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在此环境下,高校本身的教育经费支出范围有所扩大,支出项目有所增多,为更好地管理国家教育经费,需要对各项教育经费支出及财务状况进行绩效审计,以便可以清晰地了解经费的去处和使用效率,促进公共资产的收益最大化。本文根据高校绩效审计的含义、现状以及特点等,结合高校教育经费管理实践梳理出绩效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构想,以求促进高校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

科教兴国乃治国大计、百年大计,在国家教育体系中,高校教育至关重要,其与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的动力。如今国家加大了科研经费投入,促使高校为谋求更好的发展,积极开展学科建设、科研建设,大力发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呈现出竞争的趋势。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经费的支出与学术成效以及社会影响是否成正比,也就是高校教育经费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利用,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即绩效审计方法来验证。因此,只有充分理解绩效审计的内涵,合理利用绩效审计对高校教育经费进行把控,才能进一步评判高校经费支出的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

一、高校绩效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即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益性、经济性、效果性等内容的审计活动,始于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对政府的公费支出进行绩效审计,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经费项目的支出目的、需要达到的要求以及真正实施得到的结果等,以便政府实现财政支出公开透明以及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绩效审计的原则是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学校作为特殊的组织机构,应围绕以上理念展开实施教育经费绩效审计,这不仅可以实现国家教育经费的使用公开透明,而且可以使组织机构以及人民群众对其进行监督,使这一体系得到良性循环。

二、高校绩效审计现状

21世纪初,绩效审计模式被纳入高校评估系统,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普及率大大提升。很多高校配备了相应的审计工作人员加强对本校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及审计工作,但也有很大一部分高校仍然采用常规的财务列支模式以及传统的审计方式,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效率不高的局面。近年来,学界、理论界许多专家学者也纷纷对高校教育经费的绩效审计理论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对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绩效审计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在促进高校教育资金建设良性循环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高校绩效审计中的问题

纵观高效绩效审计现状,受传统理念和方法的束缚,其整体工作开展严重受限,部门独立性不足,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良莠不齐,审计指标和评价体系等问题处理不当,加之审计后问题并未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置,极大影响到高校绩效审计工作质量,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高校开展审计工作,首先应设置相应独立的审计机构,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审计部门都缺乏独立性,导致审计职能难以得到高效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很多高校是领导层直接决定资源配置问题,并且受制于行政机关,学校没有形成健全完整的审计机制,尤其是缺乏相应的绩效考评机制。二是高校组织机构相对庞大,内部部门职能相对比较复杂,每个部门的分工并不明确,工作内容也不独立,很容易出现工作职能交叉,导致出现关键问题时遇见“踢皮球”的现象。

(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在对高校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配备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审计队伍是高校绩效审计得以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上对审计方面人才的需求量剧增,审计工作出现了一个缺口,因此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培养专业素质良好的审计人员。但是,审计工作不是一份简单轻松的工作,培养一个成熟的审计工作人员困难重重,审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以及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知识,想要学好实属不易。而部分高校的绩效审计人员仅仅是财务专业或是财务审计兼职人员,复合型人才缺失,极大影响了审计效果。

(三)缺乏完善的审计指标和评价体系

要想顺利开展高校绩效审计工作,就必须根据该高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详尽的审计标准以及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参考依据,以使审计工作有章可依,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高校教育经费绩效审计体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成果欠缺;二是我国国情特殊加上高校内部部门设置比较多,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很难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三是各个高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分别制定标准,这大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而且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造成指标体系难以统一。

(四)审计后的问题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理

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绩效审计中有时会出现有问题却没有被妥善处理的情况,原因在于高校之间存在行业竞争,具体体现在对人才的抢夺以及社会和政策层面上的竞争,这直接导致高校隐瞒审计结果等。如果审计结果不公开,就等于脱离了群众的监督,很容易出现漏洞或是出现谎报数据、包庇错误的现象,使得整改效率被大大降低、科研教育发展受到限制。这与政府一直提倡的在“阳光下运行”背道而驰,很容易使得群众产生不满,造成社会矛盾。因此最好将高校的绩效审计结果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使高校的教育经费去向公开透明、公共资源不被浪费。

四、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的实现方法

针对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中现有的不足,高校要与时俱进,明确其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审计内容和方法,公开审计结果,并引进信息技术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针对性解决其中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一)明确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高校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之前,需要拟订一个绩效审计工作计划,这是开展工作的前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计划中应明确绩效审计的范围以及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的审计方法。此外,计划不能照搬照抄,而要结合各个高校的特征进行制订,这样才是行之有效的计划。

(二)推动高校绩效审计信息化环境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化以及大数据技术已经进入了实际应用时代,体现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在审计工作中,由于传统的审计方式耗时长、人员浪费较多、过程不透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采用计算机处理,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不仅从时间上提高了审计效率,而且避免了很多在人工审计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因此,高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引进新的技术,将各项办公系统数字化;积极使用适合本校情况的审计软件,对教育经费进行绩效核算,实现更高效的办公;顺应时代潮流,引进高科技人才,使其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三)公开审计结果

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理应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经费的每一次审计结果都应在官网上公开,使全校师生对教育经费的去向以及经费投入的效果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审计环节出现的一些问题,高校不能逃避,也不能为使数据好看而进行粉饰,审计工作人员应积极与院系领导、负责人进行沟通,可以通过会议讨论出修改意见,让教育经費的去向、效果都暴露在阳光下,从而减少贪污腐败现象,营造健康的学术环境。

五、结语

高校教育经费是政府公共支出的重要部分,确保其使用效益最大化是对政府财政资源的尊重,应合理利用并提高效率。与此同时,利用绩效审计方式审核教育经费支出也是对公有资产的尊重和保护。因此,高校应将教育经费用在刀刃上,实现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结合自身情况对教育经费支出绩效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理论支撑,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进一步推进高校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建涛.内部审计视角下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研究[J].商业会计,2018(10):100-101.

[2]林德操.创新发展要求下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内部审计机制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3):10-13.

[3]李浩波.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研究[J].纳税,2018,12(29):151-152,156.

[4]陈婷.公共预算框架下高校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研究[J].市场研究,2019(2):55-56.

[5]彭白颖,龚宏富.基于效果导向的财政支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J].商业会计,2019(15):62-65.

[6]张洁,倪慧群,郭志丹,等.财政科技支出管理与绩效评价应用研究——基于广东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视角[J].会计之友,2019(17):105-110.

[7]杨剑勇.高校预算绩效审计评价机制问题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8):275-277.

[8]邓彦,吴迪.高校专项经费管理改革研究:以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专项经费为例[J].会计之友,2017(11):120-122.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绩效审计高校教育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探析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环保资金审计研究
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分析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