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铸就品牌,艺术奠基人生

2020-10-09李云霞

天津教育·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文化自信

李云霞

【摘  要】地域文化是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土壤,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资源。文章在充分挖掘“秦安小曲”文化内涵与音乐价值的基础上,将秦安小曲引入校本音乐课程设置,开创秦安小曲特色艺术课程,通过铸就特色校园品牌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石,以期为中小学校借助本土民间音乐资源开展音乐教育提供指导建议,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秦安小曲;文化自信;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4-0145-02

【Abstract】 Regional culture is the soil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contains rich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pirit, and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Based on fully excavat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music value of "Qin'an Xiaoqu", the article introduces Qin'an Xiaoqu into the school-based music curriculum, creates a special art course of Qin'an Xiaoqu, and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growth of students by creating a distinctive campus brand, in order to help schools Local folk music resources provide guidance and suggestions for music education, and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folk music culture.

【Keywords】 Qin An Xiaoqu; Cultural confidence; Featured courses

一、追本溯源,助推发展

“秦安小曲”是主要流行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等县境内古老的传统曲艺品种,形成于16世纪的明代中叶时期,历史悠久。秦安小曲采用秦安当地方言演唱,表演时或由一人自弹中三弦伴唱,或由两人分持三弦与摔子(铜质碰铃)对唱,或由多人分持三弦、摔子、四片瓦等乐器轮唱。词曲格式严谨,结构完整,每支曲牌的句数、每句的字数都有严格规定,不能违反。

“秦安小曲”在2008年荣登国务院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现存不多而又珍贵的民间曲艺之一,它的音乐形式完整,曲体结构严谨,曲本内容丰富,不论从形式还是到内容,都充分体现出其完整性和系统性。秦安小曲传播的价值,对于中国歌曲艺术本身的发展都是不无婢益的。

“秦安小曲”曲调高古而通俗,旋律简洁而丰富,唱法柔媚而雅致。传统曲目除了相传由該曲种的首创者秦安人胡缵宗采用“四六越调”所做的《玉腕托帕》,还有清代嘉庆年间秦安人张思诚所作之《小登科》《昭君和番》,以及民国以来广泛传唱的《伯牙抚琴》《王祥卧冰》《状元祭塔》等。这些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特色民间文化,是秦安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文化之根,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如何留住、传承这些文化之根,是我校非遗传承工作应把握的核心。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秦安小曲作为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保护和挖掘。然而,这种文化遗产的现状令人担忧,秦安小曲的演唱日渐衰落。传承民间说唱艺术,保护传统文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无论是地方中小学,还是高等学校,都对民间艺术的进一步传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地方中小学教学中建立和设置民间音乐课程,研究和创新本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才能够有效实现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鉴于此,文章立足于对秦安本土音乐——秦安小曲这一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分析,将秦安小曲引入校本音乐课程设置,挖掘秦安小曲的文化内涵与音乐价值,以期对中小学校如何借助本土民间音乐资源,开展音乐教育提供指导建议,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二、依托历史,确立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所以,强化人文教育,使学生在文化经典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感悟中完善人格,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当下教育的基石。

秦安作为古成纪地界,素有“羲里娲乡”之称,不仅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及其妹女娲的故里。这里有着4800~7800年的文明传统,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我们依托这样的历史,确定了奋斗总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以秦安小曲为主的特色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崇高的理想境界,为培养合格、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此为依托,确立了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目前,我们已完成近期目标:由最初以班级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秦安小曲活动,循序渐进。深入推进特色教育,逐步开发校本教材《秦安小曲基础》,并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体系,引进艺术教育人才,完善各项特色项目的制度创建工作。

我们预计在2019年~2025年完成中远期目标:努力提升少年宫辅导教师师资水平和教育素养,加强少年宫艺术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争取培养一大批有个性、有特长、有良好思想和行为素养的专业学生。努力发展学校少年宫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使学生在具备良好艺术能力的基础上,对人生未来走向做出初步规划,促使秦安小曲特色教育逐渐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提高学校少年宫秦安小曲这一特色教育在本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

三、遵循原则,开设课程

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标准,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凸显素质教育,根据本校秦安小曲特色,研究制订校本课程体系标准。以此为标准,分解至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研究和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其与学科领域知识的紧密结合,使学科领域知识在其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从其中获得的素养能力,有利于学科领域的拓展。要寻求学科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使两方面的共同提高。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易学、实用、普及”的原则,关注自然生态的和谐美、社会生活的人情美、学生个体的人性美。课程辅导的形式符合學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规律。

四、组建团队,传承文化

为了让“非遗”更好地扎根校园,我们利用宣传窗、校园网站、校园广播、校报等多种宣传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使全校师生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的丰富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艺术观。通过传承活动的开展,我校学生秦安小曲演唱和表演的能力逐步提高。从创办兴趣小曲至今,已先后有一千余人学会演唱秦安小曲。我们先后参加了2016年“最美秦安人”颁奖典礼、赴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演出等活动,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我校选送的秦安小曲《割韭菜》获天水市少年宫艺术展演一等奖,参加活动的同学不仅展示了自己,也为学校打出了品牌,更让学生感受到参加传承活动带来的乐趣。

总之,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返璞归真,传承民族文化的教育,更有利于教育的开展。秦安小曲作为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感受文化魅力、提升自身素质的新的教学内容。今后,我们会继续将“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不懈努力,开拓进取,将秦安小曲特色课程发扬光大。

注: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的实践路径研究——以秦安小曲为例”(项目编号:GS2019GHB15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韩秀敏.“非遗”秦安小曲演唱方音解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文化自信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整合音乐课程的研究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探索乡土资源特色课程,促进师幼共同成长